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天授大唐> 第三回 惊闻噩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回 惊闻噩耗(2 / 2)

杜维霍地站起,手上毛笔掉落而不自知:「出了什么事?」

管家哭道:「杨内侍让人传话,说是主人被下了狱,xìng命危在旦夕……」杨内侍就是开始时出现的杨公公,也是黄公公知交好友。

「黄公犯了什么事?有说明白吗?」杜维虽然也感到惊慌,但仍然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若是需要银子,咱们不妨将宅子抵出去,看能不能……」

「六郎,没用的。」外头传来杨公公的声音,语气萧索无奈:「黄玉他……这回恐怕逃不了了。」

后来发生什么事,其实杜维几乎没有什么知觉。只知道杨公公受黄公公所托,冒着危险替他回来交代一番,像是遣散家人、替几名老仆找个后路等等,虽然锁碎,但那的确是黄公公的个xìng:不论自己未来如何,也不愿辜负一人。

「六郎,黄玉有话要我转达给你。」忙完了一阵,杨公公才转头看向杜维,从怀里掏出一卷书:「这是曲阜县男赠予黄玉的,是当年孔祭酒手录。」孔祭酒便是孔颖达,孔子三十二代孙,封曲阜县男、曾任祭酒一职。

杜维接过书卷,看着上头写的字迹,耳边听到什么已经无从理会了,只听杨公公仍在说着:「……孔祭酒读书偶有所得,便录于纸上……」如此断断续续的之言词组不断穿梭,但杜维满脑子想的只有一件事:我对不起他!

不能否认,黄公公待他有如亲子,然而他对黄公公总是恭敬有余、但从未表现过其他情绪。平常黄公公不必入宫时,总爱拉着杜维闲谈:问他读书心得、问他邻里趣事,有时也说说自己宫中见闻,但杜维态度总是不冷不热,虽然有问必答,但明显的表达自己不愿多谈的态度

黄公公不以为意,仍然是谈笑自若,偶尔也会带回一些书籍。这让杜维十分难受;有时他宁愿黄公公狠狠责骂他,骂他不知感恩、不知进退,这样他还好过一些。但黄公公从未骂他,最多也只是轻轻一叹,说声:「罢了。」

记得有次他大胆问他收养孩童一事:「您这么作,到底是为了什么?」语气直冲,心里也作好了挨骂的准备。

黄公公却未动怒,反而流露出怀念的神sè,缓缓言道:「年少时,有幸见过虞永兴、颜侍郎,蒙诸公不弃,见我虽然低贱、却喜爱读书,所以时常为我解惑。」杜维知道虞永兴、颜侍郎指的分别是永兴县子虞世南、和颜师古之弟颜相时,所以饶有兴致的听着黄公公续道:「我曾问过颜侍郎,我年岁已长,且身分卑微,读书只怕无益。你道颜侍郎怎么回答?」

杜维摇头表示不知。

「颜侍郎只反问我,他已是风烛残年,又是身分尊显,读书又有何益?为何每rì仍要读书?」黄公公浅笑道:「我后来问过孔祭酒之子,他是这么答的:读书何益?无他,但求问心无愧尔。」

「所以啊,我后来做事,总要想起这一番话。你问我为何收养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我也说,只是问心无愧罢了。」

这一番话让杜维颇为震撼,但大多是来自听见古代名人说话的兴奋,虽然觉得这番话意味深长,却不曾细想。

但在此刻,「问心无愧」四字,却像是重若千斤的枷锁,沉甸甸的压在心头。杜维只觉得自己好像快要被愧疚感淹没了,耳边却听杨公公的话语还在空气中回荡:「黄玉说,宋学士是可以托付之人,要你到他府上去,rì后也好谋个出身。」说到这里,语气转为平淡:「这么一来,你也不必担心内官养子的身分影响到你了。」

杜维满面羞惭。好在杨公公并未多提,又交代了几句,便回到宫中要设法营救黄公公。

缓缓走出书房,府里已经乱作一团,还好管家带着几个老仆维持住秩序,没有出太大的乱子。众人领了钱财,都是沉默着离开府邸。宋伯见到杜维出来,赶紧上前说道:「六郎怎么还在这里?」宋伯压低了声音,又看看四周:「快走!若不是怕会牵连,主人也不必遣散大家。六郎还不快走?」

杜维惨然一笑,宋伯见他神情吓人,以为他心绪不佳,劝了几句便不再多言。杜维其实没有听见宋伯说话,或者他听见了,却没有办法反应;此刻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对不起」三字,他从未如此厌憎自己。除了最初说了声谢谢以外,他没有给过黄公公一天好脸sè看。

「六郎?怎么还没走?」时间到了傍晚,府内众人早已皆尽散去,只剩下几名不愿离开的老人,如管家、宋伯,还有一位教导过杜维礼仪的老宫女。

「赵姨?您也还没走?」杜维强笑道。他一整天浑浑噩噩的,谁也劝不住,直到此时才稍微有些反应。

「走?走什么?」赵姨毫不在意的挥挥手,语气淡然:「我这条命是他救的,如今随了他去倒也两不相欠……」

杜维听了心下怅然,见赵姨仍在絮絮叨叨的,也不打断,仍是坐在庭中大石上,听着白发宫女话当年。

「当时在宫里啊……」

杜维听见「宫里」二字,脑子像是灵光乍现,赶紧打断赵姨:「您是从宫里出来的吧?那您有没有法子能救救黄公?」

赵姨摇摇头:「难,难如登天!若真有法子,我还至于坐在这吗?早就去……真是的。」

杜维隐隐约约抓住了一丝丝念头,却又无从寻起。

「当今皇后不是简单的人物,黄大郎若不是得罪皇后,凭他身分,也不至于就这样轻易下狱的。」

皇后?杜维总算想起来自己想到什么。最初他还不知道这是大唐的什么时期,「显庆」这个年号有些陌生,直到先帝谥号「高宗」一出,他才总算明白过来。皇帝是唐高宗,那皇后自然就是武则天了。

关于武则天的描述实在太多,多到不是历史专业的杜维,也能够说上一些。最有名的一点,应该就是她那号称「三千面首」事迹了吧?

前几rì上街,还听到有人这么讨论。

一个中年男子兴冲冲的说道:「听说那控鹤监招人呢,说是招为宫中卫士,某也称得上jīng通武艺,说不定就这么被选上了。」

一旁马上有人浇了盆冷水:「您道这真是招募卫士啊?」说道此处,环顾四周无人,才压低声音道:「这是宫里招面首啊。」说罢也不敢多谈,匆匆离去。

杜维那时正坐在茶楼之上,从上面却听的一清二楚,还默默在心中叹道:「看来,高宗提早过世,倒让许多事情提前发生了。」

历史上,控鹤监是在武则天晚年创立的,如今却提前了几十年出现。不过看起来武则天权势还没有大到那种程度,招募的人并不是太踊跃。杜维虽然不知道高宗是在何时大行,但应该不会那么早才是,对于已经被改变的历史,更添了些无力的感觉。

「赵姨。」杜维打断了仍在唠叨的赵姨。

「怎么?」赵姨有些不悦,但见杜维神情凝重,仍是关心的问道。

杜维并未马上回答,而是深深的吸了口气,缓缓吐出,表情挣扎的开口说道:「我想请您帮我一个忙。」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