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见龙之从警诡物> 第一章 第二节 传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第二节 传说(1 / 2)

下面就是爸爸给我讲的这个家族传说,因为这件事情实在是太过于离奇了,所以我完完全全地按照爸爸的话都记了下来。

我们家世代行医,我曾祖父的名字叫唐进之,当年在当地是一个小有名气的郎中。

不知是时运不济还是什么原因,唐进之虽然医术不错,在同行中也是有口皆碑,然而他的生意却始终不好。唐进之看看已经是人到中年,却仍然是家徒四壁,吃了上顿接不起下顿。

清光绪三十二年,农历丙午年,按照公元纪年,也就是1906年——因为这一年所发生的事,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把这个时间记得格外的清楚。这年五月,长江中下游一带连续数月阴雨连绵,造成洪水暴发,湖南等地堤岸溃决,洪水肆流,长江两岸流民失所,四处逃难。根据后来的史料记载,这次洪灾共造成了四万余人死亡,四十余万人受灾,神州大地哀鸿遍野,饿殍满地。据史料记载,这次洪灾是中国历史上受损最严重的几次水灾之一。

这日,唐进之正在堂内坐诊,他虽然在堂内枯坐了一天却仍然是门可罗雀,没有一个人上门求诊。唐进之胸中郁闷,不禁长吁短叹起来。正在感慨间,突然听见门前“咕咚”一声响,接着就看见一大一小两个人从门口跌倒进来。唐进之大吃一惊,急忙抢上去把两人扶了起来,仔细一看,却是一老一少,老者年纪在六旬上下,那少者年纪却才只有五、六岁光景。两人都是衣衫褴褛,形容枯槁,显见是从湖南一带逃过来的难民。

唐进之见这祖孙俩面带菜色,气若游丝,情知是饿昏了。他想起锅中还有大半碗中午剩下的冷菜粥,就匆忙到厨房把粥烧热了端回来分别给祖孙二人灌下,然后替二人推血过宫。

半晌,那老者悠悠醒转,看见是唐进之救了他祖孙二人,立即挣扎着就要爬起来拜谢救命之恩。本来唐进之是打算把两人救醒之后就让两人离开,但此时见两人身体虚弱到了极点,心知两人如果离开自己必死无疑,一时起了悲天悯人之心,转念想到暂且先把两人的身体调理好了再下逐客令也不迟。心下主意既定,就急忙止住老者大礼,叮嘱他安心休养身体,其它的一切从长计议。

那老者闻言,心头大喜,自然是千恩万谢。自此,这祖孙二人就在唐进之家里住了下来。唐进之对二人也是竭尽平生所学,施以针药,尽心调养。

闲谈之中,唐进之了解到这祖孙二人果然是从湖南逃过来的难民,老者姓布,小孩是他孙子,名唤狼儿,刚好五岁。狼儿的父母在洪灾中均已死去,祖孙二人无奈之下只好一起随着难民逃难。两人一路餐风露宿,饥一顿,饱一顿的一路走来,到了唐进之门前时,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了唐进之门前,然后被唐进之所救。唐进之得知二人遭遇,也是唏嘘不已。

不觉半月有余,这祖孙二人的身体已经基本康复。唐进之本待对这祖孙二人说明逐客之意,但不料这祖孙二人在身体康复之后就每日早早出门,一直到掌灯时分才回到唐进之家中。唐进之见二人每日神色匆匆,似在办什么要紧之事,但唐进之每次向那布老者询问,布老者都是微笑不答,神情之中似有深意。见此情形,唐进之一时也开不了口向两人下逐客令。

转眼又是半月有余,布老者与狼儿仍是每日早出晚归。这日眼看时辰已过五更,布老者祖孙二人仍未回家,唐进之苦等不住,不觉伏在几案上沉沉睡去。

唐进之正在迷迷糊糊间,突然听见敲门声响得急促。唐进之急忙打开大门,却见布老者祖孙二人大汗淋漓的站在门外。

布老者一见唐进之立马拉着狼儿“扑通”一声跪倒在唐进之膝下磕头不止,口中连呼:“先生救我狼儿!先生救我狼儿!”。

唐进之大惊,急忙扶住祖孙二人:“布兄,快快请起,布兄你突兀之间行此大礼,叫我如何担当得起。”

布老者却并不起身,坚持道:“此事务必先生答应之后,我祖孙二人才能起身。”

唐进之看见布老者言辞恳切,且祖孙二人几个头磕下来,额头已经隐见血迹,因此不禁心下踌躇:这祖孙二人无端行此大礼,看来所求之事非同小可,我一介布衣,他所求之事不一定是我能力所能及呀。

唐进之心下犹豫,一时沉吟不决。

布老者见唐进之犹疑,他久历江湖,精通世故,自然明白唐进之心中所虑,因此急忙道:“先生,老朽并无非分之想,只求先生能将狼儿抚养成人即可,只要先生答应,老朽愿以一份保先生百年富贵的厚礼相送。”

唐进之见布老者的要求并不过分,又听说有可保百年富贵的厚礼相赠,一时不由心动,遂伸手扶起两人,蔼颜道:“布兄,你此言差矣,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本是医者本分,布兄所求,只要是小弟力所能及,即便是赴汤蹈火,小弟也在所不辞。”

布老者见唐进之答应得爽快,不禁流露出一脸喜色。布老者起身与唐进之坐定之后,便将自己能保唐进之百年富贵的法子向唐进之和盘托出。

原来布老者是一个以算命为生的术士,他不论是算命摸骨,占星卜卦,还是相形度势,寻龙点穴确有一些手段,所以人称“铁嘴布神通”。因家乡大水,一家十余口除了布老者和狼儿这祖孙二人而外尽皆遇难。祖孙二人一路逃难,不意被唐进之所救。布老者一则感念唐进之的救命之恩,二则感到自己已年过六旬,在世的时日无多,有心把狼儿托付给唐进之,以便把狼儿抚养成人,所以有心替唐进之寻一风水吉地,以报答唐进之恩情。经过这半月踏勘,竟然真让他找到了一处百年难遇的吉地,所以才回来向唐进之提出了养育狼儿的要求。

