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潘凤立志传> 第六十三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三章(1 / 1)

 这天正好便是农历十五的日子,虽然说不是八月十五,可是,这每个月的十五日倒也是月亮圆如银盘的时候,自然更是赏月的最好时节,因此,在这样的夜晚,侍中蔡邕的府邸中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人来人往,众多士子闻名齐集于此,庆祝士林大儒蔡邕独生爱女蔡文姬的十六岁生日,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士家子弟,熙熙攘攘往来不绝,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因为蔡府的请柬中有说明,今天不仅是庆祝蔡文姬蔡大小姐的生日,更要举行论才大会。于是有请柬的自然全部到了,没请柬的又觉得自己有资格参加的也厚着脸皮来了,那些出身低微、家族势力弱小的士人也是呼朋唤友、拉群结党的来了——人多了主人不好意思往外赶,将本来还算宽广的蔡府挤得满满当当,水泄不通。

也许是人实在太多了,现在负责洛阳治安的上军校尉蹇硕调来大批士兵驻守附近街道,为了保护宾客主人的安全,就连打扮不象士林的人都不许从这几条街道经过。

远远的见到了蔡邕的府邸,潘凤自然是欣然前往,那洛阳的驻军之中不认识潘凤的也少,再加上潘凤出示了左将军印,自然是畅通无阻了,而那引路的大叔与郗虑自然也跟着潘凤狐假虎威的溜了进来。

入了内来,却见这地处原来竟是紧挨着河边,搭了数里长的长亭,分成了数段。

潘凤方才进去,便有小厮带他来到长亭之中,送上茶盏与糕点,又躬身告退。招待还不错嘛,潘凤暗自哼了一声,夹起一块糕点咀嚼着。

这长亭依河而建,全部是竹子搭成,秦滩河上波光粼粼,小船如梭,风景甚是迷人。坐在亭中,波光水面,微风徐徐,倒也清净的很。

这亭中早已聚集了四五十名才子,个个神采飞扬,气势非凡,自我感觉良好。

潘凤抓住旁边一个老实点的才子道:“兄台,这赛诗会是如何比试的?”

“兄台你竟然不知赛诗会的规则?”那才子奇怪看他一眼道:“这倒也有趣了。”

“这个,小弟文采不行,就是进来见识一番的,对那什么规则,也没怎么在意,还请兄台指正一番。哦,在下潘凤,还未请教兄台高姓大名。”潘凤急忙道。

“在下文涛天。原来是潘兄。”文涛天点头道:“这规则倒也简单。长亭之中,每十人一组,随机抽取诗题,盏茶功夫内,十人做同一诗题,每组前两名自动晋级。诗文做出之后,有自觉不如者可以自行退出,其余若有争议,有三位知名评判先生裁决。为了公平起见,这三位评判皆是单独举牌,争议者,三位全部同意方可晋级。晋级者,便可以乘坐花船入这阑珊河中。那里才是真正的才子名流聚集之地。”

海选和评委?潘凤有些明白了。这相当于每个赛区选出前几名,然后进入总决赛。我靠,这是典型的选秀风格嘛,果然简单实用。十个人做同一题。比试倒也公平,容不得作假。

“其余落选者,还有一次重新编入十人组的机会再赛,不过如果再次被淘汰,那就只能选择离开了。”文涛天又接着为潘凤补充道。

这个就是复活赛,潘凤不由得在心中暗暗赞叹,这些个主意真不知道是谁出得啊,与后世的“超级女声”啥的也是不遑多让的了啊。潘凤点点头:“这个倒也公平。哦,文兄,你赛过了么?”

文涛天苦笑道:“不瞒潘兄说,我上一轮发挥失常。名列十人中的第三,失去了一次晋级的资格,眼下正等待着最后一次机会呢。”

十人中的第三?这个名次确实太伤心了。潘凤无奈摇头道:“文兄,勿要如此挂怀,相信下一轮你一定会晋级地。因为,你叫文涛天啊!”

文涛天闻言,一脸的感动,对潘凤一鞠到底感激的说道:“士为知己者死,今日得逢潘兄于此,文某实在是三生有幸啊!”

潘凤听着这个叫做文涛天的家伙辞不达意的话语,心里对这个文涛天被淘汰的事情,也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那啥,要是这样的人也能够晋级的话,那实在是有内幕的了。不过,这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这个文涛天还是一个比较热心的人,潘凤自然不会因此而看不起他,而是与他继续的闲聊了一会儿,对于晋级之后的赛制,他也不是很清楚。倒是眼前这一关才是最重要的。

而潘凤原本也不准备参加这个赛事会的,毕竟,现在这个时代四言诗是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的,自己所会得四言诗,其实还是非常有限的,不过,看来,这一次的赛诗会的规模还是很大的,对于名望的提升,那可是有着不小的作用的啊,于是,潘凤暗暗的点 了点头,下定主意准备要参赛了。

而那郗虑早就已经付诸了行动,没有想到那啥,很快便就以一首歪诗,一下子获得了下一阶段比赛的资格,这让潘凤不由的大叫:“黑幕!”

而文涛天也正好拉着潘凤前去报名,也正好两人被分到了同一个组。

十人之中派出一人去抽取这一组的试题,那抽题地老兄紧张的满头大汗,走路都差点不稳了。潘凤看的暗自摇头,这种心理素质,也来参加选秀?

