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盗墓寻宝> 第五十五章 海市蜃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五章 海市蜃楼(2 / 2)

“唐剑呢?”我问。

“我在这!”声音居然从上面传了下来。

我抬头一看,这丫居然被挂在树上了,双手搭着凉棚向远处看去。

“乍回事,明明跳下的是无底深渊,怎么一转眼变成世处桃源了?莫非我们集体穿越了?”我纳闷摸着头说,一边说一边去检查胖子还有花狗的伤势,居然都没什么大碍。

疯鸟也站了起来,走到猴子旁边一齐看着天空。可是空中除了云,啥也没用啊?总觉那里怪怪的,可又说不出那里不对。

“猴子,你看啥?”我好奇的问。

猴子恍惚了半天,才转过头回看看我,又冲着曹飞说:“前辈,你说这有可能吗?”

曹飞这才慢吞吞的说:“我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一千年前或许更早时候的人怎么可能把光学原理玩的这么明白,真是不可思议。”

听的我一头雾水,急忙问猴子:“教官,别卖关子了,你到底在说什么。”

猴子艰难的咽了口水,指着天空说:“小马,上面距我们现在所在的地面绝对不超过十米,不然我们不可能安然无恙。就算地上的土再软,至少也摔我们个半死。”

我睁大了双眼不可置信地说:“不可能,我亲眼看到的,断崖下面的深渊至少有上千米,根本看不到底,怎么可能只有十米高。”

“障眼法”花狗也醒了过来,揉着身体的痛处悻悻地说。

“什么障眼法。”我不解的问。

唐剑从树上爬了下来,走到众人中间坐了下来说“你应该知道海市蜃楼吧”!

