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都市言情>市委大院> 第九十六章 大山里的孩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六章 大山里的孩子(2 / 2)

开业几年来,效益不错,产品打进了北京、上海的一些大超市里。

陈家豪走进车间,看了看设备的运转情况,贵老板看着年纪不大,也就是四十岁左右,个子不高,见了各位领导,殷勤地和各位打招呼,发他的名片。弯着腰,一再说着:“请多多关照”之类的话。

在中国做企业的,尤其是在这大山里的小县城,要想站住脚跟,多结识几个当官的,有好处。

做商业的都是非常精明的人,他看陈家豪认真地看了一眼他的名片,微微点了点头,然后就把名片交给了旁边跟着的闽为忠。闽为忠二话不说,就把名片放进了提包里。贵老板一看,就明白了,闽为忠是陈家豪的秘书。于是在休息的间隙,就向闽为忠要了名片。

闽为忠把自己刚刚印好的名片递给他一张,上面写着“江城市政府办公室第三秘书科科长闽为忠”。上面有联系电话,手机号码。

贵老板接了名片,一连声的说:“谢谢闽科长,谢谢了,我有时间一定进城,拜访老弟去。”

闽为忠说:“好的,欢迎。”

临走的时候,贵老板要求,和市长陈家豪单独照一张相,好留在公司里纪念。

陈家豪说:“好啊!”

于是专门摆好姿势,和贵老板照了一张合影。

闽为忠留意了一下,这个贵老板,真是挺会来事的,公司的会议室里,挂了好多相框,都是他和各级领导的合影。最大的是省长顾怀远了,其他的还有几个副省长、省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什么的。县里的领导,从县委书记徐建平,县长吴明远,到各个副县长,甚至是各局局长,都有留影。估计这些人,都被他拿来做打鬼的钟馗了。现在做生意的也不容易,方方面面的关系都要打点,多认识些领导,就多条路。碰到那些想找企业麻烦的人,也让他们先掂量掂量。

视察完毕,走出了大门口,闽为忠看到,一群工作人员正在往每辆汽车上放茶油,有的一箱,有的两箱,根据车上所坐的人数吧。估计所有的人,都有份。

汽车发动,二十多辆小汽车,一个跟着一个,穿过河川县城的大街小巷,引得路人都停下了脚步,站在那里好奇地观看。

车队在一家叫河川玉峰茶叶厂的大门前停了下来。

大门口站了十几身穿红色旗袍的迎宾小姐,企业的老板早就站在门口了,等候着车队的到来。县里的同志对上级领导视察,工作做得都是非常细致的,早就提前安排好了一切。

陈家豪和诸位领导下来,按照官职大小,挨个和欢迎的厂领导握手、寒暄。

徐建平在一旁向陈家豪介绍着说:“市长,这是魏风鸣老板,是我们河川县人,原来在深圳做工程,捞得了第一捅金后,五年前回家创业,搞了这个玉峰茶厂,现在是我们县里最大的茶叶加工厂了。他还有茶叶旅游观光项目,有自己的宾馆,现在年产值一个多亿,是个大老板了。”

魏老板笑着说:“都是各位领导关注的好。大家发财。”

陈家豪点了点头,问:“不错,你在外地好好的做工程,怎么想到回家乡发展了?”

魏老板说:“做工程这几年风险越来越大,有些项目需要大量垫资,碰到好的老板,还能结算掉;碰到不好的老板,拖你个三年五年,十年八年,这些资金就等于打了水漂。一辈子等于是白干。我是本地人,知道历史上我们县的玉峰山一带就是种植茶叶的好地方,能够生产等级很高的绿茶,我在深圳打拼了十几年,也积累了一些资金,于是就有了回家创业的念头。县里的领导也很支持,帮助我办各种手续,在税费减免、土地审批上,都有很大的优惠,还帮助协调了银行的贷款。所以我就义无返顾地在家乡干事业了,现在整个企业的发展很顺利,我们每年上缴八百多万的利税,解决了三百多工人的就业问题,属于县里的龙头企业了。”

