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心诚小保抬头看了看天:“还有时间。今天我们参观完圣界的儒教院之后,你们再回去‘修灵’。”
“儒教,是不是孔子创立的教派。”文兴似乎找到了自己熟悉的领地:“这个儒教我知道一些。”
“这个教派在人间已经失传多年了。圣界经过研究,认为儒教对消除人间心毒和灵魂毒素,有很大的帮助,不亚于佛教和道教。但佛教和道教存在于人间的民间,儒教往往存在于人间的‘官念’,‘官不兴儒则儒灭矣’。”修心诚小保说:“圣界特地创办了儒教院,让孔子执教。正在培养大批儒教技术骨干,准备下派到人间传播学问。”
“对啊。佛家寺庙和道观人间到处都是,儒教只是书上偶尔看到。”林月清兴奋地说:“我记得,小学时还批判过‘孔子’。”
“不要乱讲。”文兴制止她说:“听修心诚小保讲解。”
“儒教在人间兴盛的时代,人间的人只要读了书,就会‘知书达理’。可现在人间的人,读了硕士和博士,还只是知道一些‘物里’知识,会‘算术’,对‘为人处世’一无所知。”修心诚小保说:“人间的人出生时,人体是纯洁的无毒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进食的食物不洁,环境的污染,人的学习和工作场等,都会让人体心脏和灵魂染毒。如果不及时通过灵魂教育,清除毒素,就会让人变坏。
文兴和林月清跟着修心诚小保上了车,走过几条美丽的街道,来到一座宫殿式的建筑前。建筑宏伟气派,仙气祥云盘顶,乐声轻柔舒畅。
“今天是圣界儒教院的师生辩论会。”修心诚小保兴奋地说:“你们赶上时候了,可以看一场jīng彩的辩论。”
修心诚小保带着文兴和林月清,走进一个非常大的大厅堂。像人间剧院的演艺厅,却比演艺厅大而富丽堂皇。又像人间大学的学术报告厅,却比报告厅气派考察。观众席有上中下三层,左中右三区,扇形状拱围着主席台。
主席台上,正反两方人字形、面对面站着,列为两个列阵。一个列阵是西装革履,全是现代学者的派头。另一个列阵是古书里才能见到的,文官学究的斯文面孔。每个列阵前,都有一两名首席,气质非凡、气宇昂扬。
修心诚小保指着古装人群,介绍说:“你们没见过这些圣人吧。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第一个提出‘儒教’这个名词的人――汉代末年的蔡邕,还有唐朝的王维,战国时代的墨翟,还有著名的儒学巨人荀子,都是儒教创始和继承的名家。领头的圣人是孔子,边上那位圣人是荀子。这些名人,都是圣界儒教的传承者。”
文兴和林月清兴奋以来,以前从书上知道少数圣人的片言只语。如今,亲眼所见这些伟大的圣人风采,非常的激动。
修心诚小保说:“儒教教义的清毒能力非常好,古代中国人把儒教又叫做‘圣教’。‘礼有等差,君臣不杂,爰自近代,圣教渐亏’。儒教教义的jīng粹有‘礼治与正名’、‘仁、仁政’、‘德治教化’等等。”
“大家静一下,圣界儒教院辩论会正式开始。”一位身着中山装的主持人,走到两个列的前台向观众施礼。他手里没有人间主持人那种话筒,声音却比人间歌厅还响亮:“今天的辩论主题有三个,‘礼’与‘规’、‘仁’与‘法’、‘德’与‘智’。正装队为正方,西洋装为反方。每个辨题互相对辨三个回合,最后由圣界的圣祖决定胜负。”
主持人的话音未落,主席台上的背景布被拉开,文兴在‘甄别堂’见到的巨人佛像端坐在那里。蠕虫时差,君臣不杂,爰自近代,圣教渐亏”
“你们都见过,他就是圣界的圣祖。”修心诚小保小声介绍说。
文兴和林月清肃然起敬。
“我认为‘礼’比‘规’重要。”孔子走前一步,用其慈祥的男xìng中音,斯斯文文地说:“‘礼’存在于心,而‘规’载于外形。知礼守礼者,必能因礼而循之于规。规乃人法之制,规之于守,定要外力所助,必须借初于心中之礼。”
“错。”反方领头一位西装革履者,他走前一步。辩论说:“我们主张‘法’治,‘礼’治是一种不平等的管理模式。我知道,‘礼’治的本质上是强调‘尊卑上下有序’的等级原则,‘礼治’的核心就是用等级规范来调整社会政治关系,约束人的行为。”
荀子也走前一步,面对观众说:“难道这‘尊卑上下有序’有错吗?人间的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组织、一个国家,难道不应有逐级管理秩序吗?大家试想一下,一个家庭没有一个人说话能算数,一个社会组织没有一个领头人,一个国家没有上下级关系,这种状况将是什么样的结果。”
“这――。”反方人群语塞,强辞夺理道:“反正礼治是不公平的,在人间实行‘礼’治是侵犯人权的表现。什么‘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严重的不公平的表现。”
古装派里又站出一人,大声道:“那你们是不是认为,一个家庭父亲不应该管理和教育子女,丈夫是不是不应该成为妻子的保护者,一个国君是不是应该说话没人听才好呀?”
