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导主任一脚重重的踹在张无忌的后背上,他那件看上去旧得发黄的背心上印着一个清晰无比的大鞋印。
“你们太过分了!”
班主任曾老师再也忍不住,她奋力冲破几个男老师的围堵,好不容易挤到主席台上,指着训导主任说道:“你居然对我的学生动粗?他不是流氓!”
台下数千学生都傻了,这是怎么了?李修理退学他们并不是很在意,除了高一创新班的同学,谁也不认识他。可是张无忌在同澳洲人的篮球赛中大出风头,说是新一届的风云人物也不为过,可是他做错了什么?校长居然指使训导主任对他大打出手?
所有的老师不管怀里揣着什么样的想法和心思,但眼下的冲突却是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这是外校建校以来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过了好半天,张无忌同样被半请半拉的赶出了学校,校长在随后的校广播中,宣布了对张无忌“目无法纪”的处理结果。
勒令退学。
+++++++++++++++++++++++++++++++++++++++
在一个“民煮”国家,对于这种事能反抗的学生一个都没有,而想反抗的老师,唯一的威胁就是曾老师那句:“我会向教委反映的!”
李学富当了多年的校长,不论上下或者平级的关系人脉都有不少,当然不会在乎看上去只是一句气话,就好比两个人在街上打架,打输的那一位离开时多半会留一句:“你给老子等着。”
然后一等万万年,什么事情也不会有。
可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省报《湖北日报》刊登了一则新闻,标题是《外校学生被勒令退学,起因只为一场友谊赛》,该新闻并没有以任何角度偏向了某一方,而只是以第三者的角度详细叙述了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
可这是省报啊!
党政机关都会配给的必备报刊。
而武汉市发行最大的《长江日报》则没有这么客气,上面刊发的新闻则是旗帜鲜明的站在“张同学”的这一边,不光是把整个事情冠上“崇洋媚外”的标签,并且点出了一个很多人忽视,或者说并不在意的一个事实:张同学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
省报和市报齐齐发难,这一下让李学富慌了手脚。在国内别的都好说,我们来谈体制,来谈背景和关系,但是一旦涉及了舆论,抱歉,无冕之王是不会坐下来听你大打官腔的。
他甚至忘记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谁把这件事捅出去的?
舆论和法律一样,它并没有什么代表正义和正确的标志,只是工具而已,指望记者和律师主持正义,还你公道?
别想太多。
舆论的作用就是把一些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的私隐事搬到大众眼前来,让大家来评说是非纷纭。
而这一次显然某位“张同学”就加了不少同情分,身为孤儿却独自生活,光是一小段对他身世的描写就赢得不少人的支持。
很多“评论员”这样在文章中抨击华夏教育的缺失:“在之前的改革中,我们的国家就盲目的支持外资企业,而变相打压民族企业,比如说曾经的香雪海;而如今我们国家的经济在付出昂贵的代价后终于让美国和日本不得不正视,可是新的问题却来了,我们的教育却在这个时候又走上了老路?”
“我们姑且不去评价张同学的行为言论正确与否,可是要问一问,澳洲‘友人’打不赢一场友谊赛就挥肘打人,而我们的学校领导的处理方式就是把被害者抓出来“枪毙”了?这么有建设性的做法简直前所未见!”
“张同学身上让我们看见了可贵的民族精神,在所有人,包括学校老师都对着冷屁股相迎的澳洲人微笑鞠躬,只有他,一个才十五岁的学生站了出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老祖宗都问过‘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那么请问张同学到底错在了校领导的哪条观念上?”
“我们一直以来的喊的口号‘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不是太过于落后了?看看人家澳洲人的做法,我们应该是比赛第一,打架第二才更合乎别国国情不是吗?”
“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都懂得捍卫民族荣誉,那个什么校领导是怎么坐上那个位置的?不得不说这又是国情弊端的一个体现!有关部门真应该查查这样的领导的上任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幕。”
当然,对张无忌持反对意见的人也不是没有。
“张同学或者觉得自己无辜、委屈,可讲礼貌是华夏人几千年来的传统,对学校领导不敬,对外国友人不敬,这绝对不是好的现象。”
然后这样的意见被大多数人驳斥,毕竟现在社会的主流意见都是觉得华夏太软弱了,特别是曾经的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以及中美和中日之间一直都不太和协的关系。
“强烈抗议”是新闻最常见的字眼,国人一方面怒其不争,一方面又暗自因国力确实还有差距而神伤。
可现在连中学教育都出现盲目推崇外国人而打击国人的行为,这让国人怎么忍?
事情在第二天的报纸上发酵,《长江日报》甚至登出了“张同学”被迫在全校面前做检讨,那篇打脸的检讨全文都刊登了出来,上面还副着一张清晰无比的照片,一个瘦弱学生踉跄的背影,他背上一个巨大的脚印非常刺眼,还有一只伸出去没有收回来的脚在照片中,虽然没有写下全过程,但谁都知道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体罚!
而且是当着几千人的面,大庭广众之下的体罚!
而体罚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该学生认为盲目推崇老外是错误的,而仅仅是因为该学校领导认为自己的尊严受到了污辱!
大批记者开始象疯了一样涌进安静的校园里,采访老师,学生,特别是班主任曾老师。
甚至还有记者挖出了张无忌的档案,找到了三十七中校领导和老师采访,然后把采访得来的资料一一刊登在报纸上,他们发现已经不用去引导什么,谁都知道这件事到底是谁错谁对。
“张无忌是一个很乖的孩子,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可是在这里,从来没有见过他和谁红过脸,那是一个见谁都微笑的好学生,他是我们三十七中的骄傲。”
“张无忌是前年奥林匹克地理大赛初中组冠军,其他功课的成绩也很好,我不清楚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可他是一个学习非常好的学生,我可以肯定。”
“那是一个乐观而开朗的学生,他不是什么刺头,也不是什么坏孩子,尽管他没有家庭,可是他非常勇敢而且坚强。”
最后,张无忌初一到初三的成绩单甚至都被扒了出来,哪怕是初三,除了语文以外,他哪怕九十九分的成绩都很少,大片大片让人目瞪口呆的一百分。
同时,张无忌平时的生活也被无孔不入的记者扒了出来,毕竟他是三十七中的名人,那三层楼的住址也被曝光,而那些被采访到的邻居也是纷纷诉说起他一个人生活的不容易。
“很不错的小家伙。每个月他的生活费只有八百,我都不知道他是怎么一个人过了一个月的,看见他的时候总是一个人默默啃着馒头,让人看了心酸。”
“我们整栋楼的居民都给他留着一双筷子,只要他愿意来,可是他很少来蹭饭,他说知恩要图报,恩惠太重,他背不过来,那是一个很懂事的小家伙。”
“他总是穿着一套洗得发黄的校服,从来没有见过他穿什么新衣服,他的监护人都没有见过,好像听说每个月会给他打八百元钱。”
随着报道的深入,舆论已经从谁是谁非开始变成怎么让一个无父无母的孤独成为一个懂事而上进的学生这个问题,大家对张无忌的关注一下子升温到李从海本人也始料未及的地步。
当然,现在最难过的是李学富,他其实已经想到会有什么样的下场了。
他校长的位置,又不是没有竞争,何况这次这件事说到哪他都不占理。
最可怜的是李修理,新闻里他成了被一笔带过的背景男,而他才是最悲剧的那一个。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