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世家医仙> 第三十四回 埋头苦研出良方 不图金银得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四回 埋头苦研出良方 不图金银得民(1 / 1)

出了济南,马不停蹄急行而还,路途之中不吃不喝,尽思医方,仅以一日之久而至村内,一进屋门提笔落下一方,而后倒头便睡。醒来食下两碗粥饭,依方取了药材,煎制数个时辰,便去见了孙德升。孙德升更加消瘦,终日迷糊不清,自马希麟而至方知来人乃是马希麟。

孙德升目中无神,所见之物更是迷离,对马希麟言道:“先生自济南而归,可有医治之法?”马希麟未言,但将煎制药剂送至跟前,孙德升大感有望,急将汤药一饮而尽。

然是两日已过,孙德升不见有愈,反而病情更重,马希麟又悉心修缮药方,煎后又送至孙德升处,反复数次,孙德升不受折磨,言道:“劳请先生放我一马,要我死去便是,何必如此折磨,此药略带腥臭,苦口难咽,实是受不得这般痛苦。”

马希麟言道:“死亡并非解脱,而是苦痛开始,若然死去欲受轮回之苦,出生之时,注定不见解脱,休言废语,且将煎制药材服下,不久可愈。”

然而,孙德升去意已决,每日须要挣扎起身上吊自绞,始于无力,故而放弃,待食药十余次之后,孙德升忽感体力有复,勉强站立起身,脑中依是不清,自起身之时日依是寻找绳子上吊。

此日,马希麟推门而入,却见孙德升以秤锤系于脚腕,吊于房梁上挣扎,马希麟速速上前将其解救,孙德升咳嗽数十次,竟言道:“上吊比食药更加难受,绳子勒得生疼,我愿今生不再自绞。”

马希麟言道:“村长终日卧榻,无力起身,今日,何以起身上吊?”

一语点醒梦中人,孙德升方知体力恢复,眼前之物亦能看得清楚,念此之后,紧抱马希麟泣不成声。世间诚然不见自杀之人,眼下病愈有望,感动不已。马希麟治瘟竟然有效,于此,便以药剂送予村民,只过四日之久皆有痊愈之色。一时间内,求方之人犹如排山倒海一般,尽数来寻,然而,马希麟唯将汤药予之,而药方未尝公布,恐防好利之人拿去高价售卖。

有假托济贫之医者前来求方,正是济南粱清安,此人自称神医之事,逢人便言,自觉颇有神威,坐立身正如塑。待马希麟自屋而至,粱清安速速起身,满脸堆笑拱手而言:“幸会,幸会,数日不见,别来无恙。”

马希麟已知此人来意,回言道:“粱先生远道而来,权且歇息,请屋内一叙。”

粱清安不禁窘态,急客气道:“马神医,恕我有眼不识泰山,先前于那济南之时,言语之上多有冒犯,还望神医海涵。”

粱清安心术不正,医德欠妥,而言语尚是体面,颇有商人之气。马希麟笑言道:“勿念往事,我知你是救济百姓心切,以贵方而济于贫者,那日,我言语将你激怒,实是我之过也。”

二人并行,粱清安巧言令色,复道:“马神医所研之方,诚是神奇,欲知古今瘟疫素不能医,然今,竟能另辟蹊径寻得一条新路,将瘟驱去,神医二字当之无愧。”

马希麟言道:“先生今日前来,可是求方?”

粱清安闪烁其辞:“然也,恳请神医将药方容我一览,好为我乡救治瘟疫。”

马希麟稍品清茶,言道:“先生一路辛苦,权且歇息几日,再议此事不迟。”

见马希麟委婉拒绝,粱清安大露无耻厚颜,急言道:“如若神医割爱授方,梁某愿以百两黄金作酬,若是日后待价而沽,但恐为时已晚。”

马希麟凝望出神,百两黄金可换数座豪宅,更能救济村中百姓,三年粮米食之不尽。然是马希麟直言道:“药方仅供参考,岂能称作奇方,世间并无一方能医百疾,但有对症出方之人,时今,我制之方恰治此瘟且是价格低廉,怎及人参等名贵药材。”

言讫,马希麟向屋而去,粱清安哪肯放弃,急忙追赶紧拉衣衫言道:“马神医留步,若是价钱不足,你我尚可商议。”

马希麟甩袖回屋,又忆张黛滢应所言:

虽是城辉赫,无才莫论根,

不知自鲜耻,枉称富贵人。

粱清安顿时失神,而以颜厚无耻之态高声喊道:“马神医,你若不应,我便一直在此等候。”

言语方落,村中有数名大汉来此,见粱清安笑面相迎,李氏已知此人不善,一搭手肘顺势连扭,但闻粱清安痛呼一声,已将他推出数丈外,数名大汉连连赞叹:“夫人功夫诚不减当年,我等佩服。”而后,数人将粱清安整个人抬起丢出门外。

