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异世开天> 第316章 合纵连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6章 合纵连横(1 / 1)

【最新章节.】

知晓了燃灯古佛的意图之后 卡门顿觉一松 刚才总感觉哪里不对 现在知道了对方的图谋 有种解脱的感觉 望着眼前喋喋不休讲述成圣好处的燃灯突然有种看小丑的感觉 本來凄苦的脸色更加晦气

“道友欲成圣否 ”卡门一句话把燃灯问住了 神色一顿 知道卡门已经看破了自己的意图 无形中刚才谈话取得的优势顿时消失了 不过燃灯毕竟是洪荒硕果仅存的几位元老之一 自然不会被卡门轻易唬住

“不错”燃灯古佛沒有丝毫犹豫的回答道

燃灯的痛快回答倒是让卡门一愣 随即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好办了 现在有两个世界 一个是乌塔欧世界 一个是我所在的世界相信你也应该知道 ”

“知道”

“对于道友在卡俄斯世界取得的地位我绝对承认 而且我也可以答应不进入卡俄斯世界 大家相安无事 同样道友也应该把你们世界过來的神坻带走 ”

卡门心里思量了一番 说道:“他们不是我所能左右的 相信你也应该知道一些我们的关系 他们的势力在我之上 我充其量顶多能在他们面前保持不败罢了 ”说到这里卡门话锋一转 继续说道:“不过我可以帮助道友 为道友之内应 具体情况还是请道友回去和他们商量一下再作答复吧 ”

燃灯上古佛知道卡门是想借助他的力量來对付这些敌对的神坻 不过他却沒有让卡门无偿帮助的底牌 只能按照卡门的意愿行事 无语沉默过后 燃灯离开了 留下冷漠的卡门

卡门自然知道燃灯回去和上古七佛进行谈判去了 上古七佛身份、实力虽然都低于燃灯 可是他们毕竟是七位大罗金仙 燃灯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要借助他们的力量

现在佛教掌权的是几位菩萨和如來佛祖 全是后來投奔而來的 佛教本土的神坻已经被架空 而观世音菩萨更是被列为如來佛祖的继承人 这一点让佛教所有老的佛祖菩萨大为不满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 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 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 佛经上说 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现化 他在无量国土中 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 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 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 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 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 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 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 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 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 而且 观世音菩萨最能适应众生的要求 对不同的众生 便现化不同的身相 说不同的法门 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 观世音菩萨也最为民间所熟知和信仰

自修义:观世音 是《楞严经》卷六所说这位菩萨最初的修行方法 是耳根不向外闻 而是向内自闻耳根中能闻的闻性 由此达到“动静二相 了然不生”的境地 佛教认为 一般人的耳根是向外分别声音 受外境例如赞叹或诽谤所动 所以生起烦恼并促成恶业 从而受轮转生死的苦报 而观察分析世间音声的虚妄不实 能不受所动 达到“如如不动”大解脱境 《楞严经》中 观世音菩萨自述了得名的原因 他说自己正是因为达到了“观世音”的修行境界 被当时的如來所赞叹并赐名“观世音”

度他义:观世音 指的是这位菩萨能观察世间众生的心声并救拔其苦 《法华经普门品》说 凡有众生 若在苦恼之时 只要听说有一位观世音菩萨 而专心虔诚地称念观音圣号 观音菩萨便会立即听到每一众生的音声而同时予以救济 所以叫做观世音 《悲华经》中说 宝藏佛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功德 所以赐名为“观世音”

观自在玄奘认为含“观照纵任”之意 即观照万法而任运自在 为“观” 为“自在” 意为众生所见之主 所以玄奘译为观自在菩萨 可见於《般若心经》 太虚大师认为:因为观世音菩萨有般若的智慧 洞彻世间“五蕴皆空”的真实相 而达到“观自在”境界 所以能救苦救难 平常人执五蕴为世界、为我 所以不能照见五蕴皆空 而真正做到无人无我 则能以众人苦难为苦难 这样则成为无我的大慈大悲 成立大公无私的伟大人格 发挥救苦救难的功用 [

