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把作马帮,把纳老四的二十七驮茶叶送到京城茶行,回来后就散伙了。
原来,所谓的“老把作马帮”,是一个“斗斗班”——周老叔斗有五匹牲口;马保斗有十匹牲口;老把作斗有十五匹牲口。马帮散伙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翠红和赶雀干出的那台丑事,使得马帮难以维持下去了。常言说:没有不透风的墙。这种丑事,虽然纳老四不加追究,马帮也百般遮掩,但事情是发生在马店。而马店住宿人员繁杂,会起到“新闻传播”的作用,这种丑事会很快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名声确实不好——纳老四和马帮人员,谁的脸都挂不住。
翠红和赶雀私奔溜了,后头面临的重中之重的正经事,是要把三十驮子茶叶安全地驮运回去。所以纳老四息事宁人,表现得宽宏大量,没有过多的责怪和追究;马帮伙计,也严守诚信,安安全全地把茶叶驮运到了目的地。
由于受到翠红、赶雀的桃色事件影响,纳老四是没脸再重走这条贩茶之路了。由此,这次驮运任务完成,茶行跟马帮解除了雇用合同——也就是以后有什么驮运之事,也不会找老把作马帮了。由于失去了最大的货主,没有了合适稳定的货源,“老把作马帮”这种大型马帮也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也由于摊上翠红和赶雀这桩丑事,有损马帮的声誉,大伙的脸挂不住,所以马帮只有散伙。
马帮散伙了,马帮人员的结构也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别看马帮也就管理着几十匹牲口,从表面上看,似乎非常简单,但深入到管理程序里面去,就相当复杂。马帮没有散伙以前,人员的管理分工:马保是负责保护马帮的安全,具有保镖的性质;赶雀是负责管理骡马头领及打杂联络诸事,具有趟子手的性质;周老叔是负责起驮子、卸驮子、牲口的吃喝、人员的吃喝等,具有后勤管理的性质;老把作则统管全盘,也就是总镖头的角色了。
老把作统管全盘,这责任就不简单了:马帮的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管到,包括马帮人员生病了,牲口生病了这些事情。老把作不单管,还要担负医生的角色,给人看病,给牲口看病……马帮中人员,不管那个方面,不管谁负责那一项,当中都倾注着十分奥妙的技术因素。比如,马保干保卫工作,赶雀的管理骡马头领、打杂的工作,其职责的重要性有多大,技术含量有多高,前面从“狼袭”的章节往后推,都有比较多的介绍。而一些其他方面的、重要的、前面还没来得及提及的事情,这里还得作一些梳理。
先说起驮子、卸驮子这件看似简单的工作。从表面上看,不就是把驮子从马背上卸下来,或者从地上把驮子端上马背去这么简单吗?但是深入进去,事情就复杂了许多。只说牲口要能稳稳地驮好驮子,先要涉及到许多器具,这些器具在牲口身上的固定方法是很有讲究的。牲口身上起固定作用的器具有“四大件”:前有“攀胸”,后有鞧弯(加坐叶);上有鞍子,下有肚带;这“四大件”所起的固定作用:“攀胸”是防止鞍子后滑的,如果没有“攀胸”固定,牲口上坡时,鞍子就会滑往屁股一头;鞧弯(坐叶)是防止鞍子向前倾的,如果没有鞧弯(坐叶)固定,牲口下坡时,鞍子就会倾向头的方向。鞍子是安放在牲口背上的器具,它的作用,是固定货物的架子(货架)的;鞍子与牲口背脊之间,还有一块棕榈皮缝上麻布的垫子,以防止鞍子与牲口背脊发生硬性摩擦,伤及皮肉。肚带由两部分组成,分别固定在鞍子两侧,它的作用类似于人的裤腰带,一边肚带上有扣环,另一边的肚带穿过扣环收紧,防止鞍子横滑,架子横翻。
如何把这“四大件”合理地固定在牲口背上,这就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娴熟的技术了。第一是鞍子的中心部位要放在牲口前、后腿之间的重心点的背脊上,然后衡量“攀胸”、鞧弯(坐叶)的松紧程度。如果“攀胸”收得太紧,会勒住牲口脖子,牲口负重行走时,不仅会影响呼吸,还会形成鞍子前移,货物的重心跟着前移。如果鞍子前移的过多,牲口走路时,前胛膀和鞍子频频摩擦,会把前胛膀磨破,对牲口造成伤害。如果鞧弯(坐叶)收得太紧,则会死死勒住尾巴根,鞧弯(坐叶)和尾巴根长久摩擦,会形成“烂尾”,那里离拉屎撒尿的地方很近,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对牲口造成的伤害很大;同时,鞍子还会形成后移,死死压住尾脊,牲口负重行走,鞍子又会和尾脊形成摩擦,把尾脊磨破,形成“压疮”,很长时间都不能好转——要避免对牲口造成伤害,相关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技术,正确操作,防止意外发生,减少各种损失。
