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科幻灵异>无垠大道> 第一百零四篇 重回终南山之太乙五行拳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四篇 重回终南山之太乙五行拳一(2 / 2)

行功姿势:原式;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前慢慢抬起,手指向前,手心向下,与肩同高。略停片刻,然后向外翻手,手心向上,由手大拇指向外引动,慢慢地向有左右横开二臂,与身体成一线,略高于肩,手心向上,如托明月,略静片刻。然后翻手手心向下,由身体两侧慢慢下压,至于小腹同高后,两手合向小腹前作抱球状,两手指相距一寸许,手心向上。慢慢上抱,与脐同高,翻手下压,慢慢归原式。反复4-8次。

心法:两手外展时,要以大拇指引动手臂像身体的两侧展开,要顺其臂自动而动,双手展开后要有托物之感,观想双手各托一轮明月,翻手下压,抱球式要有内气归于丹田的感觉。

行功要领:在做此式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两手上抬时,要注意吊球之式,两手外展的时候,要注意引动和自动相间。2、在两手下落的时候,要注意两手的轻灵性,轻灵柔软方有鹤形之势。3、在两手上抱时,要注意两手要有抱腹的感觉。4、反手下压时要有引气归元的感觉,所谓气壮丹田即是此意。

目的:开太阴肺经,以壮肺经之气,肺经之气又称为金气。在丹功中的五行理论中,金生水,金气的旺盛有利于肾水的生成。肺脏的强盛。则人的吐故纳新能力旺盛。以利于周身毛孔的自然张开。与天地宇宙相呼吸,用归元法,引内气归入丹田。

第三式托天翘剪。歌诀:五谷纳精法最全,一粒黍米产黄田。托天翘剪回首式,脾胃安宁可擎天。

解:托天之势,顾名思义。手向上托举,翘剪乃是手向上翘起之意。“五谷纳精法最全,一粒黍米产黄田。”此二句的内涵讲的是此式是运化五谷精微的最好方法。人的后天精气来源于五谷。有脾胃来消化、吸收。因此,脾胃功能的强于弱,将直接的影响人体吸收五谷精微的效果。“托天翘剪回首式,脾胃安宁可擎天。”此二句的内涵之意,是讲该式的练功动作特点。以及,该式的锻炼的脏腑和效果。这两句话重点的强调了在做该式的时候。要注意的动作如回头等。

行功姿势:由原式起,双手由身体两侧向身体前抱起,指尖相对,相距一寸,手心向上。到与脐同高后,左手翻手向下压至身体侧面原位。右手继续上提至胸前,手心向上,指尖向前旋转,托至头顶,至极点。头慢慢左转,开目左看。左右各6次。

心法:1、双手上抱时,体会抱腹的感觉。2、双手上下相撑时,要有托天撑地的感觉,3、转头时尽量向后看。

行功要领:在做此式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抱腹时,要切实报到有大腹便便,沉沉欲坠的感觉后。方可做两手上下齐分托天、翘剪之势。2、在做托天、翘剪的时候,应当注意感受两手上有托天的感觉,下有按地的感觉。3、要尽力的回头后看。

目的:脾胃是人体五脏中,摄取五谷精微的重要脏腑,人食五谷经食道而入胃,经脾胃的运化吸收,才能补充人体的需要。是人体度外吸收能量的主要脏腑。脾胃功能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

第四式:霸王举鼎。歌诀:东海青龙将名扬内藏三魂升瑞祥。霸王举鼎千斤力三焦通畅万寿疆。

解:此式之名霸王举鼎,乃说此式之功效可以增长力量。“东海青龙将名扬,内藏三魂升瑞祥。”东海青龙为隐喻:东者:甲乙木也;青龙:肝也,修真图中喻此处藏魂。此二句的含义是肝脏的功能上升了,三魂则安详宁和。面先瑞祥。“霸王举鼎千斤力,三焦通畅万寿疆。”肝胆脾胃乃位于中焦,上连心肺,下系肾大小肠。其功能住人体的排泄。此二句内涵之意是:肝胆脏腑的功能正常,则人体三焦通畅。肝胆的功能增强,人体的筋腱的力量就强大。

行功姿势:由原式起,双手由身体两侧向身体前抱起,指尖相对,相距一寸,手心向上,经腹部继续上提,至前胸,手心向上,指尖向前旋转,托至头上,至极点手心向上,指尖向后,两手相距8寸许。然后两手合十,指尖向上,两掌相距2寸,由胸前降入丹田,归元。共做6次。

心法:1、双手上抱时,要有抱腹的感觉。2、托天时要极力托起重物的感觉。

行功要领:在练此式时,应当注意如下几点:1、平心静气,2、在做抱腹时,重点体会两手的手托重物感觉,3、在做两手上托时,要重点体会两手上举重物的感觉。如果练习者的中焦不适,在练习时应采用闭气法。即上举时,闭住呼吸,默数6个呼吸。切忌:不可过多!