陈家豪说:“好,你干得不错。好好照这个路子走下去,自己富裕了,也要带动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致富,回馈社会。”

县长吴明远插话说:“市长,魏老板一个人,带回来一群老板回来投资办厂了,大家一看他的企业发展得不错,纷纷仿效,现在我们县光上规模的茶叶加工厂,已经发展到三十多家,还带动了茶叶观光、休闲旅游、餐饮娱乐业发展,茶叶种植和旅游观光,已经被确定为我们河川县的一项支柱产业。河川‘玉峰绿茶’,‘玉峰毛尖’已经成了知名商标,在业界小有名气。已经走进了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城市的知名商店。”

陈家豪说:“很好,你们县工业基础薄弱,传统上就是少数民族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农业大县,在这样的地方兴办工业,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那些污染大的项目,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坚决不能上。一旦上了,将会遗患无穷。不能为了眼前利益,为了那几个钱,把我们的青山绿水给糟蹋了。现在有一种不好的倾向,所有的地方上的政府都一哄而起,为了迅速增加当地的财力,大上工业项目,遍地开花,这样很不好,各地争项目,比着给投资者优惠,结果是重复投资,没有全国、全省甚至全市一盘棋的想法,就拿我们市来说吧,市区就是重工业聚集区,围绕市区,还有四个工业园区,三千多家企业,每天光是废水废气,污染起来就不得了。我们的郊区五个县,如果都像市区这样发展工业,那用不了多少年,我们江城市曾经的青山绿水,就要被糟蹋干净了。环境污染了,到处不适合人类居住了,甚至连干净的饮用水都喝不上了,你说这样的发展,还有什么意义?我们对得起我们的子孙后代吗!这样鼠目寸光的发展,我们不要也罢。你们县财政困难,不发展工业不行,盲目上工业项目更不行,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走特色农副产品加工是条路,搞绿色旅游经济也是一个好办法。”

徐建平和吴明远不断的点头,说:“是,是。”

陈家豪换上工作服,在魏老板的带领下,参观了一下生产车间,然后在会客室,品尝了刚生产的最新绿茶。泡茶的姑娘,在客人面前,一遍一遍,表演了自己的茶艺。

大家小口地品味着绿茶的味道,听着姑娘的讲解,都赞叹说:“不错,是不错。”

离开这个厂的时候,魏老板也要求在厂子的大门口,单独跟陈家豪合个影。陈家豪也爽快地答应了。

魏老板也要了闽为忠的名片,说:“有时间进城,要专门去拜访陈市长和闽科长。”

闽为忠知道,这些老板都是非常精明的人,他们一定不会放弃每一个和官场上大人物搭上线的机会,作为市长的秘书,也是他们刻意巴结的对象之一,对这样的人,闽为忠觉得,交往交往也无妨,反正深浅自己把握住就行了。断然拒绝,是不行的,那样就伤了对方的面子,大家都在江湖上混,最关键的是,伤情分的事情不能多做,在市政府办公室工作多年,闽为忠也明白了社会上的不少潜规则。于是他对魏老板客气地说:“好的,你进城,就打我的电话好了。”

魏老板一看闽为忠这么爽快,热情地握着他的手,说:“多谢你了老弟,以后还请多多关照。”

中午十二点,在县委宾馆吃了饭,在房间里休息了一个多小时。下午二点半,车队就准时出发了,离开县城,向山里行驶了三十多公里,到了一个叫塘头镇的地方。

塘头镇初中从去年开始,就名声大噪,因为这里的孩子,上了中央台的新闻联播。原来这些大山里的孩子,年复一年,都是在学校里的食堂里,吃黄豆蒸饭。这对于他们,本来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十几年,一届一届的孩子,都是这样过来的,没有谁觉得这有什么稀奇。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