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公,我听说你老在本亭中,乃是德高望重之辈,又长居此处,熟悉本地的一切,还请秦公教我”
王胜这是真心实意的请教,他自来到这个世界后,本来还有点来自后世穿越的优越感,但自从来这个地方当个小小的亭长后,才发觉原来这么个小小的亭长也不是那么好当的,自己初来,就遭逢了大案发生,虽然自己头脑一时间发热,给了马名两年内报仇的许诺,但到底有多少信心,王胜自己都不清楚,这几rì又迎来送往的,虽然自己也很努力了,但总觉的那不对,昨晚睡前仔细的想了想,觉的还是自己来的时间太短了,人生地不熟,手下虽有几个亭卒,但时间太短,亭中威信一时还无法建立,没有威信的话,百姓对你说的话就会怀疑,乃至抵制,这对王胜心中的计划是个严重的阻碍,至于说如何发展亭部,王胜还没有什么具体的计划,而这个时候王胜自然希望有人能提点下,如果能指点的好,可以少走不少弯路的。
秦穆那略显昏花的眼神仔细的打量了下眼前的年轻人后说到“既然王君如此看的起老朽,老朽也就说上一二,但如果有说的不好的地方还请王君莫怪”
“那里话,秦公说笑了”王胜开口说到。
“王君,繁修亭,四个里,人口不足五百,要想治理好,其实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还请秦公教我”
我虽然没读过什么圣贤的经典,但也听人说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又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之说,虽然老朽年迈,但我认为只要做好这两条,就足够了治理好此亭了。
“请秦公细说”
“本亭地处边塞,民风剽悍,多不通朝廷法度,所以时常有作出违反朝廷法度的事来,王君可亲到各里之中,教人以律法,只要大家都能知道朝廷的法度,自然就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那么亭部的治理也就变的井井有条了”
“哦,那下面呢”
王胜虽然赞同秦穆的说法,但此事恐怕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原因有二,一是识字问题,在这个时代,教育是掌握在门阀豪强手中的,家中如没有一定的财力,根本就读不起书,这也是这个时代文盲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即使自己亲自去各里教大家律法,让大家勉强记住一些,又有什么用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罢了。二是执行问题,王胜一直认为,一部律法要推广下去,并让大家遵守它,那就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暴力机构在后面的支撑,如果没有暴力机构的支撑,在好的律法也是一张废纸,秦穆刚也说过,民风剽悍,多不通朝廷法度,所以时常有作出违反朝廷法度的事来,这从侧面也反映出了作为此地执法机构亭部的懦弱,当然这些不是问题,王胜觉的只要给他时间,这些都会改变的。
“百姓既然都知道了法度的重要xìng,那么在此基础上,王君就要清除掉那些不遵法度的人了”
“不遵守法度的人,秦公指的是轻侠?”王胜猛的反映过来。
汉代的轻侠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谓为人轻生重义而勇于急人之难的人,纵观两汉的历史,轻侠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早期的轻侠重义而轻身,以匡扶世间正道为己任,出现过诸如原涉,郭解等著名的轻侠人物,但是由于轻侠的“重义轻身”藐视朝廷律法,这其间就发生过轻侠围攻官衙,杀死官吏的事件,这种事情还不是一次俩次的,给当时的两汉统治阶层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所以两汉的统治阶层对轻侠一直都报有一种敌意在里面,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到了东汉末年,轻侠已经不复以前那种以匡扶正义为宗旨的形象,渐渐的蜕变为地方黑恶势力的源头,如欺压良善,垄断一些暴利产业等。
见王胜听的认真,秦穆继续说到“王君说的不错,乡里的轻侠无赖,接伙成群,整rì无所事事,四处游荡,一言不合,就拔刀想向,不惜血溅五步,实为乡里最大之祸害”
“秦公是想让我...?”
“不错,只要清除了这些个乡里的祸害,才能还乡里一片朗朗乾坤,王君在此基础上在大力的发展农桑,只要乡民能够吃的饱,穿的暖,又懂律法,尊重朝廷法度,那么这个亭部也就算是治理好了”
秦穆的两点建议其实是一种比较老成和中庸的建议,归纳起来这两点可以用八个字来慨括”惩治刁顽,发展经济”虽然并没多少出彩的地方,但确显的“堂堂正正”也许短期是看不到什么效果的,但时间如果一长,效果还是不错的,在王胜看来一个乡间的里父老能有如此的见识也算很不错了。
不过惩治刁顽先不说,发展经济就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你一说我在做就能达到的,王胜初来此地,对地方还不熟悉,威望也不足,见秦穆说的有些道理,王胜继续问到“耕作为本,余者为末的道理很容易对百姓们讲清楚,但具体要怎么做才行呢?”