自粱清安爬起,于门口嘀咕数句,仿似咒骂,而后扬长而去。粱清安仅是头阵之徒,众人自后而来,登门之人不再求药,多为求方,时间一久尽是求方之人。余众之中,有钱者乃是以钱为本,无财者皆是厚颜无耻,但有一人出手阔绰,仅求一方,而保马希麟三十年内衣食无忧,钱财享用不断。

马希麟终日为此所困,一时间内,空有医术而不见有策。李氏提议道:“希麟,求方之人皆是四方百姓,若是不出此方,尽人不会善罢甘休。”

马希麟言道:“随他去闹,待瘟疫一过则再无闹事之徒。”

李氏言道:“瘟疫时常兴起,倒不如将药方散出,能施救济百姓亦能积善成德。”

马希麟言辞厉色,不容置疑,言道:“你竟不知详情,那日,我去济南共讨抗疫,不料,满堂皆是黑心商客,同趁瘟疫之际贩卖贵材,此时,门外求方之徒皆是利益商客,若得我方,便会以此赚榨穷人钱财,我费尽心思,呕心沥血研制药方但为患者安康,怎能使商客得逞。”

李氏伸手而腕,拿捏马希麟肩颈,柔声道:“我怎不知此方是你心血,我有一策,能将尽人驱去,又使商人枉费心机。”

马希麟疑问道:“既是两全之策,且言予我听。”

李氏言道:“愚策亦是容易,现将药方写下,而后,派人将方送至瘟重村落,再附亲手书信,善言劝说医馆掌柜莫要哄抬药价,药方普及,药材必不可太贵,希麟济世救民有德,相信良医可靠又同心,必能从言。”

马希麟言道:“此策虽妙,然而时下多有医馆亦如商人,只为利润而不见德,此事甚忧。”

李氏言道:“若天下医者皆如你这般,必会饿死,那医馆商人个个腰缠万贯,而你至今依是一贫如洗,但由希麟好言相劝,诸多医友必知善心。”

除此之外已无万全之策,言讫,马希麟而去书房,将药方详细抄下又附配制方法,手书数页: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召请,急去无迟,可止求药,宜即发付,勿问贵贱,勿择贫富,专以救人为心,商者非仁医,药方赠真医,希麟与医友同心,务请得方后施救百姓。

抄写之后,欲请孙德升差办此事,方一出门,众多人士蜂拥而近,阿谀奉承喋喋不休。马希麟只好请人将信送去,孙德升又差人将药方送往各县。其后数日,商客知有医馆密得书信,内含马希麟治瘟之方,皆是同往,然而半路之时又知别家医馆密得药方,又转向赴去,连续奔波数日,皆是无精打采,医馆皆称不卖药方,只售药剂,商客徒劳而返。

各县百姓均有得治,以一月之余而不见瘟疫,名声再次响彻省内。马希麟潜心体察,掇其精英,摘其所偏,自能豁然贯通,变化无穷。医术绝伦仅为其一,为医者摒弃金银,不以治病之术收敛利益,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品德无人可及乃为其二。如此医者,术比华佗、张机,德比董奉、孙思邈。

新晨之际,马希麟寻摘草药而归,忽对李氏言道:“今日,你我共往肥城。”

李氏未尝详问,孙德升已得知此讯,拭泪长留马希麟,因民新生,若非有他在此,村中百姓所剩无几。深望孙德升老泪纵横,马希麟不禁心下黯然,念己当年求医仅是垂髫之童,走南闯北历经风霜,然今,爱子亦是垂髫之年。马希麟言道:“村长好意,我心深领,然我出门行医多年,心念故里,今我不惑之年,本以早回故乡却不能得偿所愿,故乡百姓无医可治,我父尝生之时,我有誓言,待能医术有成,必回报我民乡,务医患者。”

孙德升明知挽留不得,心中大伤,一代神医欲别此村,但为辞别,当下将设宴席,马希麟拒之,明言道:“数载以来,村长悉心照顾,希麟心下有恩,然而,从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时,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穿?常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则能子子孙孙常享温饱。”

临行之时,村中百姓尽皆出门相送,孙德升高声言道:“马神医德术兼备,威名远扬,既非池中物,唯有随他去,但饮杯中酒,友谊共长存。”言至于此,又是潸然泪下,村民虽不及村长有情,然皆久望马希麟待其影消。回途之中,马希麟回望村舍,不禁想念张黛滢,沿路留忆:

空杯意尽花幽落,岁月不曾待重生,

遥望淑女虚幻影,若舍凡尘化成风,

嬉戏霜叶心不倦,带我秋意送走情,

果离心距逐愈远,时以情怨冷如冰。

时世已是动乱之年,孙中山失势,袁世凯上台,吏制变动频繁,社会动荡不安,马希麟一路谨慎,所幸之事未曾有阻,平安抵达肥城。数十年载,肥城大改,遥望城中建筑不禁感概万千。;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