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罢,还是保命要紧,关世高也赶紧收拾行装,带领着全家人,随着人群向沧州府城流浪,谁知沧州城里早已是人满为患,为谋生又辗转来到扬州城里,还没有在扬州城里扎稳脚跟,又是风起云涌,狼烟四起,天下大乱。
这又跟着逃兵荒的灾民跑,跑来跑去稀里糊涂的来到了这个一住就是两三年的黑风洞。
当初,王晓峰突然出现在黑风洞里时,兵荒马乱的,人们并没有在乎他的存在,无非这里是又多了一个伤兵。因为黑风洞非常深邃浩大,多一个人,少一个人,无所谓。
但是,当大家得知他还是一个能看病的军医时,眼睛里立马露出了喜悦之情。
那些为躲瘟疫,四处奔波得筋疲力尽的老头子,老太太们更加喜出望外,近水楼台先得月吗,他们以后有个头疼脑热的就不用发愁了。
所以,更加喜欢这位英俊潇洒,为人和蔼可亲的王晓峰。
关世高的母亲,平时就是一位乐善好施的大善人。
经过了这场天灾人祸,使她把钱财看得更轻了。
她亲眼看到王晓峰把病得奄奄一息赵老头,从鬼门关硬给救过来了。而且,还把他那多年的老顽固、哮喘病都能连根治好了,真是奇人。
她心中暗想:这小伙子,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杏林奇葩!假若这场灾难过后,他必须跟着陈福一家回陈家庄,当一个乡下郎中,岂不是埋没了一个人才,多可惜啊?若是能把他这样的人才留在人口密集太平镇,那不是物尽其才更好吗?将来让他慢慢的给儿媳妇多吃几付中药调理一下身子,说不定还能给自己生个胖孙子呢?能为太平镇留一位好大夫,也算是为太平镇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这样一举两得的善事何乐而不为呢?我到底怎么才能留在他呢?就在关母苦于无计之时,关世高告诉母亲,想赠老屋的房产给王晓峰做诊所,收小洞生为义子之,这下正合关母之意,母子俩一拍即合。
因此,这才有小洞生的满月宴上,关世高提出的收义子,赠送房产之说。
关世高久在经商场博弈,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养成一个说话办事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他是土生土长的太平镇人,对于装修找人搞设计,买材料、找匠人这些都知道些来龙去脉,便不费周折的很快就实施行动。
不到半月时间,关家的绸缎庄便旧貌换新颜,焕然一新,变成了《太和堂》大药房,率先欢聚楼开张营业。
而且,在开张营业的那天,因为王晓峰是外地人,怕别人小瞧了他,关世高为了给王晓峰争面子,还特地摆了几桌酒席,邀请了曾在黑风洞里同甘共苦的难兄难弟们,特来为王晓峰助阵添人气。
开业宴会上,蓝底金字的《太和堂》大药店的金匾上披红戴花,鞭炮齐鸣,搞得像模像样的热闹非凡。
对于关世高倾囊相助之情,王晓峰真是没齿难忘,他只好把关家母子对自己的大恩大德永远铭刻在心里,终身不忘。
王晓峰做梦也未曾想到,他王晓峰当年在军营里,出死入生,救人无数,立下的汗马功劳多得数不清,却不被重用,反遭人歧视。
如今,却遇难成祥,因祸得福,遇上贵人相助,真是三生有幸。人生变幻无常,真乃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王晓峰如今要时来运转,成了太平镇《太和堂》里的主人,堂堂正正的坐堂行医,悬壶济世,做一个扬眉吐气,受人尊重的王大夫。
大恩不言报,王晓峰立志要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为太平镇的百姓解除疾病痛苦,回报关家母子相遇相知之恩。
太和堂开张之际,也是用人之时,关世高没忘黑风洞患难之情,他见刘海涛十五六岁,聪明好学,为人稳重厚道,原本也识字,就把他留下来给王晓峰做个的徒弟。
李二宝二十一二岁,虽然没有文化,人却很机灵,嘴巴也挺能说会道,是块做生意的料,关世高就把他留下给自己做个帮手。
谢武成夫妻俩,在巴县经营的百货店,也已经开张了,生意也不错。
唯有赵老头一家四口,老的老,小的小,儿子至今未归,日子过的比较惜慌,后来关世高也经常接济一些,这是后话。
两月后,酒店终于开张营业了,不过店名改了,欢聚楼改成了《迎宾楼》,比过去的欢聚楼更加华丽气派了。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