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重瞳者,自古便有,相传古代为黄帝造字的仓颉,五帝中的虞舜,西楚霸王项羽以及南唐后主李煜皆为重瞳子,古人认为拥有重瞳者身有异象,非为常人,而至于民风不同对于重瞳的认识和心理不同,所产生的理解也不同,有些认为是吉相,有些则认为是凶相,这里就暂且打住不说了。)
那老者将“重瞳子”的名字喊出来的时候,便见那孩子又将眼睛合上了,似乎对外面的世界不感兴趣。李云山夫妇二人对孩子的眼睛异常关切便询问老者,老者轻抚白须,低声正色对其夫妇二人说:“你这孩儿非为凡人,目有双瞳,此乃王者之兆,只是这孩子自己占尽天福,周边之人命道不免与其冲突,他人命浅不能与之争,简单来说就是这孩子的命相与身边亲近之人有相克,甚至……”老者讲到此住口不言,李家夫妇却明白他余下的话头是什么意思。
“敢问老先生,可有什么解救之策么”翠娥担心孩子急忙问道。
“办法倒是有,只是需得你二人舍得孩子不少岁月。”
“此话怎讲,怎么个舍得孩子”,李云山脾气不免急躁起来。
“我只能说你们宜将孩子先寄养别处,最好是交给与他没有血脉关系的人帮忙抚养,待到其年少长成时,身上所具天福已经开始外泄显现,到那时便与你们命道无害了!”老者一脸谨慎的说。
李云山听后不免因为要舍得孩子十分恼火:“这是什么意思,我孩子身上天福多了,难道我们夫妻二人还养他不得,我看你是在这里纯属胡言乱语,你说得话我都不相信,还请老先生自己赶快离开吧!”李云山不顾妻子翠娥暗地里的拉扯,径自走到门前,打开门示意老者离开。那老者摇了摇头,轻叹一声,便出门走了。
孩子的眼睛又是一直紧闭着,彷佛根本未曾睁开过一样。
天色暗的早了些,李云山与妻子吃晚饭时,翠娥看着孩子没有睁开的眼睛又提起了白天老者的话,说道:“看那老头也并非坏人,他说得也许是真的呢……”“什么真的假的,别听那算命的在那瞎说,我看他就是在这里妖言惑众”,李云山打断了她的话,“那咱们孩子的眼睛怎么办啊”,“等等吧,应该会有办法的,说不定以后咱孩子像今天一样就把眼睛给睁开了呢,实在不行我白天再去多担点柴回来拿去卖钱,再多去李大户家帮几天忙,看看能不能请个好心的郎中来给咱孩子看看,行了,先别琢磨了,吃饭吧。”
从第二天开始,李云山起床出门砍柴的时间更早了,砍得柴也增加了些许份量,加上这又忙里忙外,周围邻居倒也善心,也送了不少粮食以为资助,于是几月的时间渐渐地也攒了些许散碎小钱,便去为儿求医,可是没成想,那些花小钱请来的郎中游医都说医不了这蹊跷的病。夫妻二人眼看着孩子一天天要长大,好好地眼睛却睁不开,不由得心里都着急万分,李云山更是显得急躁万分。翠娥心疼孩子之余又怕男人急坏了身子,便对李云山和声相劝:“咱们孩子的眼睛是好的,只是暂时没有睁开,可能大一点就好了,你要是为了孩子,着急上火坏了身子,那我们娘两儿可怎么办啊!”李云山也理解妻子的一篇苦心,便说:“可是咱的孩子生了这怪病,我这当爹的却给儿子治不起,万一咱孩子的眼睛真有个长短,我可怎么对得起他啊?”一番话语后,面对家中贫寒的窘境,夫妻二人只能先将孩子眼睛的事情放一放了。所幸的是,李晨霜眼睛没有睁开,身体却是健康的很,眼睛看不见根本不影响他的哺乳和成长,别的婴孩夜里胡打乱闹的情况在李晨霜身上根本没有发生过,李云山夫妇见孩子老实的躺在襁褓中咿咿呀呀的样子心里总算有了点安慰。
