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龙旗> 卷三 补天裂 节三十七 马赛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三 补天裂 节三十七 马赛港(1 / 1)



这一节算是昨天的。今晚继续更新:同时继续呼唤月票收藏推荐票in

在马赛港派出的领港员的协助下。自上海沿太平洋--红海-的中海一路跋涉而来的“伊拉底瓦”号客轮缓缓通过马赛港狭窄的甬道进口。稳稳的停靠在了利浦农布码头边上。

在海关官员和卫生官员完成了对客轮的必要检查后。那些肤色各异着装不同的旅客们开始三三两两的从“伊拉底瓦”号上下到了码头上。

薛福成负手立于码头之上。没多费多少力气就从人群中找到了那个穿着与自己颇为相似的旅人。

他冠玉似的脸上扬起了一抹笑意。“严几道!”。他举起一只胳膊。冲正向自己走来的严复大力的挥了几下。同时脚下不停的迎了上去。而紧跟在他身边的杰米。埃文斯怔了一下。旋即便向他大步追了过去。

严复亦一眼望到了人群之外的薛福成。他那被红海的阳光晒的黝黑的脸上更是喜动颜色---所谓他乡遇故知。说的便是此时这般情景吧?

“叔耘先生!”。他几个箭步抢到薛福成面前。翕动着嘴唇。胸脯急促的起伏着。沉声道:“数年不见。先生仍风采如昔!严复……严复这厢有礼了!”。他说着便一抖马蹄袖。对着薛福成便拜了下去。

“几道。不必如此。”。薛福成一把搀起了严复。他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一别经年的故人。亦压着嗓子道。笑道:“几年前薛某出洋之前。还曾赴水师学堂向几道求教呢。如此算的话。你还是我的小师傅呢。”

----他说的是实情。去年年初他以三品京堂候补的身份担任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大臣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亲赴天津水师学堂向严复进一步咨询英国的风俗的理风土人情。

严复凝视着薛福成。目光倏忽熠熠一闪。两行泪水已无声的顺颊流了下来。他立刻抬起袖子将泪水擦拭了。微笑着继续道:“叔耘先生说笑了。这个小师傅的名头。严复当真是当不起啊。”

“三人行必有我师么。有什么当的起当不起的。”。薛福成混不在意的应道:“对了。几道。你从国内来。中堂大人可还安好?”。他关切的问道。

“中堂大人体质一向康健。在我等出洋前的饯行宴上。还能一顿吃下两条鲈鱼呢。”。严复笑着说道。

“哦。那就好。”。薛福成脸上现出明显的欣慰神色。点头道:“这就好……唉……”。他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只见他先是抬头向严复身后仔细的望了片刻。这才重又转向严复:“几道。怎么不见任令羽任大人?”

“回薛大人的话……”。严复不动声色的用眼角的余光睨了眼已经竖起耳朵的杰米。埃文斯。对薛福成已是换上了官场应对的口吻:“任大人在海上偶染风寒。不便见客。便先换了便装。由几个随员护卫着去马赛市内求医问药去了。”

“哦?是么?那可当真是大事了……几道。事不宜迟。你我也速去市内与任大人会合吧。”。薛福成惊讶出生。脸上立刻添了几分焦急。他一把拉住严复的手。转身便要向来时乘坐的马车走去。

“等下……”。仿佛刚刚想起自己身边还有另外一个人似的。已经走出了几步的薛福成又向原的退了回来。

“埃文斯先生……”。他走到仍满面堆笑的杰米。埃文斯面前。略带几分愧疚的说道:“真的是非常对不起。我也没有想到任令羽任大人会身染疾病。不过您放心……”。他拉起埃文斯的一只手。颇为诚挚的说道:“等任大人病体稍愈。我一定会立即为您引荐!对了。几道……”。他转过脸来看着严复。说道:“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阿姆斯特朗厂的助理设计师杰米。埃文斯先生。”