观自在菩萨 即般若观慧已得自在的菩萨 不一定特指补怛落迦的观世音菩萨 菩萨依德立名 有某种特殊功德 即名为某某 如《华严经》中便出现若干同名同号的菩萨 印顺法师依此认为 谁有观自在的功德 谁就可以名为观自在 观是对於宇宙人生真理的观察 由此洞见人生的究竟 自在指摆脱了有漏有取的蕴等系缚 而得身心的自由自在 佛经上说 八地以上的菩萨 得色自在、心自在、智自在 是菩萨的观自在者 所以凡是菩萨登地 通达真理 断我法执 度生死苦 即可名观自在 而《心经》开头的“观自在菩萨” 便是依此义而言的

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辅弼 所以他的根本道场 是西方极乐世界 《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说 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位居补处的大菩萨;《悲华经》说 观世音菩萨在阿弥陀佛入灭后继承佛位;《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世音受记经》等也说 观世音菩萨常住极乐世界 师承并辅助阿弥陀佛 《观无量寿经》说 观音菩萨宝冠戴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等诸圣众共同迎接众生到极乐世界

传说的道场 普陀山本名梅岑 受《华严经》补怛洛迦的影响 改名为“普陀山” 古时我国与日本、高丽、新罗等诸国來往 多以为此岛为转站等候风信扬帆 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 來华求法的日本僧人慧锷 在五台山请到一尊观音像 想带回日本供养 慧锷从四明(浙江宁波境内)出海 当船经过舟山群岛时 被狂风恶浪阻住了归程 传说当时的海面伸出了许多铁莲华 船不能前航 被迫将圣像留在岛上结庐供奉 [28-29]观世音菩萨与此岛有缘 朝拜的人日渐多了起來 终更名为普陀山 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现在的普陀山与洛迦山 是属于舟山群岛的两个小岛 普陀山的面积为11.82平方公里 呈南北走向 其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最高点为佛顶山白华顶 海拔288.2米 现存有三十多座寺院散布于全岛各处 其中以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 并称为三大寺 其余尚有梵音洞、紫竹林、福泉庵、梅福庵、杨枝庵、大乘庵、广福庵、圆通庵、海澄庵、祥慧庵等较为知名

西藏普陀宫:西藏拉萨的“普陀宫”(即布达拉宫) 也被视为观音化身处 布达拉之得名 同普陀山得名一样 由梵文的补怛洛迦而來

究竟的道场

观世音菩萨 并不说有固定道场 佛典说观世音菩萨往劫中久已成佛 虽安住常寂光土 而以大悲垂形实报土和方便土;虽常侍阿弥陀佛 而在十方界普现色身广行救度(同居三土) 观世音菩萨为令众生投诚有地而示迹普陀 并非只在普陀不在他处 而是“无刹不现身” 《普门品》宣说 观世音菩萨普随一切众生根性施行解救 而不独立一门 “普门”即普遍通达 法力广大无边 若菩萨只在南海 则不称为普门 印光大师认为 观世音菩萨的普门救度 犹如一月投影万川 即使是一勺乃至一滴水 也皆现全月 但如果水昏暗波动 月影便不能分明 众生的心如水 如果心不志诚 便难蒙救护

观世音菩萨能闻声救苦 到处行慈运悲 以此大悲行愿而救度众生 广做佛事 观世音菩萨的大智大悲、大愿大力 即是他成就佛道之所 所以观世音菩萨乃是大悲为道场 太虚大师说:“清净为心皆补怛(即普陀) 慈悲济物即观音 ”[31]哪里有虔诚的观音信仰 哪里有菩萨的广大慈悲 哪里就是观音道场 佛法认为 以无住为本 方可建立一切法 法无处不在 观世音菩萨以无所住而行大悲救度众生 其大智大悲 并沒有住普陀和不住普陀的区别 观世音菩萨是无所住且无所不在的

为了笼络上古七佛 燃灯绝对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上古七佛在整个佛教体系中虽然地位尊崇 可是却沒有一点权力 甚至连几位后进的菩萨也比不上 此刻成圣的机缘虽然不在他们身上 可是他们一样可以分享燃灯的福利 甚至燃灯万一成功之后 他们七位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燃灯的弟子 前途无量啊

而卡门也开始忙碌起來 不知针对安德鲁等神坻的天罗地网……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