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都市言情>家囧> 第一章 不才少年未名湖患单相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不才少年未名湖患单相思(1 / 2)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位名唤许博闻的非白不。

之所以叫他非白不,是因为他大学毕业后,发誓非要找一个白领的工作不可。也就是说,除了白领,他什么都不领。

只可惜他毕业没赶上好时候:考企业几十个人录一个,考事业单位几百个人录一个,考公务员录到几千分之一。因为环卫工人属于事业编制,所以考扫大街的清洁工竟达到了三百分之一的录取比例。

许博闻在大学里学的是哲学。用他爸爸的四川话讲,叫窄学。

就是面太窄,除了思想意识外,跟什么都不搭——这是他妈妈对他爸爸窄学的解读。

而现在这年头,谁有工夫整天追着你去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哲学的这一终极命题早就消失在忙忙碌碌,利来利往的快餐盒中。

所以,哲学专业毕业的许博闻要想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真比中福彩大奖都难。

首先难坏的是他的父母。

若论起来,他父母可是真正一对货真价实的白领:他父亲许昌明在特殊时期结束恢复高考后,以四川省某小县城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

他母亲金银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也是特殊时期结束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她在高考前就已经是他们那个地区小有名气的青年诗人,其诗作总是离不开红色和鲜血。原来上小学时,有一天金银月来例假,正好赶上批斗一位老师。她跟着大家一起往前冲的时候,一不小心,夹在裤裆子里面的卫生巾掉了出来。那个年代的卫生巾其实就是一块旧布,女孩子来例假时垫在裤裆里,用完后洗洗再接着用。金银月的这块卫生巾掉了出来,当即就被跟在她后面的一个男生捡到了。那男生高举着她的卫生巾,跑到批斗台上,大惊小怪地叫喊着有人流血了!有红卫兵为革命流血了!而金银月受了这一惊吓,当真就发生了大流血,当时就被大家抬回了家。后来金银月才知道,那男生名叫许昌明,比她高一年级。还知道了那许昌明会后并没把她的卫生巾扔掉,而是学着电影里面的英雄那样,把它系在自己的头上,一路凯旋高歌回到家。结果让他妈好一顿揍。

在当时,女孩子来例假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金银月来例假时,还曾经叫他妈好一顿唾骂,说她个二百五郎当的什么都不懂,这种郎当事情倒早早就无师自通了!现在差不多全校同学都知道金银月有例假了,若不是她当时昏倒,她妈那一顿胖揍,估计她也是逃脱不掉的。

因为卫生巾事件,金银月觉得自己再也没有颜面上学了,因此对那许昌明真是羞恼至极。直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听说许昌明随父母到四川支援三线去了,她这才又羞羞答答地回到学校去上学。

自此,红色和鲜血便成为金银月的终生梦魇。直到考上大学后,她又发表了一首《跑掉卫生巾去睡你》的诗作,这才摆脱掉弗洛伊德所说的少女时期的阴影。

她也因此被某编辑捧为卫生巾女诗人。

更重要的是,她还因为这首诗作,找到了当年捡拾她卫生巾的男生许昌明,并与之结成连理。

他们那批大学生,是十年人才积攒在一起考出来的,因此,他们被人们称为天之骄子。到他们毕业时,国家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神州大地,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到处求贤若渴,到处都需要有知识的人才,而大学生却如凤毛麟角,可不像现在这样满地绊脚。所以,大学生们毕业后不是他们找工作,而是工作找他们。因此他们的分配都带有一个被字,也就是被分配。

金银月学的是中文,毕业后被分配到家乡滨海市晚报社当记者。

至于许昌明,考虑到他的未婚妻在滨海市,又因为他学的是物理专业,这个专业和地震学多少有点关系,所以他毕业后就被组织分配到滨海市地震局。又由于他大学毕业时考研报的是哲学专业,虽说没考上,但也足以证明他热爱哲学,热爱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方面的工作,所以他就被分配到滨海市地震局宣传教育科,简称宣教科。开始的时候,由于人手少,所以许昌明不但要搞宣传,还兼任着单位的教育培训工作,时不时要给青年人上点政治课,因此单位的人都称他许老师。因为他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离口,因此还有人戏谑地称他许三观。

总之,小两口当之无愧地成了一对白骨精,即白领、骨干加精英。

那年许昌明和金银月刚好进入而立之年,三十岁。

他们那个年代,三十岁大学毕业不叫晚学,因为还有四十岁的。但是三十岁结婚,已经叫晚婚了。至于三十岁以后生孩子,政府就有明文规定,叫晚育。许昌明和金银月不想再和晚字打交道,因此他们一毕业马上就结婚,一结婚马上就怀孕,一怀孕马上就生、、、、、、

不对,是怀孕到第十个月,马上就生孩子。总之是马不停蹄,一鼓作气连闯三关。

193年夏季的一天,由两个白骨精结合产生的爱情结晶体呱呱坠地。同时,一个带有强烈的求知色彩的名字应运而生——许博闻。

那一代城市孩子差不多清一色的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便把全部的希望都集中到这唯一的孩子身上,人人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人才。许昌明和金银月本身就是人才,所以,他们的造人计划当然也就非同一般。他们要造出的不是人才,而是天才。因此,当许博闻还在他妈肚子里,也就是说,还没成人形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为他量身定制了厚厚一摞天才培养规划:从零岁到出生要为成为天才打好所有基础;到三岁要成为钢琴小王子;四岁成为象棋、围棋一段;五岁成为数学神童;六岁发表绘画作品;七岁绿楼梦问世;八岁拿下全国武打冠军和芭蕾舞大赛第一名;九岁当上同声翻译;十岁读完高中;十五岁大学毕业;十八岁完成硕博连读,二十岁成为天才。

总之,他们这儿子从没生下来就要和时间赛跑。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有一天,他们的儿子长大了,看到了这份规划书,不禁怨声连连,长恨绵绵,责问他父母到底安的是什么心?是不是就想让他三十岁退休,四十岁便与世长辞?

要他父母还他童年,还他青春。

这是后话。

再说那小两口,眼见着儿子许博闻琴棋书画,学说斗唱,跑跳摔打,插科打诨等等十八般武艺样样都学过,却硬是没有一样拿过第一,没有一件得过冠军:三岁没成为钢琴小王子;四岁没成为象棋、围棋一段;五岁没成为数学神童;六岁没发表绘画作品;七岁绿楼梦没问世;八岁没拿下全国武打冠军和芭蕾舞大赛第一名;九岁没当上同声翻译;十岁连小学都没毕业,到哪里去读完什么高中?

至于十五岁大学毕业,十八岁完成硕博连读,如今看起来完全是痴人说梦,天方夜谭。

返回首页 没有了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