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潘凤立志传> 第四十三章 那是圣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三章 那是圣旨(1 / 1)

这使节的意思,孙乾自然也是知道他的古义的,而且,他也能够明白潘凤此时所说的首席使节是个什么意思,这也就是要将外交之事尽托付于自己的意思了,这如何不让一向觉得有些郁郁不得志的孙乾高兴了?!只是,以潘凤现在的职位,倒也用不着什么外交之类的,若是潘凤能够出镇一方了,那么,想必这使节做的才有点滋味,要不然,就跟传令官是没有什么两样的。

因此,高兴中的孙乾自然毫无疑问的便开始将原本已经动摇准备离开潘凤的心思摆在了一边,虽然潘凤现在许诺的首席使节,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一个充饥的画饼而已,可是,对于一心喜欢外交,喜欢纵横捭阖的孙乾来说,这块画饼虽然足够远,但是,同样也足够的吸引人。

又有什么能够比理想更为吸引孙乾这样的初入社会的读书人了?!

见到孙乾的模样,潘凤知道,对于这孙乾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担心的了,虽然,此时此刻用不着这孙乾的能力,可是,等到这日后出镇一方之后,孙乾这样的外交人才,那可就是非常的需要了,与其到了那个时候再去寻觅外交型的人才,那不如从现在就开始来培养这孙乾,哪怕先白养着也没有关系,人才嘛,总是要先养后用的啊。

在解决了孙乾的事情之后,潘凤立即拉住孙乾的手笑着说道:“公佑,快随我速速前去找元化公!既然能够见到这神医一般的存在,那么,无论说什么,我们都是不能够错过的。”

孙乾躬身点了点头,肯定的说道:“这是天授将军的,不能够错过这么一个难得的机会,乾观元化公似乎已经有出仕之意。”

潘凤点了点头,这也是潘凤之所以那么激动的原因之一,之所以为什么会使得在历史上不是权贵,只是想要在民间治疗大众疾苦的华佗流露出了那么一丝的出仕之意的原因,潘凤并不想深究,而且,也没有必要深究,摆在他面前的是努力的抓住这次机会,不能够就此错过华佗,最不济,也要将他的《青囊书》啥的给流传下来,这可是中华民族的无价瑰宝啊,怎么可以就这么的让之失传了呢?!

既然潘凤遇到了这么一个机会,那就必须是不能够就此而错过的。

潘凤与孙乾三步并作两步打开了帅帐,那周仓的四十军棍已经打得差不多了,而一边的华佗似乎有些暗暗的失神,不知道在想着什么事情,只怕,华佗应该是想着方才自己所表现出来的军法如山的行为吧,潘凤暗暗的想道,毕竟,这华佗再怎么说也是一个军营外人,对于这军纪的重要性是不会太理解的,不过,华佗同样也不是一个笨人,只要能够沉下心来细细的进行思索,那么,想必也是能够明白过来自己的良苦用心的。潘凤对此,很有信心。

这种信心,不是基于直觉上的,而是出自于细节上的推断,与心理学上的估算的。

此时此刻的华佗正全心的沉寂在自己的那一番感慨之中,便是连潘凤与孙乾走出这帅帐来到了自己的身边,也没有能够及时的发现。

是啊,华佗的心思是那么的专注,他在仔细的思索着潘凤的行为。

对的,这一次前来寻找潘凤,其实是因为华佗听闻潘凤所部要离开冀州战场,回洛阳休整去了,这是华佗所不愿意见到的事情,也许,在别人的眼中,这一次的冀州之乱是绝对赶不上一年前的黄巾之乱的,甚至,现在两大造反头子,一个张牛角,已经被潘凤在巨鹿战役中阵斩了,还有一个黄龙,也刚刚被潘凤所部赶出了这广平郡,在四处的逃散之后,似乎,这冀州之乱很快就可以平定了。

不过,华佗并不这么认为,一向贴近了下层生活的他,知道,这一次要是不能够以雷霆的手段,进行一次重大的教训的话,只怕,这冀州将难以安定下去,正是因为如此,华佗这才鼓足了所有的勇气,做出了这么一个前来拜见潘凤的决定,要知道,这对于一向不侍权贵,甚至,羞于与权贵交际的华佗来说,可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也是要华佗做出了极大的心理牺牲的。

