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使君,这就是老丈的几个好友,他们都是打制兵器的好手!”徐老丈真名叫做徐长河,他在第二天就把几个工友都给找了过来。
杨国振的眼前加徐长河一起一共站着四个人,三个老者还有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
很明显的几人都有些拘束,就是徐长河,虽然杨国振跟他说话一直都是和颜悦色的,但是听他的声音却还是有些结巴,显然是紧张的。
接下来几人都做了下介绍,那两个老者中,头发斑白,留着短须的叫程升,另一个瘦高的叫做诸葛和,两人都是洛阳军器监打制马槊的匠人。
而最让杨国振震惊的就是那个二十左右的年轻人了,这人叫做王春,虽然看起来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是有些难看,但是他却是现在天下为数不多的会打造陌刀的人,仅凭这一点,杨国振看他就顺眼无比。
“四位先生,想必都明白了某的意思了吧!”杨国振招呼四人一齐坐下,将自己的想法讲给了他们听。
他说的也差不多就是先前和徐长河所讲的那些,只不过他谈到没有太多的资源,所以今后的打制必然是以横刀铠甲这类物资为主,至于弩箭这些相对来说作用比较小的东西,他的想法是只配发一部分,而不是像唐初或者盛唐时那样人手一把。
当他说完后,那两个擅长打制弩箭的匠作就露出了苦笑的神色,就是徐长河也露出了尴尬的神色。
不过随后杨国振所说的一句话又让他们都是一愣。
“学校?”
虽然现在杨国振不需要太多的兵器,不过可以想见的,照他的想法,他若是想要统一全国的话,就不可能这样子小打小闹,所以他的意思是要让四人开个后世那样的技校,然后来多多培养出来一些技术人才。
他们几个老匠作就是学校的导师了。
“难道陌刀就是天下无敌的了吗?”
杨国振接下来又细细的给几人分析,他们只负责教出来弟子,然后他们的工作就是研究如何能打制出来更坚固的铠甲,更锋利的兵器,射程更远的弓箭。
最后杨国振的一句话更是让他们激动不已。
“那时你们就是学校的博士了!跟国子监的博士一样,无需打制兵器,只要教授弟子就可以领取俸禄!”
先前还有些犹豫的几人听完这话后,都把脑中的那丝不愿扔到了山外去了。
国子监的博士,不仅有着不少的俸禄,更令人羡慕的是他们还有着十分崇高的社会地位。
相比起这样的好处,把家传手艺传授给外人的那点郁闷就压根算不得什么东西了。
几人连忙向杨国振表示愿意服从杨国振的命令。
不过他们随即也提出了徒弟的问题,工匠就跟当兵一样在这个时代都是属于低下一等的职业,若是没人愿意干这活的话,那就算开个学校又有什么用呢?
其实这个问题杨国振也早已考虑过,并且已经想好了对策。
还是那句话,其实一切的社会问题都是经济问题,只要有高收入,还怕招不到人?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杨国振只是随意应付了两句就没再说下去,他反而饶有兴趣的与几人讨论起了唐军的装备问题。
经过几人的解释,杨国振对唐军的装备种类和数量也算是有了个了解。
安史之乱前,价格昂贵而又极易损坏的“唐样大刀”(横刀)是士兵的标配,制造工时为三年的强弓人手一把,就连步兵也会装备驮马以提高机动能力,而重骑兵们除了人马皆着铁甲外,更是装备了耗时十五年才能完成一把的马槊(护具)。
可惜的是安史之乱后,唐朝再无国力进行这样的装备了,这才有了吐蕃的崛起与称霸河西的故事。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