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宝库那一件件价值连城的宝物,看得杨达目不暇接,恨不得可以将它们都点为己有,拿回去慢慢欣赏个够。
“肉眼难以分辨是真是假,待我用文眼看一下,它们又是一番如何的景象。”杨达思索道,不由得暗暗开启了文眼。
放眼扫去,只见各件宝物上面都凝聚着一团淡黄而近透明的文气,显得特别的精纯。
“果然是文物,文气也是与众不同的,特别的精纯。可能是经历过时间的沉淀与洗礼,将这些文气过滤得非常纯粹了。”杨达心中暗暗赞叹道。
突然,他的眼光被一幅书法吸引。字体十分熟悉,有种亲切的感觉。
仔细看一下内容,竟是宋高宗赵构写给岳飞的亲笔信。信后署“付岳飞”3字,上钤御前之宝,下有高宗御押二印。
整幅作品字体气韵清和,通幅章法疏朗,字体匀称圆润,墨色明了统一,令人赏心悦目。
怪不得那么熟悉,原来是故人之字。
杨达又仔细看了一下写在作品下的说明,名称一栏上写着:《赐岳飞书》。
杨达知道,这是赵构给岳飞亲笔信一部分。
当年,赵构即位做皇帝时,起用一些抗战派将领,意图北进,收复中原。在这批将领中,最著名的当属岳飞。
初期,赵构十分器重岳飞,他的升迁速度也是当时所有将领中最快的。赵构将他一路提拔,很快就将他提至国防副部长级别的位置。
当时,高宗与岳飞的关系甚密,互通书信。高宗写给岳飞的亲笔信,甚至可以出成一本书。
里面的内容大都是讨论当下时局,又是谈人生,又是讲理想的。甚至是“精忠报国”四个字,也是赵构写来送给他的。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就是岳飞挥师北伐,大败金军,收复失地。但宋高宗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飞被迫班师。最后,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同被朝廷杀害。
岳飞死后,这批亲笔信散落各地。以上《赐岳飞书》的书法原件,就是赵构给岳飞亲笔信一部分。
对于这件历史事件,杨达是持保留意见的。
世人都说赵构是个昏君,尤其是将乘胜追击金兵的岳家军以十二道金牌,十万火急召回之举,最为人神共愤。
但杨达理解他的所为。
当时,大宋与金国的战事实际上已经进入相持阶段。金国占据黄河以北,大宋占据黄河以南。谁也不能马上击败对方,致对方于死地。
而当时岳飞的胜利,只是阶段性的胜利,对全局的影响并不大。
这个时候,赵构纵观全局,觉得最好的策略就是议和,以争取时间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因为,这场与金国的持久战实在是大伤宋朝的元气。用难听一点的话来说,当时南宋的经济正处于千疮百孔的危局,老百姓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岳飞抗战所需要的大笔军饷,朝廷实在是无力支撑了。
赵构深知此时的大宋经济的拮据,所以他迫切要求中止战事,发展经济,以提升国力。
但岳飞却不是这样想的。
他谨记着皇上对他的嘱托:精忠报国。他以为,击败金兵,收复中原,就是自己最大的使命,就是自己生存在这个时代的意义。
所以,他无论如何都要北伐,希望带领岳家军长驱直入,直捣黄龙,一举收复失地。
但金兵实在太强大了,他一时也不能完胜,只能不断地消耗对方的兵力,从长计议。
赵构见岳飞北伐获胜,局面暂时处于有利的一方。他觉得此时正是议和的大好时机,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催促岳飞班师回朝。但岳飞却一意孤行,根本不理解赵构的良苦用心,以至十二道金牌的出现。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