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科幻灵异>诗经通俗欣赏> 《诗经》通俗欣赏 8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诗经》通俗欣赏 85(2 / 2)

在那宋地没人厌,在这周地受称扬。

谨慎勤勉日复夜,美名荣誉永辉煌。

《丰年》:丰收后的祭祀酬神

古人在收获之后,为了感激鬼神的庇护,便会举行祭奠,通过这种方式来酬谢神灵,并庆祝丰收。我国古代称国家为社稷,社指的是土神,稷指的是谷神,可见当时农业的重要地位。人民的生存依赖农业生产,政权的稳固也要以农业生产作为保障。上古的西周,绝对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农业的收成在当时必然是朝野上下最为关注的头等大事。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限制,当时农业基本上还是靠天收。因此,遇到好的年成,人们自然要大肆地庆祝歌颂。

许许多多的粮食谷物,贮藏在高大的粮仓中,一片壮观的丰收景象,自然是为了显示西周王朝国势的强盛。而透过这种静态的场景,我们不难想像静景后面亿万农夫长年辛苦劳作的动态。在周王室看来,来之不易的丰收既是人事,更是天意,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丰收归根结底还是上天的恩赐,所以人们得到丰收还是要感谢上天。

因为丰收而致谢,用丰收的果实来祭祀最为恰当,把丰收的粮食酿成美酒千杯万盏,在祖先的灵前献上。祭享祖先,是通过先祖之灵来实现天人之间的沟通。也正是由于丰收,祭祀的物品才能丰盛,祭品丰盛,才能够使各种祭典一一隆重举行,面面俱到。齐天洪福在万户普降,既是对神灵已赐恩泽的赞颂,也是对神灵进一步普遍赐福的祈求。身处在难以驾驭大自然,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时代,人们祈求神灵保佑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

丰收年谷物车载斗量,谷场边有高耸的粮仓,亿万斛粮食好好储藏。

酿成美酒千杯万觞,在祖先的灵前献上。

各种祭典一一隆重举行,齐天洪福在万户普降。

《有瞽》(gǔ):周天子祭祖

这是一首反映周天子合乐祭祖的诗歌。

在周王朝宗庙的大庭上,排列着很多乐器,当乐器齐备、乐师到齐的时候就开始合奏,声音洪亮和谐,先祖神灵前来欣赏,参加祭祀的贵客聆听了全部的演奏。

在先秦时代的政治生活中,乐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而且往往和礼密切关联。《礼记》中写道:乐体现了天地的和谐,礼体现了天地间的秩序,因为天地的和谐,所以万物都能融洽地共处,因为天地有秩序,所以万物都又有了差别;乐是效法天做出来的,礼是效仿地制出来的;礼的制作如果破坏了秩序就会引起混乱,乐的制作如果破坏了和谐就会导致偏激;弄清楚礼乐和天地之间的关系,然后才能制礼作乐。今天的这首诗歌就是描写作乐的篇章,这反映了先民礼乐并重的传统观念。

周代有选用先天盲人担任乐官的制度,根据《周礼》记载,其中的演奏人员有盲人乐师三百人,扶持盲人乐师、监管作乐的助手三百人。可见,当时王室乐队的规模是相当庞大的。这首诗歌,描写的正是王室乐队演奏的壮观场面。

双目失明的乐师组成乐队,王室在祭祀的时候应召来到宗庙,这说明宗庙上奏乐的主体是盲人乐师。而摆设起悬挂钟鼓的乐架,安置乐器的则是盲人乐师的助手,乐器有小鼓、大鼓、立鼓、磬、柷、圉(yǔ)这类的打击乐器,还有箫管一类的竹制吹奏乐器,各种乐器交响发出洪亮的声音,肃穆舒缓和谐美妙,这样的音乐是非常美妙的。

《周颂》的31篇诗歌,都是乐诗,但直接描写奏乐场面的诗歌只有今天的这首。从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周王朝音乐的辉煌,而且对周人乐由天作,进而可以通过乐沟通入神的虔诚观念也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双目失明的乐师组成乐队,王室祭祖时应召来宗庙。

摆设起悬挂钟鼓的乐架,上面装饰着五彩的羽毛。

小鼓大鼓一律各就各位,鞉磬柷敔安放得井井有条。

一切就绪便开始演奏,箫管齐鸣一片乐音缭绕。

众乐交响发声洪亮,肃穆舒缓和谐美妙,先祖神灵听了兴致高。

诸位宾客应邀光临,长久地欣赏这乐曲一套。

鞉(táo)柷(zhù)敔(yǔ)

《潜》:祈福年年有鱼

这是一首周天子用各种嘉鱼在宗庙献祭的乐歌,在漆水、沮水的深处,藏有各种各样肥美的鱼,把它们打上来祭祀祖先。

漆水、沮水是周王朝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印记,《史记》上记载,公刘从漆、沮二水渡过渭水,伐取木材,让行路之人有了盘缠,让居家之人有了储备,人民依赖他的恩德,百姓感激他,大部分都迁居来投靠他,周人的大兴是从这里开始的。周颂中的作品很少提及具体地名,而提及具体的地名和祭祀对象是有关的,诗歌中并没有写出公刘,但公刘却是周道之兴的关键人物,因此这首诗歌的祭祀对象必然是公刘。周人赞美漆水和沮水,不仅是基于二水的美丽富饶,更是带着强烈的自豪感。

这是一首专用鱼类作为供品的祭祀诗歌,从鱼的数量之多、品种之繁以及人们对鱼类品种的熟知,可以看出当时渔业的卓有成效。潜置于水底,这种再简单不过的柴草堆的作用却是不可小觑的,正是这些柴草堆,它们吸引了鱼类大军的聚集。这种原始而有效的养鱼方法也许就出自公刘时代,《史记》中写到,公刘按照土地的栽培特征加以耕种,用柴草堆潜在水底养鱼可能正是因地制宜的创造性生产措施。祭祀诗离不开歌颂功德,这首诗歌明写对漆水和沮水风景资源的歌颂,而对公刘功德的歌颂则潜藏在字里行间。

捕来鲜鱼恭敬奉祀,祈求祖先赐福绵延,这是饮水思源、祈求福佑的祭祀活动。如果将鱼换成其他的祭品,祭祀的意蕴就会受到损害。在这首诗歌中,鱼是贯穿到底的,祭祀冬季一次,来年的春天又有一次,供品都是鱼,而鱼和余是谐音。这让我们有理由推断,时至今日仍然广泛流传的年年有鱼的年画,民间除夕席上对鱼不动筷而让它完整地留进新年的习俗,和今天这首诗所描写的祭祀是一脉相承的,这首诗歌所祈之福就是余。

漆水和沮水景色秀美,蕴藏着富饶的渔业资源。

鳣鱼鲔鱼不计其数,鲦鲿鰋鲤也群出波间。

捕来鲜鱼恭敬奉祀,祈求祖先赐福绵延。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