他想起一事,拍拍前面的文涛天笑着说道:“文兄,听说今天来了不少的公子与才子啊。不知是不是真的?”

文涛天点了点头,充满了期待的说道:“可不是么,马公子,李公子都是洛阳城中最为有才学的两位了,他们早早的就来了,这一次更是因为许公的到来,使得这里越发的热闹了,谁不想要得到许公与伯喈先生的青眼,夸上两句,那可就少奋斗二十年了啊!”

潘凤闻言,不由的满头的黑线,这个文涛天说话果真是有趣的很啊,不过,嘴上却说道:“ 不会这么夸张吧,一句表扬能够少奋斗二十年?!”

“是啊 !二十年都算是少得了!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法子到达那样的高度了!”文涛天一副不容置疑的点了点头说道:“伯喈先生,咱们就不必多说了,那许公一言,可是价值万金的啊!”

“这么神奇?”潘凤笑着说道。

“是啊,难道你不知道许公?”文涛天的脸上已经是惊讶无比了,看着潘凤,仿佛觉得潘凤是出土的古物一般,对许公这样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居然不认识。

而潘凤确实是不认识啊,笑着说道:“姓许的人多了,我哪里能够认识了?!”

文涛天正色的说道:“能够被称得上是许公德,只有两个人,一个叫做许靖、许劭,他们是兄弟俩。”

潘凤闻言顿时明白了过来:“可是月旦评的许子将,许先生?!”

“正是!”文涛天点了点头,一脸的正色。

要知道,月旦评那可不是说笑的啊。

在东汉末年,汝南地区许劭、许靖兄弟主持的月旦评闻名遐迩,盛极一时,对当时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选官制度以及稍后出现的九品中正制均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月旦评虽为时不长,但在史坛和文坛上留下了深深的烙痕,以致后人对其评论纷纷,褒贬不一。由于史料较少等原因,迄今亦无专文论列,本文缀合零散资料,结合东汉末年的政治社会形势,探究月旦评的特征及其产生、发展直至消亡的原因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月旦评是东汉时期“谈论”的一种类型。“月旦”即月朔,每月初一。它是东汉末年汝南郡每月初一进行的品评人物、论士议政的一项活动。至于为何要把品评人物的时间定为每月初一,目前尚无确切的史料佐证。据笔者推测,可能古人认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为记时办事之便,就约定俗成地将月旦定为诸多活动的首选时间了。汝南月旦评是由汝南名士许劭为首,与其族兄许靖共同主持的。 这项活动在汝南一带蔚成风气,参与者甚众,影响也非常大。其后,月旦评便逐渐成为名士们品评人物的代名词。 获月旦之高评而飞黄腾达,成为达官显宦者,在朝堂上威风凛凛,其风采超过公卿大臣。其辞虽不无夸张,但也足见月旦评在历史上影响之深远。

而月旦评首脑人物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若樊子昭、和阳士者,并显名于世。” 许靖,字文休,“少与从弟劭俱知名,并有人伦臧否之称。” 月旦评在两人的主持下,名噪一时,被许氏兄弟“所称如龙之升,所贬如坠于渊,清论风行,高唱草偃,为众所服。”

许劭任汝南郡功曹时,郡内大小官吏均十分畏惧,居然“莫不改操饰行”,纷纷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 。不仅一般的士人官吏对许氏兄弟敬若神明,即便是出身四世三公的大贵族袁绍和“任侠放荡”以豪杰著称的曹操,对月旦评也是深为折服且不得不有所顾忌。袁绍“公族豪侠,播名海内”,平日间盛气凌人,飞扬跋扈,连董卓、何进等权贵大臣都不放在眼里。然独惧许劭之评,史载“(袁绍)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车归家。” 出行前呼后拥,很讲排场的袁绍唯恐奢靡的场景为许劭所不齿,只得装模作样,轻车简从地回到家乡,以便给许劭留下一个好印象。曹操祖父曹腾为中常侍,故操门第不高,时人讥讽其为“赘阉遗丑”,曹操为摆脱被人看轻的尴尬局面,遂千方百计恳求许劭为己一评。为达目的甚至不惜采用胁迫等无赖手段:“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注:令品藻为题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除了袁绍与曹操外,当时很多英雄豪杰都曾被许氏兄弟一一“核论”,如他们评陈为“太丘道广,广则难周” ,论陈蕃是“仲举性峻,峻则少通” 。陈为当时名士中之泰斗,陈蕃则是名士中之“护法”,许劭对二人之品题,各为八个字,有褒有贬,恰如其分。有人问许劭:“(荀)靖与(荀)爽孰贤,子将曰:二人皆玉也,慈明(荀爽之字)外朗,叔慈(荀靖之字)内润。” 其品评荀靖兄弟,假物为喻,形象鲜明。听者默契于心,犹如恍然在目,真可谓神妙也。

月旦评虽盛行于一时,然持续时间并不太长。“(许)劭邑人李逵,壮直有高气,劭初善之,而后为隙,又与从兄(许)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 不久十常侍当国,许劭目睹朝政腐败,天下将乱,不愿入仕,他说:“‘方今小人道长,王室将乱,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乃南到广陵。” 许靖因事得罪董卓,亦避难出走,随着许氏兄弟两人关系的破裂并分别离乡他走,月旦评便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不过,饶是如此,这个月旦评在古代的这个时期的作用,那可就是如同主席夸我帅一般的存在了,可不是说笑的啊。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