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头。
“所以你欠我两样美食了。”他伸出两个指头比划。
“两样”
“一是你之前说的面条,各种,很多很多顿;还有就是水煮洋蓟。”
“只要你不嫌烦。”我轻笑道。
“never”他坚定地摇摇头。
“你尝尝。”我用餐刀指了指他盘中的洋蓟。
“有榛仁的味道。”
“那是因为撒了炒熟的亚麻籽颗粒,所以有坚果的味道。”
“口感如何”
“就这么一小粒,品尝不出原味,似乎有新鲜春笋的滋味。”
“再尝尝。”我将自己盘中分毫未动的洋蓟花心叉给他。
他睫毛弯弯地盯着我,没有动。
“试试。”我催促道。
一口吃掉。
“怎么样”
“好熟悉的味道我知道了,是茨菰”他茅塞顿开。
“那是什么”我第一回听到这个名词。
“是我们老家的一种蔬菜,祖祖辈辈的扬州、江都人自小吃茨菰长大。”
“慈姑”我跟着发音。
“对,茨菰。”他点点头。
“口感如何”
“粉粉糯糯,甜中微苦,一定要烧肉吃,而且要有肥肉。”
“五花肉吗”
“五花肉最好,瘦肉也可以,但是一定要放几块肥膘。”
“为了出油”
“茨菰被油脂滋润,吸收了猪肉的鲜香,化微苦为稥甜,沙瓤嫩滑。”
“红烧肉的做法,然后放入茨菰一起炖,是这样做吗”
“正是。”
“类似炖土豆的口感”
“差不多。”
“我倒是没吃过。”
“这是我们家乡菜,北方也有,只是不常见。”
“外观如何”
“皮紫肉白,看起来像带了芽儿的蒜头。”
“只能烧肉吗”
“我奶奶总说茨茨菰嫌贫爱富,若是烧肉便是天下美味,若是清炒就会异常苦涩。”
“这样。”我又学习了一样烹饪知识。
“每当过年过节亲友团聚,我家餐桌上永远有一道茨菰烧肉。这道菜我奶奶不教保姆做,也不让我妈插手,必须亲手烹炒。”
“看来是老人家的拿手菜。”
“无论餐桌上摆了多少山珍海味,有了这道菜,便好似一个圆满,一方面提醒大家追本朔源,一方面提醒我们居安思危。”
“我爸也是。不论出国还是公干,回到家总要吃一碗面或是来点儿包子饺子。”
“吃的不是食物,而是思乡和念旧。”
“很是。”我深深赞同。
“你喜欢吃什么”
“我吗妈妈做的菜。”
“这个真没办法,”他笑道,“除非接你妈妈过来。”
“喜欢妈妈的菜是因为做菜的那个人是妈妈。”
“明白。”他了然道。
“你呢有没有喜欢的食物”
“面条吧。”
“你不是南方人嘛”
“我们家以米饭为主,不过也喜欢吃面。我奶奶最拿手的是阳春面和葱油拌面。”
“这两样面的成败关键在于葱油。”
“你们家也常常吃”
“我妈妈有时候会炸一锅葱油晾凉密封到玻璃瓶里,现吃现用。可以拌菜可以调味,可以增稥可以去腥,作用可大呢。”
“我不懂。”他耸耸肩。
“当然了,这是主妇的事。”我好笑道。
“其实我爸爸做饭更好吃,只是太忙,身份所限,做饭不合适。”
“你爸爸会做饭”
“他擅长烧菜,好似那道茨菰烧肉,比我奶奶烧得更入味。”
“我爸对做饭一窍不通。我妈妈以前常说,家里没人做饭时,一定要给我爸脖子上套一根绳儿,挂一块饼,等他饿了的时候就低头咬一口,这样才不会饿死。”
“君子远庖厨,你爸爸是文人,自然不擅烹饪。”
“他就是懒。”我学着妈妈的口气。
“我爸爸是因为少小离家外出拼搏,所以不得不练就了一身做饭的本事,你爸爸书生出身,饱读诗书才是他的本行。”
“除了文化艺术,他好像没有其他特长,也没有任何不良嗜好。”
“所以说陈司长是德才兼备。”
“又来,你当真不是阿谀奉承”我好笑。
“明明是溜须拍马。”他亦笑。
“那你可拍错对象了,我不会帮你传话。”
“用不着,”他笑道,“只怕陈司长反而要我传话。”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