目的:肝胆位居中焦,在人身体中,主排泄疏导之能。肝胆的功能越强,则排泄疏导的功亦强。则三焦通畅人体康泰。肝脏是人体藏血、排毒的重要器官,肝脏的功能强盛,则人体藏血、行血的功能就强。霸王举鼎的目的就是要加强肝脏的功能。 第五式倒转河车

歌诀:河车依法倒行拳内升真水降心元。阴阳交替并行用,抽坎添离法延年。

解:顾名思义,倒转河车的功能就是把肾水提升上来,用以平和体内的心火。“河车依法倒行拳,内升真水降心元。”倒行拳:即是倒转拳。内升真水指的是肾水,降心元之的是降心火。此二句的内涵之意是:形容该式的动作要领,以及行功的作用。

行功姿势:由原式起,双手由身体两侧向外转动。手心向前。握固。然后向前慢慢抬起小臂。双肘同时弯曲成九十度,拳心向上,拳眼向外,放于身体两侧。然后开始做立体太极式圆周运动,先转动左拳,即左拳向前下------前-----前上,与乳同高。然后收回腰间。右手同时动作,向后收回。将拳收到腰间。然后慢慢的向前运动(同左拳一样)。左右手同时运动,各做六――三十六次。

心法:速度要求缓慢,不宜过快。要细细体会双手及两拳的感觉。

行功要领:在行功中,要注意两拳所转得远的大小。不可过小,尤其是两个拳向后的时候,一定要尽处。这是要重点体会肘部的感觉。两拳向前的时候,要重点的体会小臂到肘的感觉。

目的:此式是以调节心脏功能为目的。心脏的强盛,人的经历就旺盛。因此,打开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使真气不断的充盈两经。达到阴平阳秘地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收式:五气朝元。歌诀:意气相抱法易精气遍周身法常行。练就五行精华后五气朝元归丹庭。

解:顾名思义;就是周身所有的真气,都流回丹元。“意气相抱法易精。气遍周身法常行。”此二句的含义是练功的具体要领,就是意气相抱,用来行功。“练就五行精华后五气朝元归丹庭”此二句的含义是指行功后,要注意的是五气朝元收功。收功地目的是把练功所的真气,收到气海丹田之中。收功在整个练功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练功是为了使人的精气神更加充足,收功则是把所练之气全部的收净。如果收功时没有把所练之气收净,真气就会在平时不由自主地在全身流动。习练者就会感到周身不适。因此,习练者切忌。

行功姿势:由原式起,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小腹丹田处抱合,双手重叠一处左手内劳宫扣与右手外劳宫,扣于丹田处,头正体直,目视前方。

心法:意想周身真气通过肢体经脉回归丹田,直到收净为止。

锻炼武当太乙五行拳的主要措施:根据练习太乙五行拳的实践出发,此拳的修炼不能一蹴而就,必须讲究方法,需要时间,循序渐进,不打好扎实的基本功,就难以达到健身祛病的效果,所以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明拳理勤习练:练习此拳要先知道其理论,探寻研练之规律,进行科学的锻炼。现代科学证明,内气是一种特制质流,是人体潜在的客观存在,但内气的出现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掌握内在的规律。内家云:拳起于易,理成于医。欲习练太乙五行拳,首先必须学习太乙五行门的基础理论体系,从中探寻修炼之规律。大家都知道人体奇经八脉十二经络与五脏六腑相生相通,所以三节松柔,九窍相通,太乙真元即能循五行流注,最后养气归丹,达到内以养身,外以祛病,抗老防衰,延年益寿之效果。

二、首先练好基本功:武当太乙五行拳的基本功是九宫旋转十二桩法。打松胯关节是入门关键,扎扎实实地练习基本动功。重视架势方

位与手型,把握每招每式的方向,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变换,错走一步,就会影响整套拳术的路线。只有外形的准确,内功的理顺,才能得到“完整一气、浑然天成”的意境,达到通三关九窍,有利于整体合一,内外合一,方可进入内气的导引,混元气的培养,内丹的形成。 养浩然之气,达到身心双修,水到渠成

把住整体和内外合一,注意循序渐进,做到持之以恒。对初学者来说必须力求放松、均缓,消除拙力。不仅要求外形姿势正确,而且要做到缠韧、柔中有刚,从松柔入手,化刚为柔,继而积柔成刚,最后达到刚复归柔的练功步骤。在复杂、连贯的动作中处处保持整体合一。把基础打牢固,才能有利于拳架成型、技术提高。力争做到整体放松,心静意专、柔韧圆活、绵绵不绝、神形兼备、内外相合、身法中正、任凭阴阳,使内外合一,但绝不能好高骛远、急于求成。要求不急躁、不厌烦、心平气和,循规蹈矩,在行功走架上怡养浩然之气,达到身心双修,自然水到渠成。

三、实事求是,务真进取:武当太乙五行拳虽然是重要的健身与预防疾病的手段,可以调剂、改善生理功能,增进身心健康,延缓衰老,但不是长生不老药,不能治百病。练习者还是要相信科学,破除迷信,有病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医务治疗,再结合自身实际病情进行练拳,只有双方有机的结合,因人因病而宜地锻炼,才会有较好的效果。(。。)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