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元鼎乾坤> 第四十七章 说文解字:鼎(求推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七章 说文解字:鼎(求推荐!)(1 / 1)

() 卫子青和周莫急送走祖孙二人,在酒楼坐了一会,听着南来北往的人闲谈,慢慢打听到东京城如此冷清的原因。

原来,去岁中原大地遭受了秋涝,秋收大减,不少地方还出现饥荒,百姓只得颠沛流离,行乞度rì。朝廷不仅没有赈灾,更百姓寒心不已的是,官府不让灾民流入城市,不管是不是灾民,旦有衣衫不整者就直接被赶出城去。

卫子青这才明白好好的一个水陆大都会为何冷清的像鬼城,也明白了作为京师,东京城门为何设了关卡。

“这赵家老皇帝不知怎么想的?不救灾就算了,都不让百姓行乞求一个活口,实在让人寒心。”周莫急和卫子青走在回去的路上,气愤的说道。

“老师说天下将乱,我还不相信。民以食为天,如今看来,天将塌下来了。”卫子青望着隐约可见的皇城叹了一口气。

周莫急也叹了一口气说道:“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卫子青和周莫急回到宅子里,卫岩回复子青,后天老皇帝赵佶将举行朝会进行封赏,连立也成功的联系上了薛晓晓,明rì会来拜会卫子青。二人下去以后,卫子青和周莫急来到书房,禁闭门窗,见周围都密不透风,周莫急一层一层的剥开自己的衣服,取出一件大大的白肚兜。

“茶水!”周莫急接过卫子青递来的茶水,一点一点的润湿肚兜,白布之上慢慢的显出字来。

只见白布抬头现出三个大字“九德论”,“天地生九德,九德成万物,万物孕众生,众生立天地……”卫子青仔细的看过一遍,心中久久的震撼。

“‘九元尽吸,混元合一,九德互长,经久不息。’这真是大开眼界啊!”卫子青不由称赞道,“邹衍大师竟然将九德之间的互生互长互克,描写如此的详尽,真是窥镜天机。”

“我发现这本书的时候也是这样的认为,但是我在修炼的时候却发现一个问题。”周莫急顿了顿说:“九德论中并没有描写单纯一种元素的修炼,或者像卫家寒冰玄气这那样组合元素的修炼,而是倡导九种元素的共同修炼。九种元素,每每相生,但是也两两相克,尽管我不断吸收天地之间的力气,但是却无法发挥应该有的力量,反而身体无法承受。”

“九种元素之间的确有相克的现象,九种元素都吸收也在一定的程度上等于九种元素都没有吸收。”卫子青明白了周莫急的意思。

“的确!但是子青,你也不要小看这本书,你看它的修炼之法。”周莫急指着肚兜上的一段说道。

“九足鼎法?”卫子青看到,不明所以。“鼎,多为三足,或者四足,怎么有九足?”

“这个我就是没有想透,不过这有一个备注我并没有写上去,说的是邹衍云游天下的时候,在周王室洛阳见过真实的九鼎,才悟出九足鼎法。”周莫急说道。

“史书中只说在秦武王三年时,秦武王妄图从洛阳把九鼎拉回咸阳,非但没有成功,反而被压死在九鼎之下。从此就再没有九鼎的任何消息。”

云虚在传授子青兵法之时就反复告诫子青,绝不能以力图霸,就提到这个沉浸武力、穷兵黩武的秦武王,他妄图以自己的蛮力举起九鼎,最后落得死在鼎下的地步。

“这套功法讲的就是吸取九种力量,唯我所用,但是你看看现在的我就知道下场了。”周莫急指了指自己的肥胖的体形丧气说道,“我以前也算一个翩翩美男子,现在倒好,元气失控成了大肚便便(读pian)。”

“呵呵……好了,周兄,不必太过介怀,只是一副臭皮囊而已。”卫子青安慰道。

“皮囊什么的我倒不介意,可是哥哥这个是臭气囊!”周莫急说着拍了拍自己面前的大皮球,打了一个哈欠,说道“子青不早了,我回去歇着了。”

“周兄,这个你拿回去。”子青叠好那个肚兜递给他。

“这个你拿着吧,我早就记在脑袋里面了。”周莫急说着就出了门。

卫子青手中拿着邹衍所著的九德论,心中一直无法静心定气。书中关于九大元素的论断让卫子青对于玄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更加对于元素之间的组合有了新的见解。