我点点头,谁会不知道海市蜃楼。

猴子想想了说:“平静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地方,偶尔会在空中或‘地下’出现高大楼台、城廓、树木等幻景,称海市蜃楼。我国山东蓬莱海面上常出现这种幻景,古人归因于蛟龙之属的蜃,吐气而成楼台城廓,因而得名。蜃景不仅能在海上、沙漠中产生,柏油马路上偶尔也会看到。海市蜃楼是光线在铅直方向密度不同的气层中,经过折shè造成的结果。蜃景的种类很多,根据它出现的位置相对于原物的方位,可以分为上蜃、下蜃和侧蜃;根据它与原物的对称关系,可以分为正蜃、侧蜃、顺蜃和反蜃;根据颜sè可以分为彩sè蜃景和非彩sè蜃景等等。蜃景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同一地点重复出现,比如美国的阿拉斯加上空经常会出现蜃景;二是出现的时间一致,比如我国蓬莱的蜃景大多出现在每年的5、6月份,俄罗斯齐姆连斯克附近蜃景往往是在chūn天出现,而美国阿拉斯加的蜃景一般是在6月20rì以后的20天内出现。自古以来,蜃景就为世人所关注。在西方神话中,蜃景被描绘成魔鬼的化身,是死亡和不幸的凶兆。我国古代则把蜃景看成是仙境,秦始皇、汉武帝曾率人前往蓬莱寻访仙境,还屡次派人去蓬莱寻求灵丹妙药。现代科学已经对大多数蜃景作出了正确解释,认为蜃景是地球上物体反shè的光经大气折shè而形成的虚像,所谓蜃景就是光学幻景。蜃景与地理位置、地球物理条件以及那些地方在特定时间的气象特点有密切联系。气温的反常分布是大多数蜃景形成的气象条件。就拿下蜃的形成来说吧。夏季沙漠中烈rì当头,沙土被晒得灼热,因沙土的比热小,温度上升极快,沙土附近的下层空气温度上升得很高,而上层空气的温度仍然很低,这样就形成了气温的反常分布,由于热胀冷缩,接近沙土的下层热空气密度小而上层冷空气的密度大,这样空气的折shè率是下层小而上层大。当远处较高物体反shè出来的光,从上层较密空气进入下层较疏空气时被不断折shè,其入shè角逐渐增大,增大到等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shè,这时,人要是逆着反shè光线看去,就会看到下蜃。柏油马路因路面颜sè深,夏天在灼热阳光下吸收能力强,同样会在路面上空形成上层的空气冷、密度大,而下层空气热、密度小的分布特征,所以也会形成下蜃。发生在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就是太阳光遇到了不同密度的空气而出现的折shè现象。沙漠里,白天沙石受太阳炙烤,沙层表面的气温迅速升高。由于空气传热xìng能差,在无风时,沙漠上空的垂直气温差异非常显著,下热上冷,上层空气密度高,下层空气密度低。当太阳光从密度高的空气层进入密度低的空气层时,光的速度发生了改变,经过光的折shè,便将远处的绿洲呈现在人们眼前了。在海面或江面上,有时也会出现这种‘海市蜃楼’的现象。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幻景,是地球上物体反shè的光经大气折shè而形成的虚像。海市蜃楼简称蜃景,根据物理学原理,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同的空气层有不同的密度,而光在不同的密度的空气中又有着不同的折shè率。也就是因海面上暖空气与高空中冷空气之间的密度不同,对光线折shè而产生的。蜃景与地理位置、地球物理条件以及那些地方在特定时间的气象特点有密切联系。气温的反常分布是大多数蜃景形成的气象条件。史书记载《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白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宋朝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这样写道:‘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或rì“蛟蜃之气所为”,疑不然也。欧阳文忠曾出使河朔,过高唐县,驿舍中夜有鬼神自空中过,车马人畜之声一一可辨,其说甚详,此不具纪。问本处父老,云:‘二十年前尝昼过县,亦历历见人物。’土人亦谓之“海市,”与登州所见大略相类也。’南宋遗民人林景熙的《蜃说》,全文一百多字,是描写海市蜃楼最好的一篇散文。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蜃气楼台之说,出天官书,其来远矣。或以蜃为大蛤,月令所谓雉入大海为蜃是也。或以为蛇所化。海中此物固多有之。然海滨之地,未尝见有楼台之状。惟登州海市,世传道之,疑以为蜃气所致。苏长公海市诗序谓其尝出于chūn夏,岁晚不复见,公祷于海神之庙,明rì见焉。是又以为可祷,则非蜃气矣。’清刘献廷《广阳杂记》:‘莱阳董樵云:登州海市,不止幻楼台殿阁之形,一rì见战舰百余,旌仗森然,且有金鼓声。顷之,脱入水。又云,崇祯三年,樵赴登州,知府肖鱼小试,适门吏报海市。盖其俗,遇海市必击鼓报官也。肖率诸童子往观,见北门外长山忽穴其中,如城门然。水自内出,顷之上沸,断山为二。自辰至午始复故。又云,涉海者云,尝从海中望岸上,亦有楼观人物,如岸上所见者。’蒲松龄山市:奂山山市“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聊斋志异》卷六),描述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海市蜃楼的形成原理是在平静无风的海面航行或在海边了望,往往会看到空中映现出远方船舶、岛屿或城廓楼台的影像;在沙漠旅行的人有时也会突然发现,在遥远的沙漠里有一片湖水,湖畔树影摇曳,令人向往。可是当大风一起,这些景象突然消逝了。原来这是一种幻景,通称海市蜃楼,或简称蜃景。海市蜃楼示意图其实产生这种奇观的原因就是:当光线在同一密度的均匀介质内进行的时候,光的速度不变,它以直线的方向前进,可是当光线倾斜地由这一介质进入另一密度不同的介质时,光的速度就会发生改变,进行的方向也发生曲折,这种现象叫做折shè。当你用一根直杆倾斜地插入水中时,可以看到杆在水下部分与它露在水上的部分好象折断的一般,这就是光线折shè所成的,有人曾利用装置,使光线从水里投shè到水和空气的交界面上,就可以看到光线在这个交界面上分两部分:一部分反shè到水里,一部分折shè到空气中去。如果转动水中的那面镜子,使投向交界面的光线更倾斜一些,那么光线在空气中的折shè现象就会显得更厉害些。当投向交界面的光线如左下图所示的情况时,光线就全部反shè到水里,再没有折shè到空气中去的光线了。这样的现象叫做全反shè。空气本身并不是一个均匀的介质,在一般情况下,它的密度是随高度的增大而递减的,高度越高,密度越小。当光线穿过不同高度的空气层时,总会引起一些折shè,但这种折shè现象在我们rì常生活中已经习惯了,所以不觉得有什么异样。可是当空气温度在垂直变化的反常,并会导致与通常不同的折shè和全反shè,这就会产生海市蜃楼的现象。由于空气密度反常的具体情况不同,海市蜃楼出现的型式也不同。在夏季,白昼海水湿度比较低,特别是有冷水流经过的海面,水温更低,下层空气受水温更低,下层空气受水温影响,较上层空气为冷,出现下冷上暖的反常现象(正常情况是下暖上凉,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左右)。下层空气本来就因气压较高,密度较大,现在再加上气温又较上层为低,密度就显得特别大,因此空气层下密上稀的差别异常显著。假使在我们的东方地平线下有一艘轮船,一般情况下是看不到它的。如果由于这时空气下密上稀的差异太大了,来自船舶的光线先由密度的气层逐渐折shè进入稀的气层,并在上层发生全反shè,又折回到下层密的气层中来;经过这样弯曲的线路,最后投入我们的眼中,我们就能看到它的像。由于人的视觉总是感到物像是来自直线方向的,因此我们所看到的轮船映像比实物是抬高了许多,所以叫做上现蜃景。我国渤海中有个庙岛群岛,在夏季,白昼海水温度较低,空气密度会出现显著地下密上稀的差异,在渤海南岸的蓬莱县(古时又叫登州),常可看到庙岛群岛的幻影。宋朝时候的沈括,在他的名蓍《梦溪笔谈》里就有这样的记载:‘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睹。’这就是他在蓬莱所看到的上现蜃景。1933年5月22rì上午11点多钟,青岛前海(胶州湾外口)竹岔岛上也曾发现过上现蜃景,一时轰传全市,很多人前往观看。1975年在广东省附近的海面上,曾出现一次延续6小时的上现蜃景。不但夏季在海面上可以看到上现蜃景,在江面有时也可看到,例如1934年8月2rì在南通附近的江面上就出现过。那天酷rì当空,天气特别热,午后,突然发现长江上空映现出楼台城廓和树木房屋,全部蜃景长20多里。约半小时后,向东移动,突然消逝。后又出现三山,高耸入云,中间一山,很象香炉;又隔了半小时,才全部消失。在沙漠里,白天沙石被太阳晒得灼热,接近沙层的气温升高极快。由于空气不善于传热,所以在无风的时候,空气上下层间的热量交换极小,遂使下热上冷的气温垂直差异非常显著,并导致下层空气密度反而比上层小的反常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前方有一棵树,它生长在比较湿润的一块地方,这时由树梢倾斜向下投shè的光线,因为是由密度大的空气层进入密度小的空气层,会发生折shè。折shè光线到了贴近地面热而稀的空气层时,就发生全反shè,光线又由近地面密度小的气层反shè回到上面较密的气层中来。这样,经过一条向下向下凹陷的弯曲光线,把树的影像送到人的眼中,就出现了一棵树的倒影。由于倒影位于实物的下面,所以又叫下现蜃景。这种倒影很容易给予人们以水边树影的幻觉,以为远处一定是一个湖。凡是曾在沙漠旅行过的人,大都有类似的经历。拍摄影片《登上希夏邦马峰》的一位摄影师,行走在一片广阔的干枯草原上时,也曾看见这样一个下现蜃景,他朝蜃景的方向跑去,想汲水煮饭。等他跑到那里一看,什么水源也没有,才发现是上了蜃景的当。这是因为干枯的草和沙子一样,可以被烈rì晒得热浪滚滚,使空气层的密度从下至上逐渐增大,因而产生下现蜃景。无论哪一种海市蜃楼,只能在无风或风力极微弱的天气条件下出现。当大风一起,引起了上下层空气的搅动混合,上下层空气密度的差异减小了,光线没有什么异常折shè和全反shè,那么所有的幻景就立刻消逝了。”猴子罗哩罗嗦说了半天,从起因到曲故;从数据到条件,整整讲了半个小时。“就是特定的光折shè形成的虚像?”我胆怯问。猴子想了一下说:“jīng辟,就是这个理!”

