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科幻灵异>诗经通俗欣赏> 《诗经》通俗欣赏 5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诗经》通俗欣赏 50(1 / 1)

《九罭》(yù):诚恳地挽留

一位地位比较低的人,遇到高级官员来访,非常的荣幸。他赶紧打鱼设宴,好好地款待这位大人,并且希望这位官员能在他这里多住几天,好好地玩一下,以便有更多聚谈的时间。宴会上,主人唱起了这首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怀。

听说高级官员要来了,他急急忙忙拿起细眼的渔网去捕捞河中的鳟鱼、鲂鱼。他用细眼的渔网捕鱼,是志在必得的,大鱼小鱼都不会漏网。鳟鱼和鲂鱼是非常美味的鱼,他把最美味的鱼捕捞上来,可见他对贵客的尊重和殷勤。

鸿雁会选择在沙洲的水边留宿,不过第二天就会飞走,不会在原地住两个夜晚的。这位高级官员,因为公差来到这里,就在他这里住上一晚,明天就要走了。但是,人又和鸿雁是不同的。人与人难得一聚,不一定非要匆匆而别,他是多么希望这位贵人能在他这里多留宿一晚呀!

用过了委婉的比喻,他感觉还是不能把自己最真实的感情全部表达出来,于是他把高级官员的礼服留下了,表示诚恳的挽留。这也是在那个时代,下层官员、百姓挽留高级官员的方式,这种风俗习惯,到了后代演变成了留靴,硬是把离任官员的靴子留下来,表示实在不愿意让他离开。最终,经过前面的捕鱼款待、以雁喻人、保留礼服等活动的感情积蓄,他终于呼喊出来:请您不要走!您离开后我会无比悲伤的!

他是多么希望能和贵人多相处一段时间啊:

细眼渔网去捕捞,鳟鱼鲂鱼都打到。路上遇见官老爷,锦绣礼服真美妙。

大雁高飞沿洲渚,老爷归去没处住,留您两夜在此宿。

大雁高飞沿河岸,老爷去了不回还,留您在此住两晚。

把您礼服保留住,我的老爷请别走,不要让我多悲愁!

《狼跋》:一位巨胖的贵族丈夫

这里的主人公,可能是一位妻子,在对体胖而性情温和、滑稽的贵族丈夫开玩笑。她把自己的丈夫比作一只老狼,前进后退都十分困难,样子非常可笑。看来,她丈夫的肚子应该是肥硕到一定的程度了,大腹便便,而且他还穿着一双色彩鲜明的弯翘鞋子在走路,那个样子,真是可笑极了。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双具有强烈色彩的鞋子,身上挂着各种光怪陆离的装饰物,最重点的,是一具丰腴的躯体,搬着重得有些累赘的肚子,一步一步地摇来摇去,这大概就是那位贵族丈夫的雅态了。妻子见了,忍俊不禁,不由得发出一种调侃。

古代人应该是由于经常打猎的原因,对肥壮老狼在逃跑时的样子已经非常熟悉了,所以妻子才把自己的丈夫比作老狼。一只肥大的狼,走起路来,身子前后更迭得一起一伏,往前倾的时候,前脚差点踩着颈下垂着的胡子,往后走时,后脚又像要踩到拖地的尾巴。这样来形容一个大胖子在走路,笨重,艰难,身体摇动得很厉害,非常努力但还是走不快,真是有趣极了。

仔细想想,妻子这样的调侃,也算是对丈夫颇为不敬了。但是妻子对分寸的把握还是非常好的,一边大笑着比划老狼前后颠簸的体态时,一边立刻收起笑容补上一句:没事,丈夫的德行还是挺好的!这样,丈夫就不至于生气了,全当是哄自己妻子开心了。

我们来看看这头老狼:

老狼前行踩颈肉,后退绊尾又跌倒。贵族公孙腹便便,脚蹬朱鞋光彩耀。

老狼后退绊尾跌,前行又将颈肉踩。贵族公孙腹便便,德行倒也真不坏。

*********

雅是正声雅乐,就是贵族在享宴或者诸侯朝会的时候演奏的乐歌。它按音乐的布局又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诗歌105首,其中大雅有31首,小雅有74首。大雅多为宴饮时的作品,小雅多为个人抒怀。虽然雅诗多半是贵族们的作品,但是由于周代的贵族也是参与劳作的,所以小雅中也有不少类似国风一样的劳人思辞。

小雅·鹿鸣之什

“鹿鸣之什”是《诗经·小雅》中以《鹿鸣》为第一首诗歌的十首诗歌的总集。它们分别是《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常棣》、《伐木》、《天保》、《采薇》、《出车》、《杕杜》、《鱼丽》、《南陔》(今佚)、《白华》(今佚)、《华黍》(今佚)