子青老师云虚那rì和天祖卫成天交流时,提到寒冰玄气虽然非常的新颖,但是绝非首创,现在看来元素组合真是千变万化。

水玄和yīn玄的组合成就了卫家的寒冰玄气;若是yīn玄是“蚀”集合木玄的“困”,就可以形成一个非常恐怖,而且非常难以逃脱的yīn木困阵;若是yīn玄和“破”属xìng的雷玄结合在一起又可以形成威力无穷的yīn雷击;而子青老师云虚同时修炼的水玄和火玄,如果成功就可以产生一个新的组合,风云玄。

卫子青得到邹衍九德之论,但无法参透邹衍的九足鼎法,虽然对九德之论好奇不已,但有周莫急这个成例在前,子青也心有余悸,不敢放手修炼。

“九足鼎?”子青喃喃自语,“鼎?”突然老师云虚说过的一句话出现在自己脑海中:“鼎并不是一种礼器,也并非象征这天下九州,而是隐藏于世的一个天大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只有鬼谷的掌门才知道。”

鼎不是一种礼器,那么最表象的寓意是什么呢?卫子青反复的猜想,突然卫子青想到什么,急忙拿出一张纸,写下了一个“鼎”字。

神州的文字最初由谁创造出来的,众说纷纭,但是不可以否认的是,神州文字在最开始是象形字,也就是像什么就写成什么样子。比如火字,就像一团正在燃烧的火焰。有些文字在文明进程中出于美观或者书写方便而改变了一些面目。

“鼎”字下面有四个脚支撑,托举着一个“目”字。如果除去“目”的话,那么剩下的部分就更加像鼎。但是子青有些不明白,鼎为何中间会是空的。鼎不是一种礼器,那么他到底是什么呢?

子青反复盯着自己写在纸上的“鼎”字,又觉得有些不对,这个鼎字的两个脚在中间,两个脚在两边,这个鼎怎么能够站住?卫子青突然明白了,原来这只是鼎的一个剖面。难道鼎在先古之时中间有一个脚,而且是中空的?

卫子青想了想,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鼎既然在后世被当作礼器,那么就算是有这样一个看似活蛇添足的一足,也应该会保留下来。“九足鼎?”卫子青反复念叨,首创九德之论的邹衍看到九鼎以后才悟出这个功法,那么这个功法肯定和这个九足鼎有莫大的联系。

卫子青看着纸上的“鼎”字,又整理一遍自己的想法,心中突然明亮。四面八方八个足,再加上中间一个足不就是九足鼎吗?卫子青又看了一遍九足鼎功法,“九元尽吸,混元合一,九德互长,经久不息。”又思考了一下,子青猜想,这个九足鼎应该每一个足都是中空的,这样才可以从九个足吸取九元。

邹衍的九鼎功法应该吸收九种元气存于鼎中的“目”,而后依靠九种元素之间的“互生互长”,而达到经久不息的力量?但是问题又来了,鼎中的“目”又是什么意思呢?

卫子青只知道修炼玄功藏于丹田,这个“目”又是人体中的哪里?“丹田?”卫子青自言自语道。难道不是“目”字,而是丹田的“丹”字?上古之时,yīn阳家一个分支――方士,就十分坚信用鼎可以炼出成长生不死的丹药,定是方士们曲解了邹衍这个yīn阳家祖师的意思。而古人也怕原来的“鼎”字泄露天机,所以才把“丹”改为字形相近的“目”。

卫子青不禁问自己,难道这就是鼎的秘密?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卫子青凝视手中的肚兜,久久不能平静,如果说这本九德之论把自己修玄的境界提高到了高山之上,那么理解了鼎的意义,境界简直就像飞上天空。

九德论中的九足鼎功法对玄气没有挑剔,可以随心所yù的吸取存在于天地间的灵气,利用九元之间的互克,使得丹田之内不会因为灵气过多而导致失控。也可以利用九元之间的互转,使丹田内其他元力变成自己所需要的元素之力。

卫子青平躺在地,以自己周身九大贴地的大穴作为鼎之九足,静心潜智,静静的感应着周围流动的天地之气,一种奇异的现象发生了……

(求推荐!!求点击!!!求收藏!!!)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