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天坑虫变> 《天坑虫变》9 虫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天坑虫变》9 虫蛹(2 / 2)

“别害怕,许多人,都怕我,其实,不用怕。”那“人”——现在我可以肯定那是一个人的脸了,因为它虽然异于常人,但其实也不过就是长得难看些,脸sè黑一些,还有,主要是嘴角歪斜,流口水的缘故,叫人觉得恐怖。那人努力想笑笑,这使得他的面容更恐怖了,“我见过你,你也见过我,还记得吗?华宁的小旅馆利。”

我当然记得,问题是,他是谁呢?怎么一直跟着我呢?从两次碰见他来看,我觉得不是偶然的,这中间一定有甚么原因。

“走,我们找一个地方聊聊。”那人建议道。奇怪的是,我竟然相信了他,心里觉得他不会对我不利,所以竟然跟着他走了。

我们一直走到了长在水上的一处树林,他才停下,他靠在一棵大树的树干上,从背着的挎包里掏出一个小本子来。我四处观察了一下,这里可真是奇妙呀!所有的树干都长在了水上,树根扎进水里的泥里,但是居然还长得十分茂密。这里仿佛水上的森林,蔚为壮观。我们是踩着树干之间的粗枝走过来的,不然根本没有路。

那人看见了我手里提着的塑料袋,袋子里的箐鱼不时地动一下,震得我手臂一颤。

“哦,你也捉到了这鱼?”他说,“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澄江县文化局的陆大有,这是我的工作证。”说着,他递过来一个硬皮证件,我接过来看了看,果真是一个工作证,写着“陆大有”的名字,但是那上面的照片根本不是他本人。大概看出我不相信,他又解释:“一年前,我们单位发生火灾,我的脸……”说到这里,似乎触动了他心里的某处伤疤,他停了停,接着说,“我的脸被烧毁了,所以,现在很多人都不相信我就是陆大有,只有我们单位的的人才知道。”

啊!我吃惊地发出一声轻呼,这太可怕了。火灾?毁容?

陆大有继续说:“我早就知道这抚仙湖里有古怪了,接着你就来了,小伙子,上次,你在华宁发现什么没有呢?”

我摇了摇头。

“其实,我想你要找的无非是线索,”陆大有说,“而线索,我认为就藏在你手里的这条鱼里。”

我现在渐减地对眼前的这个陆大有不再抱有jǐng惕之心了,所以,开始认真听他的叙述。

“大叔,你认为,这鱼真的有问题?”我问。

“毫无疑问。”陆大叔点头回答,“你没发觉,在你所追踪的这一系列尸体失踪案件里面,他们都是因为吃了鱼才出的事么?”

“啊?”我一下子惊醒过来,我怎么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呢?我不禁对陆大叔十分佩服,于是,陆大叔又给我讲述了关于抚仙湖的一些怪异之事。

传说,抚仙湖有四绝,那就是界鱼石的传说、车水捕鱼的掌顾、青鱼结阵和铜锅煮鱼美味。在江川县玉带河中段有一块“界鱼石”,星云湖里的大头鱼和抚仙湖里的抗浪鱼都以此石为界,抵石而返,永不相往来。至于车水捕鱼,那是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捕捞抗浪鱼的方式。抗浪鱼只有在产卵时才会游上岸来,一般在每年的5月到8月间。在禄充,沿湖的岩洞里会涌出许多地下水来,这些地下水温比湖水略高,抗浪鱼比较喜欢,在产卵期就会成群结队地逆着泉水而上,到泉水里产卵。沿湖的渔民抓住了抗浪鱼的这一特xìng,把岩洞里流出的泉水分成若干股,开渠挖沟,引入湖内。在抗浪鱼产卵期,渔民们把竹笼放在挖好的水沟里,小笼放在大笼里面,然后在竹笼旁安置一辆水车,把湖水车进水沟,这样抗浪鱼就逆水而上,到水沟里产卵,然后再顺水而下时就钻进了渔民安置好的竹笼里。渔民用的这种竹笼叫倒须笼,一头大一头小,鱼进去后就不能出来。当地的渔民形象地把这种捕鱼方法叫做“请君入瓮”法。还有青鱼阵,老一辈的人说青鱼阵一般只出现在山与湖交界的地方,鱼阵离岸不会太远,每次见到都出现在离岸20多米的地方。有一次在大湾,看见从山底下的洞口游出许多白的、红的、黑的鱼,一会儿功夫就排成鱼阵,最前面的估计有80公斤左右,大的全部游在前面,小的按顺序游在后面。据说,见到青鱼阵后的第二天,天气肯定要发生变化。铜锅煮鱼就不用说了,美味滋养了好几代人,讲究湖水煮活鱼,味道才鲜美。