“这――。”反方完全无语。
“第一个辩论题,正方获胜。”主持人走近前台,大声宣布:“下面进行第二个辩题‘仁’与‘法’。”
“我们主张‘仁’治,伦理道德在政治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仁’主要jīng粹是‘忠、孝、仁、义’在人间社会的政治意义和政治功能。”荀子走近前台,说:“我们的祖师孔子先生把‘仁’视为最高品德,并以此为据形成了“仁政”理想政治。‘仁者爱人’对内克己,对外爱人,‘仁’治是‘礼’治巩固,‘仁’是一种美德,可以把人间社会的人培养成谦谦君子。”
“‘仁’也会磨灭人间的人的斗志,可以把人间的人变成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反方领头人反唇相讥,说:“我们主张‘法’治。
“安于现状未必就是坏事,人间的争权夺利并不是什么好事。‘仁’义、‘仁’政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民众有了‘仁’爱思想会互相帮助,官员有了‘仁’政理念会爱民如子,君主有了‘仁’政思想会保护天下百姓。”孟子走出列阵,大声说:“我们并不反对‘法’治,但必须在‘仁’的基础上,才能实施‘法’治。否则,君主没有‘仁’政思想,就会制定不符合民众的法律,官员没有‘仁’政思想,就会不顾百姓的死活。民众没‘仁’义的思想,就会成为难以管理的暴徒和刁民。人间有些国家,就出现了因为官员没有‘仁’政和‘仁’爱思想,制订出盘剥百姓的暴政法规,引起民众的严重不满,从而群起反抗。”
“这――,”反方不服地说:“反正,我们认为‘法’制非常重要,人间的人经常行为不合规,横穿马路、做假售假等等,这些都需要‘法’来管束。”
“错。”孟子说:“人间的人做事出格,正是因为缺乏‘仁’爱思想,没有‘仁’爱,就会产生自私自利的意识。试想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怎么会去做假售假损害别人呢。
“这――。”反方无语。
“那些穿西装的领头人,是什么名人?”文兴附近修心诚小保的耳边,小声问。
“他们不是具体的人,是人间西洋人的化身。”修心诚小保说:“有些是西洋国家的总统,告诉你可能也不认得。”
“第二轮,正方再次获胜。”主持人大声宣布:“下面进入最后一个辩题‘德’与‘智’。”
“这回我们先讲。”反方领头人抢着话头,面向观众说:“人间的人,现代化非常发达,一些管理不再靠‘德’来管理了,数字化的控制程序已经普遍应用,‘德’已经显得非常落后了。”
话音刚落,反方人群一阵兴奋,认为这轮辩论抢占了先机,有赢的希望了。
孔子不急不慢地向观众施礼,说:“用‘智’来取代‘德’者,忽视了‘德’普遍xìng,先进的数理程序和冰冷的机器cāo纵在无‘德’的人手里,试想会是个什么结果。人间的城市现代化进程非常快,如果先进的监控设备,遇上一群无‘德’的民众和无‘德’的司机,城市的秩序如何能好得了?”
“这――。”
“先进的人类战争武器,如果cāo纵在无‘德’的国君手中,邻国的rì子能安宁得了吗?”孔子越说越兴奋:“所以,我们主张以‘德’治国和教化百姓。‘德’治的要求首先是针对人间君主的,人间的国君和各层官员,要在道‘德’修养方面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实现有效的统治。”
孟子大声附和道:“祖师讲得对,君主和各层官员自身的道德修习是实行‘仁’政的前提条件。”
“这――。”反方一阵sāo动。
主持人再次走近前台,施了一个大礼,大声宣布:“圣界儒教院辩论会结束,孔子队三辩获胜。”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