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一箭三雕> 第16章:融泄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章:融泄密(1 / 1)

不等孔融把话讲完,曹操早已气极,他望着孔融一副有备而论的架式,是无可奈何。唉!这书呆子,太不知情趣,当年我与袁绍决战,他是坚决反对,人在曹营心在袁,幸上天佑曹,助曹以寡胜多,让他孔融无话可说;攻破冀州后,为那甄美人,他又上书嘲讽本公;现在赎蔡中郎之女,他又极力反对,说什么大汉人才济济,续写汉史何用蔡氏女?哼!我曹操敬他是孔圣之后,处处礼让他,他现在却给蔡中郎凭空捏造出子嗣和外室,真乃荒唐之极。

孔融不屑曹操的无奈,很认真的陈述:“丞相,这蔡中郎有后,可不是孔融信口开河,而是有根有据的。不久之前,本官还亲眼看到蔡中郎的遮出子女。”

曹操如听天书:“哦?”

孔融:“那就是蔡中郎在吴会的外室,所生的一双庶出子女。”

曹操大笑:“大白日,汝说梦话耳?”

孔融极度正经:“千真万确。”

曹操冷笑:“蔡中郎家在陈留蔡家庄,怎么会将外室和庶出子女远留在吴会?”

孔融言词切切:“大人,您细想,当年蔡中郎被十常侍陷害,降罪流放五原,遇赦后准许他回归故里,可未起程又遭奸小们陷害,又降大罪于他,蔡中郎便远迹吴会上虞县,这一隐居就是十二年,他就是在那时纳的外室,并有了一双儿女。”

曹操冷笑:“蔡中郎在吴会,妻子赵五娘和女儿蔡琰皆陪伴左右,蔡琰七岁辩琴,十岁能诗的佳话,皆从吴会传出,到了你少府这里,怎么就颠倒黑白了,真有辱孔圣贤之誉。”

孔融却不生气:“蔡中郎是游迹吴会在先,有了外室,家乡的妻女陪伴在后。”

曹操突然有了兴趣,请孔融接着说。

孔融得意:“蔡中郎在吴会,数年不归,结发妻子赵五娘,盼夫成痴,便怀抱琵琶,带着几岁的女儿千里寻夫。到得吴会之地,得知蔡中郎另有新欢,她一时接受不了这个现实,是万念俱灰,跳崖轻生。”

曹操目瞪口呆,大吃一惊。

孔融:“蔡中郎愧疚至极,另置了家舍,一心抚养谪出之女。董卓弄权时,为笼络人心,召蔡中郎进京入仕,蔡中郎恐家乡人得知赵五娘殉情之事受到责怪,便不敢冒然将外室及一双庶出儿女带回故里,只带谪出之女回到蔡家庄,现在,蔡仲郎寄养在泰山羊续家的一双儿女,也早已长大成人,那女儿已经婚配添子。”

曹操心里有点相信了,可嘴上却不认输:“一派胡言!”

孔融:“丞相如果认为孔融胡乱言语,可以派人去泰山羊续家里打探虚实……”

曹操:“因汝一己之言,劳师动众,去探查这种不着边迹的虚伪之事,此不是吾所为也。”

孔融:“蔡中郎被王司徒送进牢狱,临终之前,曾委托看守狱卒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代他保管好练字秘诀,遇识货者送之;第二件事,就是托人给泰山羊续传送一封密信,在信中他托孤羊续代他抚养一双庶出子女,并负责他们二人的婚事。”

曹操情不自禁:“哦,竟有此事?”

孔融又得意:“羊续接到蔡中郎密信,亲赴吴会,按蔡中郎提供的地址,找到了他的外室,将蔡中郎书信呈上,蔡中郎外室得知夫君已遇难身亡,是大放悲声,又见一双儿女有人抚养,随无有后顾之虞,不等羊续带着她的一双儿女离开,便为蔡中郎殉身而死,还是羊续出资,让周围乡邻埋葬了蔡仲郎的外室。”

曹操仍然半信半疑,质问孔融:“汝对此事,怎一清二楚?如此详细?”