陆大叔说的十分兴奋,“还有呐,湖底还有很多的奥秘,其实一直没有人来关注,可惜了。”

我倒是听得津津有味,陆大叔看我很感兴趣,就又告诉我了一个“海马之谜”。

据说,道光《澄江府志》“杂异”载:“在抚仙湖中,有物如马状,浑身洁白,背负红斑,丈尺许,时出游水面,迅速如飞,见者屡获吉应。”民国《江川县志》“轶事”也有记载:“乾隆四十三年,抚仙湖中于十月内有海马出现,自江川立昌前起,向东南奔腾,水如翻花,至宁州塘子岸边没。葛炜学生王蕙见,及同学人皆见。旧传清初海马现,兆赵少宰、李中丞之瑞”。

民国《江川县志》还有一段非常详实也非常生动的记载:清咸丰九年六月,“一rì早起,忽有飓风吹荡,继而波涛山立,声鸣雷响,殆有天翻地覆之势,远近惊讶,莫名所以。约一时许,则又风平浪息,海面如镜。少间,则见尖山对面抚仙湖深处有马二匹,灰sè而黑鬃尾,由海中窜出,蹄波不濡,双双驰骋至孤山将抵麓,忽而又踅头窜回,如是者三次,仍由原处而没。至翌rì、三rì,亦覆如是。远近与滨湖村落之人均见之。尖山驻军并将此事分头通报。”

陆大叔又说:“可惜谁也没有见过这种文中提到的海马,不然,应该可以抓到一两个标本的。”

“关于抚仙湖的传说还很多,不过我建议你还是先去帽天山看看那里的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也许对你有用的。”陆大叔说。

“什么,博物馆?”我诧异地问,我可是还不知道,澄江还有一个古生物化石的博物馆。

“是呀,那里可是聚集了丰富的关于澄江地区的古代生物化石的资料的。”

没想到陆大叔人虽然已经被毁了容,却是这样知识渊博,又热心指点我和帮助我,我不禁十分感激。我们分手后,我赶回了昆明,立即找到了生物老师,得他的帮助解剖化验了那条箐鱼。真是收获不小呀,生物老师吃惊地告诉我,那条鱼浑身的血管里布满了一种很小的虫子。

“我给你拍了照,不过,金素,你知道吗?这是一种未知的虫!太令人兴奋了,我们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哟,明天我准备拿着这虫子的照片去找生物学会的专家再研究研究去。”

我自然也是很兴奋,因为我的这一番折腾没有白费。临走,生物老师又和我商量:“小金,你的这条鱼暂时留在我这里可以吗?我需要再研究研究。”

我留着鱼自然也没有用,于是就答应了,生物老师又说:“对了,我在显微镜里观察到,鱼的身子里好像已经开始有一些蛹在形成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他的声音明显兴奋起来:“看来,我找到了一条‘大鱼’!”

我却吓了一跳,“蛹”?鱼身里怎么出现了虫蛹了?生物老师真是高兴的昏了头,虫蛹怎么可能会跑到了鱼身里呢?

;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