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丹心一片> 第六章 包容智慧看历史旋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章 包容智慧看历史旋涡(1 / 1)

一位从外地招聘来的科技人员,在某企业一待就是多年。尽管所在企业经济效益并非最好,其个人待遇也不是很高,可他愿意长期待在该企业搞科研。问其原因,他回答说:“我平日喜欢提意见,有时脾气也很急躁,可企业上下都能‘包容’我,我感觉很温暖,感觉这里是我的创业之家”。简单一句话,包容给予他人的强烈的归宿感,满足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发人深思值得回味。

这么多年,感受到当下很多企业和单位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张,不善于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往往为了一句话或一件小事,职工与老板之间,剑拔弩张,互不相容。有的企业只注重效益,并不注重管理,不注重维护职工正当合法权益,容易引发矛盾纠纷。有的单位,缺乏沟通交流,并不善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也不能主动听取意见建议的,甚至有的领导心胸狭窄,排除异己,对于意见建议打击报复。一个好的单位,往往以规矩和理念为引领,倡导先进管理文化,善于从意见建议的管理中找问题出效益;而一个复杂的单位,家长作风,以权压人,说不清的关系,理不清的头绪,会像一团乱麻,效率低下,又不善于尊重并听取意见建议。同样一个团队,同样一帮人,有的可以形成一个拳头,有的却只能一盘散沙,关键是包容文化有没有建立起来。

包容是最好的粘合剂,是最好的润滑剂,也是最好的除锈剂,助长人性之善。如果说环境就像一面“墙”,那“包容”就是墙上的窗户,墙头的青葱绿意,墙面上随意的涂鸦,甚至是钉在墙上的钉子或挂钩,挂上小黑板就是一道民意墙,挂上风景画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挂上盆栽就是春夏秋冬。有了“包容”墙就自然融入了环境,成为风景,成为人们内心的向往,不再孤零零的伫立而格格不入。包容可以相互监督,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可谓处处离不开包容,哪里有包容哪里就有好风景,相互自由的存在,互相敬重相互依存,就有了有容乃大的气度,谦谦君子之风,高尚的道德情操。包容的环境,团结向上,积极主动,公平正义,成就感,荣誉感,主人翁意识,真能量自然生长。

如果没有了包容,个人私欲必然膨胀,助长人性之恶,就是弱肉强食,相互倾轧互相伤害,环境就是孤独冰冷的墙,可怕绝望的黑,阴森恐怖的暗,自私疯狂飞舞,良知无奈哭泣。缺乏包容的环境,容不得不同意见,任人唯亲,排除异己,宦官文化,打击报复,“小圈子”文化,“两面人”现象,无所不用其极,是多么的可悲,那么的可怕。一个人善于提意见,往往是责任心驱使,应当受到尊重和理解;如果一个单位,谁提意见谁倒霉,那还有谁会提意见,如果看不到问题失去了危机意识,还有什么前进的动力。

《汉书.五行志下》中有“言上不宽大包容臣下,则不能居圣位”。子曰:“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这是孔子的忠告,更是对执政者的警告。东汉的经学大师王符在《潜夫.贵忠》中引用了孔子的这句话,并加以引申——“德不称,其祸必酷;能不称,其殃必大”,用以说明选拔任用官员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缺一不可,同样也是一面镜子。南怀瑾老先生也曾这样说过:人有三个基本的错误是不能犯的:一、德薄而位尊,二、智小而谋大,三、力小而任重。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应该与他所承担的管理工作相匹配,只有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才有足够的领导力担当重要管理职位,才能激发正能量。厚德才能承载万物,清华大学一直秉承“厚德载物”的校训,可谓意味深长。相反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德才兼备,是历史经验、现实考量和基本准则,也是人心所向,可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包容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这是美好的向往,可腐败或小人历来不能包容共济,道理简单易懂,说来显得有些空洞乏味。包容的关键是选人用人,要选用道德高尚的人,传统文化讲究以德服人。同时,要有好的制度,保证位高权重之人不犯缺德之事。如果德行不够之人居于高位,或居高位后道德败坏,历史和现实明确回答了其中的祸害。可历史和现实中总是充满了小人得志,专横跋扈之流,有的位高权重,一手遮天,横征暴敛,荒淫无度。封建皇权的历史也从来很少讲“包容”二字,却充满了血腥与杀戮、各种压迫与不平等,翻看历史就是一部强权与争斗,压迫与起义,特权与奴役,官逼民反,追求民主自由的斗争史,不免让人嘘嘘不已。当新闻报纸极尽所能把生活描绘的极致美好时,当教育只灌输我们真善美时,我们都变的善良而憧憬无限美好的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向往。可权贵们的极度奢靡曝光的时候,曾经的道貌岸然,显得有点滑稽可笑,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家天下似乎并未跳出历史的框框。上梁不正下梁歪,小鬼们也变得自私贪婪,“小圈子”里谋政治,拉关系,搞权术,以权代法侵蚀到基层细胞与强奸民意之中,绚丽的泡沫确实虚幻而美丽,当不正之风不断侵蚀健康的肌体,正义与良知也会变得可笑;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不经意间感觉脊背发凉,一个巴掌把人打醒了,那些贪污腐败,任人唯亲,不正之风,小人之流自古就有,几千年来从未走远,伴随着朝代兴替,人性的贪婪也把历史撕成了碎片。