转眼间,李晨霜马上就要过周岁了,家里虽穷,可是李云山还是决定把街坊四邻都请来热闹热闹,毕竟这些日子他们都帮了不少忙,而且今天还是儿子按规矩“拜干娘’”的日子。翠娥在家正铺排桌椅,今天可是个大日子,街坊四邻也赶来帮忙,一下子家里人满了起来;李云山则是一早就去县里了,他可要买点好东西,尽管家里很贫穷,可是他还是希望大家伙都能吃个酒足饭饱。
说来也巧,那位曾给李晨霜看过眼睛的老者又看似凑巧的出现在了李云山的面前,神神叨叨的非要缠着李云山再去看看孩子,李云山为他上次的言语对老者颇为冷淡,李云山全然不顾老者说得“有大事发生”的装神弄鬼,就把他当做混吃混喝的假道士扔在了身后。
李云山买好了东西回家的时候,翠娥已然与众邻里一起把给孩子过周岁的场面铺排好了,见他回来,翠娥便与几位邻家嫂子一起接过他手中的食材去烧饭了。随着几声爽亮的的笑声,张干娘走进了李家大院,李云山和几位街坊也不免上去几句寒暄,一会的功夫,翠娥和几位邻里陆续端着烧好的饭菜摆上桌来,众人围着桌子按照长幼之序依次坐下,院子里开始热闹起来,酒过三巡,一位颇有辈分的邻居大哥起身高声说道:“各位乡亲,今天是晨霜的周岁,众位捧场但也不能忘了大事……”众位邻里都说“对对对,到时候了,快让翠娥把孩子抱出来吧!”
这里说的大事当然并不是说李晨霜已满周岁,而是小孩子过周岁时要遵循的规矩就是“拜干娘”,李家集的规矩更是蹊跷,这干娘要拜的便是孩子的接生人,李晨霜的干娘便是今天请来的“张干娘”。张干娘接生了不少人家,论起干儿子干女儿也兀自不少,对于“拜干娘”的规矩自然也是驾轻就熟,今天她打扮得依旧是身着光鲜,言语间依然透着几份喜悦。现在李晨霜被翠娥抱上了桌子,翠娥接下张干娘的喜钱,一套规矩走完,在父亲李云山的帮助下,闭着眼睛摆出跪姿的李晨霜便向张干娘拜下。
张干娘按礼数起身假意相扶,没成想起身之下突感地转天旋,便向后倒去,周围邻里急忙相扶,眼见得张干娘面如金纸,还没等众人缓过神智,张干娘停心闭气,竟然死了。众人一片慌乱,李云山夫妇二人更是感到难以接受,正此时,院中来了不请之客,正是那位算命的老者。
老者眼见此景,不觉顿足长叹:“终究还是来晚了!”李云山方才想起此老者先前提起“大事发生”的言语,不禁有几分疑惑,便客气的请老者详说来意,众人值此意外,皆六神无主,见有长者前来,都停住匆忙,听此老者言语。
老者先看了张干娘的身子,见她确实气绝,便让李云山找人先将张干娘的身子用白布蒙了,然后转身向李云山夫妇二人说:“上次我说你家孩子非为凡人,你们不听我言,便料定日后将有祸事,今见你采买匆忙,便想一起来家看看,希望能挡住一场祸事,没想到终究是来晚了!”众邻里一听,糊里糊涂的明白李云山的儿子不是平凡人,眼神之中都掺杂了几分似恐惧似同情的眼光,有人抬起张干娘的尸身,有人搬起自家的桌椅开始陆续离去了,当然不免日后有人家将李晨霜看做妖魔般的人物。李云山夫妇二人看在眼里,又有一番苦滋味。
翠娥想起上次老者的话语便向老者相求良策,老者说道:“方法不难,只要你二人肯舍得孩子……”,李云山纵是有爱儿之心,到此时也免不了勉强同意。老者见夫妻二人都已同意,便接着说:“我有一位故友,在北部雁回山潜心修道,我欲将孩子送去他处,你二人看是否可行?”李云山夫妻遭此横变本已无奈,见老者似有几分道骨仙风又是倾心相帮,便都应允了。
老者说:“那就准备启程吧,天色还早,雁回山所去不远,天黑之前,我们尚可赶回。”翠娥一听现在就要送孩子走,眼泪难以抑制,抱着孩子哭个不停,反倒是李云山这次干脆利落,让翠娥将孩子所需物品收拾好,便和老者出了家门。
在身后翠娥的哭喊声中,李云山抱着李晨霜和老者一起上路,行向雁回山。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