相关人员对“四大件”的熟练掌握和正确使用十分重要。在起驮子和卸驮子这个环节上也马虎不得!从外行的角度看,这只是一个把驮子端起来放到牲口背上,或是从牲口背上把驮子端下来的简单过程,其实这个简单过程中,还包含有一些技术性极强的东西在里面呢。
起驮子和卸驮子,包含有两个必要条件,一个是相关人员劲头要大,要足;二一个是动作要稳,要准——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一般马帮的牲口,都高大健壮,驮的货物,都在百十公斤上下。两个人配合端驮子往牲口背上送,力气一定要使均匀。如果一个人使力大,一个人使力小,端起驮子时,重心就会偏向使力小的一边,使力小的一边如果承受不了,就会脱驮子失手,轻则摔坏鞍架,重则砸伤牲口后腿,甚至人都有受伤的可能。
两个人使力均匀了,端起驮子往牲口背上送时还要稳,要准。因为捆载货物的架子是卡在鞍槽里,架子和鞍槽之间很“紧密”。所以驮子端起来后,要一次性很准确地卡到鞍槽里去。如果用劲大了,就会把驮子送往前了。前面受到重压,牲口承受不了,便会低下头去,要是端不住,驮子就会从前头掉下去,形成“翻驮”,由此,驮子可能摔坏,牲口的头和脖子有可能受伤;如果用劲不足,驮子端不到位,压在后面屁股上,后面受力过重,牲口承受不了,便会往下缩,使驮子从屁股后头掉下去,形成“滑驮”——砸伤牲口后腿、摔坏驮子不说,牲口以为你在整它,尥蹶子乱踢一气,已示反抗,弄不好会把人踢伤。
管理牲口吃喝也是一门学问。别看就是拌料、喂料、喂水,简单不过。其实,拌料、喂料、喂水也很有讲究。一般散放的牲口,在野地里吃草,口渴了就喝一些水,根据身体的需要,它自己会调节。而马帮牲口,没那些自由,白天都被控制了驮运货物。打尖歇脚时,捞得吃上一点,到达住宿地,卸了驮子,进到马棚里,才能顺顺当当地得吃。由此,吃喝也被人为地控制着,是稠,是稀,是干,是潮,便没有自己调节的机会,全由招呼牲口吃喝的人员凭经验掌握。要是拿捏不好分寸,拌料时拌稀了,喂水时又多了,牲口就会拉稀;要是料拌干了,喂水时又没有喂足,牲口就会“结肚”——也就是大便不通。这些症状,都会引起牲口生病,给正常驮运带来麻烦。
说到生病——马帮一年四季奔波在外,雨淋日晒,风餐露宿,人和牲口都会得病。而马帮行走路上,大多时候是处在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外,人和牲口得了病,到哪儿去找医生?特别是生了急病怎么办——只能是自医自救了!老把作久走江湖,经历资深,见多识广,积累了许多治疗顽疾怪病的民间丹方要诀,自然,在马帮里就充当了医人医牲口的医生角色。
前头说过,老把作有一个行囊袋,里面除了装有银票钱资,还装了胡椒、草果、菖蒲、巴豆、大烟壳等东西——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医治牲口急病(也可以医治人)的备用药材。他那行囊袋中,还卷着一块旧羊皮,这是一块山里人弄给还不会走路的小孩垫屁股坐的、屎屎尿尿糊一层、掉一层、掉一层、又糊一层……反反复复被屎尿浸透了的、又黑又脏的破羊皮,丢在垃圾堆里望都没有人望一眼,被他当宝贝拾了来,卷藏在行囊袋中作医治牲口急病的良药。
牲口得的病多种多样,老把作会根据病情对症下药。像牲口得了结肚疳积,大便不通,他会凭经验,把一定数量的巴豆碾磨成粉末,给牲口灌下去。这可是立马见效,拉稀不止,直到病除——巴豆是中医里的一味大泻**。在江湖中,有的冤家对头给对方下巴豆**,对方误食之后,虽然不会被毒死,但跑厕所拉稀都跑不赢,跑得慢了些儿,叫你拉得一裤裆。
而牲口吃了拌得过潮的料,把水又喝多了(或者得了肠胃疾病),发生泻肚拉稀的现象,他只把当做宝贝收藏的破羊皮剪下一小块,放到火中烧糊,就着一些火炭舂细,合水给牲口灌下去,也是立竿见影,药到病除,很快就止住了肚泻。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牲口身上直淌冷汗,肚子急促扇动,还不时咴咴叫唤,身体不停地哆嗦,这八成是得了“绞肠痧”了——肚子疼痛至极,难以忍受,故此才会出现这种症状。发现牲口出现这种症状,得把大烟壳煮水给它灌下去;另外用大红辣椒(干的)裹着艾蒿,点着了往肚脐部位烙。这样,内外兼治,双管齐下,能起到很好的急救效果,阻止住肚子疼痛,很快就好转了。
牲口中少见但非常厉害的急病要算“胃胀气”了:马帮赶路,离住宿地近了,但还有大半天的时间,这种机会,马帮便会找一处草场宽一点的地方打尖歇脚——也就是所谓的“大休”。伙计们卸了驮子,把牲口解了套,都放它们到选好的草场去自由吃草。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牲口们乐得撒欢打滚,争着抢吃嫩草。牲口忙着高兴,就会忘了潜在的危险——当然,这种潜在的危险不是狼虫虎豹这些凶猛的野兽的袭击。山沟里有一种动物——野猫。这种动物数量不少,往往把尿撒在草皮地上,那些“放风”获得自由的牲口,撒欢打滚,抢吃嫩草时,运气背的,便会把沾了野猫尿液的嫩草误食了——这可就大大的坏事了!