我又说:“你也说,海市蜃楼只有在特定的气候下或是地域里才会产生,山洞里那有这条件。”

花狗指着天空说:“你们没发有什么问题?”

我仔细看了半天依然摇摇头。

“有光却没有源头,而且我们看到空间未必有那么大!”猴子认真的说。

别说,这一点就通,天空中阳光明媚,可真真就没看见太阳,那光好象是用画笔涂抹出来,可感知告诉,温度是不可画出来的,这是怎么一回事。

猴子看着曹飞缓缓地说:“刚才我们看到的深渊其实就是通往这里的门,只不过被人为制造的海市蜃楼欺骗了双眼,如果不是被蝙蝠追急了,我们几个未必有胆量跳下来,也就没可能发现这里。”

曹飞点点头接着说:“而且,这个空间很奇怪,有很多的东西是我们不能用常理来对待的”。

“恩,还有更奇怪,我怕你们接受不了”唐剑一脸无奈的看着大家说。

众人无不用难以相信的眼神看着他。

“咳咳”唐剑苦笑着说:“你说上面离地面的距离不超过十米,你们再看看我刚才呆的那棵树”。

对啊,这里的树最矮的树也要二三十米高,这怎么可能。

所有人张大了嘴。

“所以,这里不仅仅是海市蜃楼那么简单,而且我刚才在树上看到,山谷中有一座城”唐剑用了一种好象连自己都难以相信的语气说。

抛开这些奇怪的树不说,如果建造这里人的能够制造出人为的海市蜃楼,那么造一座城有什么可奇怪的。我不明白唐剑为什么会这么惊奇!

见我们不以为然,唐剑再一次苦笑着说:“那是一坐漂浮在空中的城堡”!

;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