孔融得意的一笑:“吾与羊氏是亲家,吾女嫁与羊续之次子为媳,只因无福寿,生了儿子之后,染恙不愈,已经病故。而吾婿续妻,就是蔡中郎次女也,羊氏顾及我疼外甥,曾派人告之儿子续弦之事,并说是蔡中郎之次女,一并还说了此女的身世,和保密之事,唯恐传入蔡中郎的故里蔡家庄,是千叮咛万嘱咐本官一定要保守秘密。正因为得知是蔡中郎之女,老夫才极力赞同他们的婚事,并亲赴泰山参加了婚礼,如何不知此事呢。”

曹操无言以对,他觑得孔融面露得意之色,那架式好像不是他孔融女儿染恙病故,而是仇人的女儿染恙病故似的。

一时,曹操杀机顿起。“如何不知此事呢”。瞧孔融那得意气势,哼!杀你灭口,便没人知道此事了。

不过,杀孔融的念头,只是曹操一时不满孔融的傲气,而胡想乱思的——也仅仅是这样胡思乱想而已。试想一下,赎蔡琰,虽说是为了心中的惦记,但更重要的也是弥补误杀吕伯奢一家的愧疚,现在为赎蔡琰,与属臣争论几句,就把孔子的二十世孙给杀头,岂不让天下人笑他曹操无胸襟,万一流传后世的话,岂不是在误杀吕伯奢一家人的罪过上,又添污迹。再说了,本公的霸业才刚刚有了好头绪,正是纳贤用人之时,怎能杀这狂妄的书呆子坏声誉?

可话又说回来了,若是孔融将蔡中郎有庶出子女和外室之事给张扬出去,本公还有何借口去赎蔡昭姬?

有了这一大堆顾虑,曹操强息愤怒,低声问道:“还有何人知道此事。”

孔融:“本官从未对他人提及此事,包括家人,因为这涉及到蔡中郎的身后声誉。”

曹操稍微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个孔融虽恃才狂傲,蔡中郎外室之事他却不会胡乱言语。于是,微微一笑,讨好的低声嘱咐:“还望汝不要声张此事,赵五娘的跳崖,于蔡中郎声誉不利呀!”

孔融报以得意的一笑,轻启伶牙利齿:“那是自然的,此事虽为多年前之事,吾亦只在您面前说起,若非情急,就是丞相面前也只字不提的,即使蔡中郎之女蔡琰,也休能听到这番言语。”

曹操松了一口气。这话他相信,因为之前,从未听到过这种言词,就是今日,孔融也是避开他人,单独说于他曹操一人听的。

再就是,孔融这书呆子的门邸观念很重,他很敬佩蔡中郎的博学。如此看来,在蔡中郎外室之事上,孔融的言行举止,极为隐秘。

曹操立时为刚才动的杀机而愧疚,一脸的神情肃穆,还面露感激:“汝真乃大义,此事万不能让外人知晓,实在有损蔡仲郎声誉,切记。”

孔融一脸的正经:“丞相放心,本官仅记。只是赎蔡氏女之事,纯属多此一举。”

曹操一怔,一脸的不愉。

孔融这会儿挺识趣,立即解释:“丞相您细想,人家袁绍为了拉笼乌桓,与之永结友好,还主动将家人之女嫁过去,通过和亲来巩固双方的关系。现在蔡中郎之女是南胡单于最宠爱的王妃,虽是被掳去,声名不济,从大局考虑,这可有利边境关系,也算是将错就错,就是蔡中郎在世,也不损他名儒声誉。”

不提袁绍嫁女,曹操还不生气,这一提袁绍嫁女,曹操可听不下去了,大声喝斥:“孔少府此话差矣!那袁绍主动嫁养女于乌桓单于,他袁氏确实与乌桓建立了深厚的关系,可这边界的大汉百姓,却没有因此受到丝毫的善遇,乌桓三郡屡次搔扰边界汉民,袁绍反视而不见,任凭乌桓人掳抢我大汉的年轻男女。不是本公平定乌桓,边境汉民不知要受苦到何时!孔少府枉读圣贤书,空为圣贤后!借袁绍的败招来阻止本公赎蔡中郎之女!”

孔融这书呆子见曹操真急,也不甘示弱,仗着是孔子之后,仗着曹操宠爱贤能,是斗胆顶撞:“丞相是平定乌桓之后,才将被掳去的汉民带回故里,且被带回的汉民,也曾是乌桓的奴役;蔡中郎之女就不同了,她是单于王妃;纵观史章,哪有夺属国王者之妻的。”

这书呆子,又拿史章来糊弄本公?

曹操不理会孔融的言辞,语气果断悲壮:“本公常梦见蔡中郎的责备,责备本公让他独生女儿流落异邦……”

孔融开始不识趣了:“不是蔡中郎的独生女。”不过,他说这话时很小声低语。

曹操瞪了他一眼:“是赵五娘的独生女!”

孔融立即止声。

曹操激动:“本公要赎蔡昭姬,没有朝臣来支持;可有谁知本公的心中事?常梦见尊师抱怨亲女被掳异地,常梦见蔡琰披发跣足跪求本公赎她回汉室!”曹操说着,进入了自己的煸情,突然声音哽咽,喉咙发硬,连孔融也不敢再进谏吭声。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