各种东西吃进肚里,会产生不同的气体。有传闻说,有的人肚里会产生乙醇(酒精)气体;像马帮里的人和牲口,老蚕豆吃多了,肚里产生大量的谷氨酸气体。而沾了野猫尿液的嫩草被牲口吃下去,(可能)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
一氧化碳气体具有相当的毒性,在肚里大量产生,会造成消化系统痉挛,下面的直肠和上面的肚头(食道和胃的结合部)痉挛收缩,造成闭塞,两头不通气,就像氢气球被扎紧了口,还不断往里面充气——形成了“胃胀气”。吃多了沾有野猫尿液的嫩草的牲口,病情到了严重程度,会被胀倒在地,肚子像大鼓一样,四条腿伸直打不过弯,双眼瞪圆喘不过气,鼻口流涎吭不了声,不消几个时辰,必被胀死。
遇上这种紧急情况,负有医疗职责的老把作,不敢有半点怠慢。他立即从行囊袋中找出胡椒、草果、菖蒲,舂成粉末,兑水给牲口灌下。这招很是灵验,不多一会,牲口上面打嗝不停,下面放屁不断,三下五除二,就把肚里的毒气放光了。急症解除,牲口像没事似地,翻起身又继续吃草去了——原来,这胡椒、草果、菖蒲混合,灌进牲口肚里,起到了缓解消化系统痉挛的作用,同时还起到了中和一氧化碳气的作用。用法对头,药到病除,牲口身体其他方面又没有受到什么损害,通路打开,毒气放尽,急病也就立马见好。
所谓的“小丹方治大病”——像老把作准备的这些胡椒草果巴豆破羊皮之类的东西,就可以医治好些牲口急发病症。乍看起来,似乎不合常理,是低级的庸医做派——那喜来乐,使用的医术及治疗方法,也是庸医做派,似乎也不合常理,用一些稀奇古怪的招数,用一些奇特的小丹方,却能治好许多疑难怪病,连太后王爷这些贵人都佩服他——所以,他不是庸医,而是神医。
医生治病救人,要是医术不精,医道不高,出现误诊,误开药方,把人医死,除了被人骂做庸医,还多少要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负一定的法律责任。而老把作的这种医治方法,能够治好牲口的许多特殊疾病,从另外一方面讲,即使出了差错,把牲口医死了,最多也就是马帮受了点经济损失,绝不会负什么法律责任的;用那些“不合常理”的方法,使用那些粗糙低劣的草药灌得病牲口,牲口们也不会骂他是庸医。
那么啥才算庸医——一个医术不精,医道不高的医生,却偏要大肆张扬,炫耀自己医术盖世,赶超扁鹊,赛过华佗。一个驼子听了不服,找上门去叫板,说你把我这驼背医直,我就信服你。若是医不直,你就是吹死牛,是一个庸医!一个大骗子!
这个医生认为驼子是来找茬,整他的难瞧。但如果不接招,在围观的大众面前就丢了面子,失去了信誉,以后就不好混日子了。于是说道;“医好驼背不难,但死活不管!想医,咱就订一个生死文书,签一张‘法律’协议;找人公正,签名盖章;医死医活,各安天命,概不反悔!”驼子想道:“你大夸海口,赶超扁鹊,赛过华佗,把式郎当,就算把我驼背医不直,想必也不至于把我医死吧!”于是就答应了。
当下,双方就请了证人,签了协议,白纸黑字,以契约为凭。医生拿了生死文书在手,当着众人面,不由分说,把驼子拖翻在地,跳上背去,狠命地就跺了几十脚。驼背倒是直了,可是驼子也死了——这就是庸医!这就是庸医做派!
有人说,这是个笑话——这样的笑话多了去了:一个牙医,使用扭螺丝帽的大扳手,给人拔牙——你牙齿疼不疼?胆子大就去试试!
咱撇开庸医不说。在老百姓中间,两个人吵嘴闹架,一方认为自己有理,无端被骂,心中有气,气不顺,忍不下这口窝囊气,缠着要对方赔礼道歉。对方也觉得自己理亏,把事情做过头了,应该道歉。但道歉的同时,还要说上一句“买三两胡椒草果给你顺顺气”——这人得了什么样的“胃胀气”,需要三两胡椒草果来顺气?其实,这是道歉的人在道歉的同时又在骂人呢。他拿马帮里医治误食了沾有野猫尿液的嫩草的牲口,突发了“胃胀气”急病,老兽医拿胡椒、草果、菖蒲的粉末兑水灌牲口的事来说话——明是向你道歉,其实暗地里骂你是畜生呢。理解能力不强的人,以为对方已经赔礼道歉了,气也就顺了,殊不知,被对方耍了,又吃了更大的亏,还被蒙在鼓里。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