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女生耽美>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 第一七四章 张爱玲的“夏志清”的记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七四章 张爱玲的“夏志清”的记忆(2 / 2)

“那天散会后,我一个人走回家,孙贵定张爱玲的谈话都不在我心上,因为我已完全给刘金川迷住了到家天还没有黑,我却叫小二帮我把床搭起来,要躺在床上无休止地去回想伊人,回想一个我为了她甘心堕入情网的神奇下午”

此后,夏志清在胡适的鼎力推荐下,得到了一笔助学金,得以赴美留学,成为耶鲁大学的英美文学博士生在耶鲁期间认识了第一任美国妻子,生了一个女儿,可是后来离婚了;第二任妻子是台大毕业生来美国的王洞,又生了一个女儿,可惜天生痴呆,不会讲话,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这是夏志清生平至大的憾事

夏志清1961年完成《中国现代史》一书,第一次让美国人知道了鲁迅矛盾老舍钱钟书沈从文张爱玲的名字认为:“张爱玲应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仅以短篇而论,堪与英美现代女文豪曼殊菲尔安泡特韦尔蒂麦克勒斯等相比,某些地方恐怕还要高明一筹”《金锁记》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

该书一经出版,立即成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热门书,也是许多欧美大学的教科书然而这时的夏志清与张爱玲其实并无交往,此前虽然在上海有过一面之缘,但张爱玲和夏志清都不记得了;他们的第二次见面,是在1964年3月华盛顿,由“**”中文部编辑高克毅做东,请陈世骧吴鲁芹夏氏兄弟(即夏志清夏志安),同张爱玲在一家馆子相会♀之后他们就有了交往

此后,夏志清与张爱玲正式建交并开始通信年10月,曾以一部自传体《曼哈顿的中国女人》蜚声文坛的周励女士两次采访夏志清,第一次在饭店见面,第二次则在他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附近113街公寓的家中,并带去了《她从上海来》的碟片

夏志清向周励出示了张爱玲的多封来信,张爱玲用打字机打出的地址,既没有用也没有用赖雅FedinomdReyho

的姓氏,只是一个“hang”∨里都是竖式书写的,用的是薄薄的白信纸,黑色钢笔字很清秀,每封信的后面总是要提夏太太王洞的名字夏太太说:“张爱玲真懂礼貌,每一封信都要问问我和月珍(痴呆女儿)好”

夏志清对张爱玲的晚年的状况非炒心,就不得不迁怒于赖雅,居然怀疑赖雅的人品他在自己的作品《张爱玲在美国》里这样写道:

“赖雅同张邂逅期间,他有无把已曾中风多次,两年前还住了医院之事在婚前告知爱玲假如他把此事瞒了,我认为是非常不道德的再者,张于婚前已怀了孕了,赖雅坚决要她堕胎,我认为他不仅不够温柔体贴,且有些残忍霸道,同她的父亲一样损害了她的健康”

夏志清不仅埋怨赖雅自私与专横,还设想张爱玲如果继续怀着孩子,说不定胃口也会好一些,体重也会增加,身体就此强壮

连夏志清的臆想也构成了赖雅的罪

谈起张爱玲的两任丈夫,夏志清余怒未消,夏志清认为:“这个赖雅,因为穷得淌淌滴,一定要张爱玲流产!孩子对于女人就像生命一样重要啊∨爱玲流产后真正是萎谢了如果她有个一男半女,在以后的寡居的几十年中会给她带来多大的欣慰快乐!我想,这可能是她在最后的《对照记》中即没有胡兰成,也没有赖雅的照片文字的原因♀两个男人实在都不值得她爱恋思恋!”

写到这里,我并不同意夏志清的说法,其实夏志清对张爱玲的秉性还没有我们“张迷”了解∨爱玲是不喜欢孩子的,一个顶级的小资一个顶级的写手,孩子并不是最重要的,写作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有了孩子她后面的《合花列传》《红楼梦魇》《小团圆》等恐怕就没有机会出版了

夏志清的著作《中国现代史》将张爱玲第一次写进文学史,这对于张爱玲的作品而言,无疑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然而对于张爱玲本人来说,却似乎波澜不兴,草木依旧,她的英文的出版依然很困难,她的经济状况也丝毫不见好转,而她的丈夫赖雅则更在经受着生死之危

夏志清教授完全否定赖雅和张爱玲之恋的真诚,猜测他们双方的动机不过是为了求得各自的安全:“对她来说,同一个有资格进麦克道威尔文艺营的美国文人结婚未始不是一条好的出路不论他的年纪多大,在经济上总该比她有办法她哪里知道65岁的赖雅早已人残才双粳在他的想望中,同刚有新书在美国出版的中国才女结婚,正好也解决了他的一切问题”写到这里,我为夏志清教授这样功利的角度赤裸裸的分析感到非常的生气,这并不适合张爱玲与赖雅,而只适合今日的所谓“傍大款”

夏志清十分痛恨张爱玲“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男人”,即张爱玲的父亲胡兰成赖雅,认为他们“都对不住她的”

批判前两个,可以说没有错,而批判赖雅,则全无根据夏志清教授对赖雅的这种痛恨,除了对张爱玲的痛惜之外,大概还源于意识形态情结吧,否则很难解释

在解放初的上海,以梁京为笔名发表的《小艾》,此时也在港台被人“发现”,两地报纸同时连载,香港还有人出了单行本年代后期,短短几年时间内,《倾城之恋》在《收获》杂志发表,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史》中译本发行,柯灵文章《遥寄张爱玲》在《收获》和《读书》杂志发表,此时掀起了“张爱玲热”的第一波大潮

1985年,上洪店影印出版了旧版《传奇》,这是内地最早出版的张爱玲作品到1992年,安徽文艺出版社出了一套《张爱玲文集》,终于使“张爱玲热”走入了大众层面

张爱玲这个名字,就此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个“传奇”

众多的女作家也蜂起效仿“张氏语言”,一时女性文字中“底子”“芯子”之类的词汇夹缠不清

此后,大陆各出版社狂印张爱玲作品,以满足读者需要,但大都未经授权∨爱玲当然很不满,受张爱玲委托授权姑父李开第处理她的大陆版权,但那时李开第已是八十老翁了,哪里管得过来?

其实后来真正对张爱玲的经济状况与作品出版具有改善之功劳的,是台湾“皇冠”出版社老板平鑫涛

平鑫涛的名字,对于大陆读者并不陌生,不仅因为他是《皇冠》杂志的负责人,还因为他是“爱情教母”琼瑶的丈夫;而对于本书来说,他的另一个重要身份更值得玩味――他同时还是40年代上海的当年中央书局老板平襟亚的亲侄子

20年前在上海,张爱玲的第一本书《传奇》没有交给中央书局出版,从此书局老板平襟亚与张爱玲结下恩怨,还惹出了上海众所周知的“一千元灰钿”的官司;20年后,她终于还是把出版权交给了平家后代人了,而且,这一合作便是30年,直至张爱玲死后

自1966年起,张爱玲的旧作在台湾重新出版,引起了台湾读者的极大兴趣,尤其是在新一代的作家中间,张爱玲的影响几乎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位成名作家

张爱玲在台湾的东山再起对她个人影响最大的,就是为她的经济状况提供了有力的毕从此源源不断的版税收入让她从此摆脱了经济上的不完全感年代中期以后,不仅张爱玲本人“重归”中国现代文学史,而且大陆读者对张爱玲“迟来的爱”也汹涌而至

节我们专门讨论平鑫涛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