《鹿鸣》:君臣宴会,其乐融融

这首诗歌的成诗时间应该是在西周中后期的宣王时代,这段时期,整个统治阶级一直在强调等级观念和宗族团结。整首诗歌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体现了殿堂上嘉宾们的琴瑟歌咏和宾客主人之间的互敬互融的情景。

《鹿鸣》是《诗经》的“四始诗”之一。什么是“四始诗”呢?关于《诗经》中的诗歌,分类的时候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国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在首位的诗歌。“六艺”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麋鹿正在悠闲地吃着青草,还时不时地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给人一种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如果由此联想到君臣之间的宴会,那种本来存在的拘谨和紧张感,一下子就变得宽松起来。也许是君臣之间有一定的礼数,有森严的等级,时间一久,很容易形成思想上的隔阂。所以英明的君主会尊重宴享之礼,时不时地举办一次这样的聚会,以饮食舞乐为主,让大家其乐融融。通过这样的宴会,君臣之间可以沟通感情,君主也能够听到群臣的心里话。

在热烈欢快的音乐声中,有人给大家献上竹筐中所盛放的礼物。献礼的人,如果是在乡间的宴会上,献礼的人就是主人自己;在朝廷的宴会上,献礼的人就是宰夫。酒宴上的献礼馈赠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风俗,即使是在今天,在大宾馆的宴会上我们仍然是可以见到的,比如公司年会。

献礼馈赠之后,君主会向嘉宾致辞:诸位对待我很是真诚友善,我愿意听取大家的忠告。今天有的是美酒好菜,大家怎么开心怎么来,不醉不归!

在祝辞中,君主简单地提到了一点,那就是君主要求臣下做一个清明廉政的好官,只有这样,民风才会好起来。如此看来的话,君主举办这样的宴会不只是为了玩乐而已,还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君主的一番言辞让宴会中的群臣心悦诚服,自觉地为君主的统治服务。大家吃吃喝喝,满足口腹的同时,内心也变得踏实轻松了许多。

我们来看一下这热闹场面: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心中乐陶陶。

《四牡》:终日奔波的小官吏

一位小官吏,每天都是公务缠身,驾驶着四匹快马奔走在漫长的征途中,时间久了,那种思念家乡的情绪自然从心底流淌出来。

马儿跑得再快,可是道路是曲折悠远、漫无尽头的,它们也会跑累。风尘仆仆的小官吏知道马车跑得越快,离故乡和亲人就越来越远。此时,他的脑子里想得不是那神圣的王事差使,他只是在想一件事情,那就是回家。走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有多少人因为南辕北辙而产生思念家乡的感情。然而,这位小官吏却被无休止的王事鞭笞着,无奈违心地前进。除了陶渊明会毅然而兴奋地喊出“归去来兮”这样的话语,估计大部分人会显得无可奈何,从而心里生起淡淡的伤悲。

小官吏驾着马,在行途中望见了鹁鸪,鹁鸪又被称为夫不,是古代的孝鸟。小官吏看到孝鸟,联想到自己连在家安居都不成,更谈不上孝敬父母了。把孝鸟和客观上的不孝之人放在一起做对照,真是让人感慨!鹁鸪生活得非常悠闲自在,可以自由地飞上飞下,累了,停在柞树上也行,停在枸杞上也行,想停在哪里就停在哪里。而这可怜的四匹马,虽然是精心挑选出来、毛色一致的华贵骆马,但是它们却不得不终日地拼命奔跑,累了也得跑,累得气喘吁吁还得跑。王家的公事是有规定期限的,不容得有半点差池。

虽然有时统治者为了让臣下好好为他服务,强调忠孝有时不能两全,但安居乐业、为父母尽孝才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啊!

小官吏奔波劳累,就让他发一下牢骚吧:

四匹公马跑得累,道路悠远又迂回。难道不想把家回?官家差事没个完,我的心里好伤悲。

四匹公马跑得疲,黑鬃白马直喘气。难道不想把家回?官家差事没个完,哪有时间家中息。

鹁鸪飞翔无拘束,忽高忽低多舒服,累了停歇在柞树。官家差事没个完,哪有时间养老父。

鹁鸪飞翔无拘束,飞飞停停真欢愉,累了歇在枸杞树。官家差事没个完,哪有时间养老母。

四骆马车扬鞭赶,马蹄得得跑得欢。难道不想把家回?将这编首歌儿唱,儿将母亲来思念。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