在华佗看来,此次,能够平定冀州的人,除了潘凤之外,并无他人,而若是此时此刻潘凤回京去的话,那么,现在已经是一副大好形势的冀州战场,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进一步的急速恶化,甚至,不排除将会发展到生灵涂炭的严重局面。

所以说,华佗这一次前来拜见潘凤,所为的就是希望潘凤能够留下来继续平定这黄巾之乱,因为,华佗无法想象,为什么潘凤军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回去京城,难道说是因为轻敌了么!?那可绝对不像啊,不过,不管如何,华佗都是抱着了劝阻潘凤退军的念头来的。

可是,来到了这潘凤所部的时候,华佗慢慢的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因为,无论是潘凤所部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还是潘凤所部所呈现出来的气势,更深深的感染了华佗,这也让华佗逐渐明白了过来,为什么,潘凤能够连接在黄巾之乱平定战与现在的冀州评判上屡立奇功了。

不过,在没有见到潘凤的时候,华佗还真的想象不出来,潘凤所部之所以能够呈现出这番气象的原因,只到军法如山那四个字落到了华佗的耳朵中,华佗这才明白了过来,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

对的,用潘凤的话语来说,那就叫做“无规矩不成方圆”。

饱读诗书的华佗自然明白,这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的语句应该是脱胎于《孟子·离娄上》中:“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这句话。

是的,“规者,正圆之器;矩者,正方之器。”无规不成圆,无矩不成方。

这句话语华佗越是咀嚼便越是觉得极为的有道理,这话完全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名言警句了,这个原则,其实是在告诫着人们无论是立身处世还是治国安邦,都必须遵守一定的准则和法度。

在这乱世之中尤其是要如此!

因为大江东流,日月交替,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用规则演绎着生命的轨迹。风筝之所以能高高飞翔,是因为它总是情系着手中的线;宇宙间无数颗恒星亘古不变地灿烂,是因为它们都按照自己的轨道运行。而社会也是如此,军队也更是必须如此,没有一个铁的纪律,就不会出现一支威武之师,就不能够出现一支雄壮之师。

看着那被施以这军官的周仓,华佗的感慨更生,很显然,这周仓定然是潘凤亲信中的亲信,要不然,也没有可能回成为这近卫营的统领,可是,便是如此一个亲信之人,居然也会因为一些细小的过错而当众受到这样的处罚,这让华佗极为的动容,要知道,在封建时代,特权阶级与特权的事宜,可是非常之多的啊。能够执法严格到了这样的程度,那可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毕竟,有了规矩,就会让人受到约束,而受到约束很显然是一件不爽快的事情。没有人会愿意整天受到约束,那么,唯有通过这一视同仁,才能够更好的贯彻这事情。

华佗在心中默默的点了点头,嗯,这一切,很简单了,这个潘凤能够平定黄巾之乱,当然不是依靠着个人的武勇,而是有着这铁一般的纪律,而这铁一般的纪律正是华佗此时此刻最为向往的东西,是啊,既然很多的时候,德化教育不能够完全的起到全部的作用,那么,完全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进行规范与弥补,而潘凤的“军法如山”很显然正是这解决问题的方式与关键。

医之大者,医国医族!

一想到如此,原本只是想要劝阻潘凤晚些回师的华佗,已经俨然有了一份心理上微妙的变化了,说不定,潘凤正是这能够结束乱世阴霾的强者,也是华佗能够实现这救助全民族愿望的核心关键。

是的,此时此刻的华佗已经俨然完成了一个神医到圣医的转变了,所最为区别的,那就是一个医人,一个医国!医族。

对的,如今的大汉,已经是必须要好好的医助一番的了,要不然,迟早是要并入膏肓的啊。

华佗抬起眼,这个时候才发现潘凤已经在边上等候很久了,看着潘凤的眼睛,潘凤那眼中的正气令华佗深深的点了点头:“潘将军,小人斗胆想要请求您能够彻底平定了冀州之乱之后再回京城。”

潘凤在心中愣了一愣,没有想到这华佗居然会说出了这么一句话,这实在是潘凤一开始所没有想到的事情,不过,对于华佗的惊人一问,潘凤也是没有任何的办法的,唯有摇了摇头说道:“对不起,元化公,那是圣旨……”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