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那些看得见的不幸是确实存在的不幸;而看不见的,就像你刚才说的劣根性,就有可能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看见,而且它是普遍存在每个家庭里的,只要是人人都有的缺点,那就会成为一种共性,就不会被责难,所以作为有这个缺点的个体本身也就不会觉得不幸。”园园说得倒挺硬气。
深入的思考,会令一个软弱的灵魂胆怯起来,乐观的设想和偏执的理论都会被胆小者拿出来保护自己。
“不觉得不幸么?争吵、嫉妒、愤恨、冷漠,人们时时刻刻不都在忍受着、对抗着这种不幸呢么?”李萱有点同情地说。
“哎哎,你这论调可有点悲观了啊!”园园转移论点,想以此获得安全感。
“这不是悲观,只是承认现实。”李萱也不想深入讨论人的劣根性。
“经你这么一说,那我还真应该不遗余力地追求物质,既然人性的缺点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跟人的生命是连体的,相比之下还是物质安全感强些。”园园半开着玩笑说。
“人本身就是物质的,也是依靠物质生存的,追求物质一点也没错。从古到今,从中到外,物质经济建设也一直都是人类的主要工作。评价一国国力也是评价百姓的经济收入,也没评价百姓读几本书,发表过什么样的作品啊。”李萱笑着说:“其实我想说的是物质是人生存的必须,富有营养的思想也是生存的必须,因为再丰厚的物质也强大不了懦弱的灵魂,但人们总是太侧重物质的建设而忽视了思想的健康!”
“是啊,因为物质是否强大别人一眼就看出来了,思想跟精神是穷是富的就没那么容易被发现哪!”园园笑着说。
“是啊,这还是人的虚荣心理作用的呗!”李萱说:“所以我就不能理解了,两个跟幸福指数息息相关的条件因素,人们为什么全力以赴地都奔着物质建设去,而不花些精力去做很容易实现的精神建设?”李萱说:“结果呢,就会发现,完成了非常艰难的物质建设之后,生活也不见得那么美妙的,就好像缺了点什么,因为连自己内心缺乏灵魂的事实都发现不到了!”
“其实现在的人们,无论你追求物质建设还是精神建设,别人总能找着嘲笑你,鄙视你,抨击你的理由!”园园说。
“批判别人总比建立自己容易许多。”李萱轻松地说:“我觉得这个问题跟人们的传统教育意识有关,当然也有清高啦嫉妒啦之类的心理作用。”
“什么样的教育意识?”这么个结论园园是喜欢的。
“我们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意识里,都片面的提倡纯洁人性品质的教育,一味的教育人们宽和,善良,勤劳,朴实……我认为这是不符合人性的。善良,宽和,勤劳,朴实,跟自私,虚荣,贪欲,懒惰是一样客观地存在在每个人体生命里的,而这些人性在每个个体身上,也会根据不同的环境或者个体本身对自我本性的控制能力,而展现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来应对生活状况。”
“我们的教育总不能去鼓励和发扬人性的自私,贪婪和软弱那些缺点吧?”园园笑着问李萱。
“呵呵,不鼓励和发扬也不能刻意无视或者有意隐藏啊。”李萱认真地说:“亦或者人为地抹煞掉这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我觉得我们对人的弱点普遍缺乏一种包容的态度。”
“你那意思是把人的劣性和弱点也放到讲堂上去啊?”园园笑着问她。
“是,而且堂而皇之的。”李萱严肃地说:“鼓励全人类理性对待,这对于社会的文明建设,也许效果更好。”
“你不觉得把人的缺点和弱点放在桌面上研究,就有被偏激的思维篡改是非,从而被大力提倡的危险么?”园园是个聪明的女孩。
“人类社会里对人的劣根性一直持有感性的批判和刻意掩饰的态度,而人们对人性的这一自然特征也长久保持从不见光的习惯。我觉得那是不合理的,人们应该理性对待人性中的劣性,把它放在桌面上放在阳光下加以正视对待。”李萱说。
“那么我们的课表里将添加一科目,就叫‘人的恶劣本性之解析’。”园园笑着说。
“你这还是从道德情感角度看待人的劣性,难免有消极思想传播的危险了。应该从自然生理角度去对待,应该叫‘人性要素’。”李萱轻松地说。
“哈哈哈,这一科目怎么教呢?”园园觉得很有趣。
“不知道!“”李萱也笑了。“但是我还是觉得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对人们欲望的引导上。人们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就好像一艘几百万吨重的货轮,调头没那么容易,是需要点时间的,调转急了还有倾覆的危险。”
“只是引导?那些必要的自然科学和历史文化知识干脆不教了得了?一切科学跟理论也都不用进步了?人类也不用代代相传了?”园园问,她觉得这个话题很有趣。
“具体的知识体系可以放在被教育者前进的路上,有需要,就会被捡起来。”李萱说:“不用泛泛的,人人都去学啊!”
“听起来像打通关游戏捡装备。”园园笑了。
“差不多。”李萱点头也笑了。
“照你这么说,那我们还要不要追求那些美好的精神境界啊?”园园想用李萱的价值观对付李萱的论据。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