“王君来本亭也有些个rì子了,我们这是什么情况,王君也应该有点数了。王君觉的如何”
“说实话,不怎么好,乡民多穷困,外面的田地也不多”王胜实话实说到。
“王君果然仔细,俗话说‘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在我小的时候,情况比现在好的多,虽然仍有穷困的人,但普遍都吃的饱饭,数十年过去了,以前的景象已不复存在,而我们这也越来越穷困”
“秦公是想让我组织大家多多开荒吗?”王胜反映过来后说到。(据:《中国屯垦史》上册,《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工作的重大
成果》,《论秦汉时期黄河河套流域的经济开发》等资料,两汉时期,特别是西汉,当时的zhōng yāngzhèng fǔ曾大规模开发河套地区,史载当时的西河郡,朔方郡,定襄郡等郡县都是良田广辟,庄稼茂盛,粮食丰收,充足富饶之地,但到东汉末期,北方鲜卑族的不断南下,在加上当时zhōng yāngzhèng fǔ内部的不稳,与鲜卑军事斗争的失利,导致了以前所开发出来千里良田大多荒芜,水利设施跟着也荒废了)
“王君是士子出身,当知‘一夫不耕,或受之饥’的道理,况且朝廷本有法令,边塞土地开垦的多少也算考核的标准。如果王君能带领大家恢复此地以前的旧况,一来可以使得百姓富足,二来也可满足考核,王君的仕途也能在上一层楼,两全其美,何乐不为呢?”
秦穆前一句‘一夫不耕,或受之饥’出自《汉书?食货志》后一句“朝廷本有法令”让王胜忽然觉的不能把此人当一般乡民看待,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读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看他说的这些个话,就绝不是刚才谦虚的时候说的什么‘没读过什么圣贤的经典’此人估计以前的出身应该不差。
王胜正sè说到“秦公所言不差,本人既然身为此亭亭长,自然也想造福一方,不过,开垦荒地和修缮水利都需要组织和大量的钱财,组织到还好说,这钱财吗?不知秦公可否教我?”
秦穆笑了笑,说到“君不见外面的父老僤碑吗?”
原来是打的农村合作社的主意,到时候根据出钱和出劳力的多少,来分配开垦出来的荒地。
王胜心中想着,脸上露出赞许的目光说到“贤哉秦公!”
“一点粗陋的见识,到让王君见笑了,在说老朽也就出出主意,那敢当个贤字,王君实在是过誉了,过誉了啊”
“既然秦公已有良策,什么时候开始施行?”
“今rì我与众人会聚与此,就是讨论此事呢?”
坐与一旁的李毅是个跳脱的xìng子,半天没说话,早就鳖坏了,此是忙开口急急的说到“王君,我们这几rì都在是商议此事呢,你是读过书大人物,你看看这事可行吗?”
“这是好事啊,怎么不行,商量的如何了,可有需要帮忙的地方”
“此事虽好,但毕竟一个里的力量有限,我们想请王君牵头,把亭部的四个里都组织起来,一起施行,这样的话开垦出来的荒地也较多,到时候在根据各个里出力的情况来分配,王君你看如何?”秦穆想了想后说到。
“这个不难,我正要去各里之间传达县中的命令,到时候我自会向各里说明此事,你们看如何?”
“那如此,就多谢王君了”弹室中众人忙起身向王胜行礼。
“此乃造福乡里之事,也是我的本分,大家快快请起”王胜忙起身搀扶众人。
话既然说到这里,基本上该说的和该问的都完了,王胜见时间也不早了,起身向众人告辞,秦穆,张成,李毅,赵刚赵爽等人将王胜一直送出里门外,这才一起折回。
“王君,下个里我们去那?”出了右卫里里门后,跟随王胜的马名问到。
“我和廖席等人的约定是我门走右卫里和北上里,右卫里既然已去过,那就去北上里吧”
“诺”马名答到
“对了,马名,我问个问题?”
“王君请说!”
“本亭轻侠如何?”
解释下,本人更新慢的原因已发在评论里,大家可去看看,希望多多理解,另外我写的这书才慢慢展开情节,现在虽然慢,但这些都是铺垫,不是什么罗嗦文,以后大家就知道了,我想写的是一本慢慢发展的书,不是什么主角王八之气一震,四方豪杰哭着喊着来拜的小白文,最后说句,谢谢大家的支持。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