历朝历代,总是容易在顺境安逸中迷失,在极度贪婪腐败后毁灭,在苦难压迫中又奋起抗争获得重生,历史往复的年轮上镌刻着各种人物,也曾经道貌岸然,信誓旦旦,却像西游记中的妖魔鬼怪现出了原形,那些英雄人物,独领风骚,可歌可泣,也曾怅然若失,忧心忡忡,却阻挡不了腐败王朝的覆灭。家天下的特权政治阻挡不了权力腐化,有的人富可敌国,却民不聊生,民怨沸腾,国力衰退,矛盾恶化,内忧外患而四分五裂,注定了王朝走向覆灭的不归之路。翻看当代的腐败问题,放在历史的长河里就如出一辙了,那些家天下的既得利益集团们,都免不了走向特权与腐败的漩涡,真所谓“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如果当代的腐败问题不能得到彻底治理,至民主与法制于不顾,那些幻想着天朝盛世美梦的空想家们,也阻挡不了历史的潮流。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代中国民意与民主的力量是任何特权都阻挡不了的,而源远流长里,伫立着道德的丰碑,见证着得失兴替,“贞观之治”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史册,唐太宗李世民在吸取、改正隋朝覆灭教训后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奠定了开元盛世厚实的基础,开始了中华名族礼仪天下安民四方的大唐盛世。当代中国能不能跳出历史往复的怪圈,“贞观之治”开启的包容时代,把道德铸成了一座丰碑,很有借鉴意义。十八D后以X大大为中心的党中央确实给当代中国开出了一副治病良方,大力惩治腐败,就是要打破家天下的特权政治导致的腐败奢靡之风,把权力关进ZD的笼子里,才能让民主与任人唯贤之花盛开,而这些无非都是建立在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和经验的总结之上的,经过现实的考量,无非就是要打破历史的怪圈,这么大的中国再也不能走回头路了,少部分人的特权牺牲的却是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葬送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

近代历史是清政府腐败奢靡且狂妄自大而备受欺凌走向积贫积弱的历史,从康乾盛世的顶峰迅速滑落,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是腐败问题。在空前的繁荣盛世下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奢侈、骄怠、贪污、腐败等罪恶的毒瘤藉盛世疯长,日益腐蚀破坏着国家和社会的肌体。一切都发生在乾隆年间,朝廷上下,从皇帝到各级官吏好大喜功,统治者放松了吏治,丢弃了先前廉政简政的传统,奢靡贪污之风日益盛行,整个官僚机构乃至整个社会在封闭自大的环境下的奢靡骄怠和贪污腐化,朝野上下在富裕和鼎盛之后,昧于时世,看不到世界大局的变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贪图眼前的奢侈享受,追求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贪奢TW和腐败之风遍及官场内外,使貌似强盛的清王朝潜伏着社会变乱和衰落覆亡的巨大危机。讲排场、比阔气,竭力摊捐派差、贪污受贿、敲诈勒索,奢侈Y靡、腐化堕落的歪风邪气愈演愈烈;而奉公守法、勤俭节约、清正廉明的正气反而日益孤立,为官之道就是“多磕头,少说话”,抹杀了人民的自主意识,制造出了大批只会唯唯诺诺的奴才。官僚机构日益膨胀老化,行政运转日益低效,官僚机构所潜伏的腐败细胞失去抑制疯长,大案要案频发。随后各种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不断冲击着腐朽不堪的清朝的反动统治,两次变法也无法阻止清王朝走向覆灭。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和天朝的腐败如出一辙,惊人的相似。

X大大也说“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人民经历了无数艰难的斗争,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才换来了今日的幸福生活,可谓来之不易,当加倍珍惜。却一度腐败盛行,中华名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如今的中国只有治理了腐败,改善了政风,才能脱离历史的泥潭,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主动与腐败划清界限,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FB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这是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