唐进之闻言,一时半信半疑,毕竟风水这东西无形无质,布神通所言到底是不是实话,自己也无从验证。

布神通起身向唐进之作了一揖,道:“恩公明鉴,老朽对恩公绝对不敢有半句虚言相欺,老朽所言吉地便在距此处三十里外,明晚即是月圆之夜,到月上中天之时,当有异像呈现,恩公到时与我一同前去一看便知真假。”

唐进之此时已有七分意动,当下应允了。

第二日晌午过后,布神通与唐进之一起动身,前去看那风水宝地。

唐进之半生为生计所累,难得有此一日清闲,与那布神通一路优哉游哉,闲看一路的山光水色,也觉得惬意。

两人一路游玩,三十里路程走了差不多三个时辰,不觉间进入一座山谷。此时已是月上树梢,朗朗皓月当头而照。唐进之借月色抬眼四望,只见前方秀峰齐聚,满目皆是苍翠松柏,月色之下,空谷之中幽静宜人。唐进之虽是不懂风水,也不禁脱口赞了一声:“好地!好景致!”

进入谷中,两人正行间,布神通指着前方一处山坳道:“恩公,此处便是老朽所言的吉地了。”

唐进之循布神通手指方向看去,只见在那山坳处有数条山脉撺作一簇,山脚交汇的褶皱中夹着一条小溪流,在溪流环绕之处生着一片石林。唐进之细看之下,发现那片石林果然有些透着古怪。此时正值仲夏,本是草木勃发、梅雨连绵的时节,然而偏偏在那片石林之中却是寸草不生,而且溪沟中虽有水迹却无水流,溪水都已经干涸,溪底和石林之中尽是红砂石砾子,与四周草木葱茏的环境显得格格不入。

唐进之沉吟半晌,皱眉道:“先生,平章虽然不懂风水堪舆之术,但是闲时也曾看过一些闲书,据书上记载,一处地势需得山环水抱,有案有靠才算得上是上佳的风水吉地,然而此地有石无土,且地势险恶,分明是一个不毛之地,先生为何却如获至宝?”

布神通面有得色,笑而不答,找了一个隐秘地点与唐进之坐下,只吩咐唐进之稍安勿躁,稍候便知真假。唐进之无奈,只得依从布神通之言坐下,一心静等那异像出现。

不觉已是月上中天,布神通指指那片石林,对唐进之做了个噤声的动作,唐进之顿时紧张起来,只觉得喉头发紧,胸中突突乱跳,急忙两眼一眨不眨的紧盯着山脚那片石林。

良久,从石林方向突然传来一阵异响,接着就看见一头黄毛巨犬不知如何出现,缓缓从山坳的阴影之中走出。那头黄毛犬体型巨大,其形如虎。唐进之何曾见过如此之大的犬类,此时陡然看见,心惊之下不禁张口惊呼。幸亏布神通早有预见,早已伸手一把捂住了唐进之的口鼻,这才没有惊走那头巨犬。

那头黄毛巨犬步态慵懒,走到月光底下伸舌摇头,引颈拔腰,活动了一番筋骨,似乎是刚刚才睡醒一般。它走到石林中央,在地上的红砂石砾子中刨出一个圆溜溜的大坑,然后在坑中趴伏下来,张嘴对着月亮缓缓开合,肚子一起一伏,竟在吸纳天地精气,月光之华。

此时万籁俱寂,天地一片素色,皎皎月色之下,石林上笼罩着一层若有若无的淡淡氤氲,整个山谷都透着一股夺人心魄的神秘感。唐进之何曾见过这等神奇的景象,一时不由看得呆了。布神通却似老僧入定一般,在一旁瞑目而坐,仿佛见惯不惊。

不消一刻,那黄毛巨犬似是吸足了天地精气,又慢慢站起来,缓缓走入山脚的阴影之中,一转眼就消失不见了。

布神通此时方才睁开两眼,拉着唐进之走到那山坳的阴影处。唐进之只见山壁处有一个向内凹陷的山窝,深约丈许,洞底满布石砾,但是洞内四周的岩石上却连一丝缝隙都没有,也不知那头黄毛巨犬是如何出入的。

布神通的两只眼睛精光毕露,望着唐进之道:“此地名唤‘黄狗坐窝’,与先生所言的寻山寻靠的堪舆正法确实不同,此法乃是《青囊经》中的一门旁技,法术虽然偏左,但是在下是替先生强行改命,本来就是逆天行事,施用此等旁门小技也是无奈之举。那头黄毛巨犬乃是此地地脉的脉气外露所显现出来的幻象,并非实体。此地的殓葬之法也与一般方法不同,那黄狗幻象在每月的月圆之时都会连续现身三日,下葬之时也需等月圆之夜,将入葬之人全身脱净,一丝不挂的盘坐于砂坑之中。下葬之后,其人后代必于数年之内发迹,百年之内富不可言。”

言毕,布神通目视唐进之,微笑道:“恩公觉得此地如何?”

唐进之对布神通此时已是深信不疑,闻言急忙一揖到底:“先生真乃通天彻地的神人,在下子孙后代的福泽就全部仰仗先生了,在下也必将竭尽全力将狼儿抚养成人,以报先生之恩。”

布神通闻言,面露喜色,长舒了一口气,似是卸下了心头一副千斤重担。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