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齐声道:“谢主公!”然后站起来,彼此击掌庆贺,好像中国队打进了世界杯一样兴高采烈。
王戎笑道:“臣的礼物如何?主公是否笑纳?”
“昭陵(今湖南邵阳)在哪呀?不会又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吧?”我不好意思地问道。
王戎神情尴尬,老脸通红,苦笑不语,看来比鸟不拉屎还要凄惨。
姜玉躬身道:“禀主公,昭陵位于上江邑之南三百里,面积十倍于上江邑,人口尚不足六万,乃地广人稀之地。”
“那不就是邵阳吗?”我脱口而出,想收回来却已经晚了。
王戎如释重负,惭愧地说:“主公英明,为避文帝司马昭之讳,昭陵早已改为邵陵,臣刚才拟旨时,心里只顾着高兴,竟沿用了旧制,不成想铸成大错——主公既说邵阳,不如我等就将昭陵改为邵阳如何?请主公定夺。”
晕死,邵阳不会是这么来的吧?我笑道:“昭陵既然归我了,就没必要避讳了,昭陵还是叫昭陵,不必改来改去,把百姓弄得糊里糊涂的。”后世的襄阳就是例子,叫了几千年的襄阳,不知道谁心血来潮,竟改成襄樊,襄樊没用多久,又改成了襄阳;再比如荆州,千古名城,后来荆州与沙市合并,就弄成了个荆沙市,不伦不类,这些都纯粹是******,劳民伤财。
众人齐声道:“臣等遵命!”
我笑道:“皇上想得挺美的,把一个蛮荒之地交给我来开发,开发好了再还给大晋朝,看似皇上慷慨大方,实际上完全不是那回事。”
陶朱道:“等我们开发好了,还不还给皇上,那就是我们的事了,到时候可得仔细斟酌。”这话挺符合老陶的性格,吞进肚子里的肉,岂有吐出来的道理。
周长寿道:“陶司长所言甚是——昭陵南有南岭,西面与北面皆为雪峰山脉,只有东面是丘陵,可谓易守难攻,正是整饬军备,徐图发展之上佳之地。”
连王戎在内的其余人连连点头。王戎笑道:“主公手下谋略之臣不少啊。”
这话我自然爱听,说:“那肯定了——”转而道:“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昭陵地多人少,各项工作必须开展起来,就少不了人,特别是人才,而上江邑现在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人手奇缺,派些什么人去管理昭陵那边那摊子事呢?”
人才啊人才,确实是一个棘手的事,人到用时方恨少,众人陷入了沉思。
默然良久,徐方圆打破沉默道:“上江邑之各项事务业已步入正轨,在座诸位可各自提拔自己的副手接任,而我等则腾出手来,去往昭陵,现行筹备、计算、兴建。未知主公然否?“
事实上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我点点头,“说的不错,大家再想想,集思广益,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王戎笑道:“老夫有个不情之请,不知主公然否?“
“老王你怎么像个娘们,有话快说,有屁快放,婆婆妈妈的,想急死我呀?”我催促道。
王戎道:“老夫有几个学生,小有才华,自信还拿的出手,待老夫回朝之后,便打发他们到主公帐下效力,凭主公驱驰。”
“这是好事呀,老王的高足,应该差不到哪里去,我怎么会不答应呢?”
王戎解释道:“老夫安排门生故吏到主公帐下,并非为某之私利,望主公体谅。”
我呵呵笑道:“你原来是顾虑这个啊,俗话说,举贤不避亲,只要是确有才干,让你儿子孙子来都可以,但有一条你要切记,‘升官发财请走别路’,除了你不知道,在座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也请老王告诉你的高足们,想到昭陵来发财基本不可能,每月就四千的月俸,让他们做好思想准备,不愿意的趁早莫来。”
王戎道:“主公之意,臣省得,不劳主公吩咐。”
皇上南巡,在上林苑那个小山坡上风流快活了十多天,幸亏大晋朝的皇上不必做政府工作报告,否则的话,还真没什么好说的。
大晋元康二年,九月十八日,皇上起驾回朝。上江邑各界为皇上举行了隆重而盛大的欢送仪式。但来参与送行的百姓则明显少多了,既没跪拜,也没呼口号,站在路边窃窃私语。天子上江邑之行,被打回原形,与老百姓心目中的想象,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