“埃文斯先生。这位就是严复严大人。您是知道的。他是任大人的副手。”

“哦?”。严复心中一凛。他上前一步。对着杰米。埃文斯伸出一只手来。用他那口流利的伦敦腔英语问候道:“您好。见到您很高兴。”

“我也一样。”。杰米。埃文斯用带着很重的广州口音的流利中文开口说道。在目睹了薛福成和严复这段精彩的双簧后。他脸上仍维持着礼貌的微笑。但心中却已经微微感觉到愤懑。

“就先让你们的意一时吧!只要你们肯从阿姆斯特朗厂购买军舰。那作为你们竞争对手的日本就一定会花更多的钱和时间来订购新的军舰。而面对日本海军的扩张。你们自然也不会坐视不理。只不过那时。就未必是买家说了算的时候了……”。想到未来可能的美好前景。杰米。埃文斯不由的笑的更加开心。露出满口白的如象牙一样的牙齿。

京师。北海。镜清斋

当光绪带着个手捧托盘小太监沿着游廊从镜清斋内东面的韵琴斋走入东侧抱素书屋时。慈禧太后正斜倚在书屋内靠南边花墙边的竹榻上假寐。而李莲英则背对着书屋门口。跪在竹榻前的蒲团上。正双手成拳。专心致志的为慈禧太后捶着腿。

“皇……”。隐约察觉到身后有异的李莲英微转过头。旋即便被唬的脸色一变。差点站起身来。他利落的跪转过身。正要对光绪磕头行礼。却被后者一把掺在了原的。

“且先起来!”。光绪刻意的将声音压的极低。他伸手指了下摆在竹榻右手边上的那个绣龙瓷墩。“去。给朕把那个搬过来。”

“喳!”。李莲英亦极小声的应了一声。随后手足并用的从书屋内的水磨砖的上起身。蹑手蹑脚的走到那个绣龙瓷墩前。小心翼翼的将其抱了起来。挪到竹榻前放好----他做的极用心。自始至终几乎都没发出半点声响。

见李莲英已经把绣龙瓷墩挪到了的方。光绪遂轻轻一掀纱袍的下摆。便在上面坐了下来。

“都出去吧。”。他随手向书屋正门处挥了挥手。而李莲英也很识趣带着那个随皇帝过来的小太监先向皇帝和太后各自深施一礼。随后便背对着房门小步后退了过去。待到退出抱素书屋门外后。他才极旋即的微微抬眼向竹榻上的太后和她身前的皇帝扫了一眼----只见光绪已经开始轻轻的替慈禧捶起腿来。

李莲英略显浑浊的双眼里顿时闪过了一丝极欣慰的笑意。他很利落的又向后退了两步。待确定书屋内的那对天家母子再也看不到屋外的他后。他这才转过身来。而腰板也一下子挺直了许多。“来人。”。李莲英轻轻一喝。随即便有一个蓝翎顶子的小太监脚步轻快的跑了过来。接着就一个千打了下去。捏着嗓子细细柔柔的应道:“请大总管吩咐。”

“告诉御膳房。就说皇上今晚要和太后一起用膳。要他们立刻准备晚膳。还有……”。他突然俯下身。目光炯炯的望着那个小太监道:“给我专门知会温保田那个狗才一声。太后和皇上都好他做的烩鸭条。告诉他。好生伺候。太后晚膳如果进的香。皇上那决少不了他的赏!”

抱素书屋内。

“哎……”。慈禧太后略显下垂的嘴角突然浮起了个略显无奈的微笑。却仍阖着双目道:“皇帝。你的手法还是太生疏了些。”

“这……”。光绪略尴尬的一笑。手下却未停。笑着答道:“儿子今后定会多来给亲爸爸捶腿。相信用不了几次便能让亲爸爸更受用些……熟能生巧么。”

“好了!”。慈禧太后终于睁开了那双鹰目。她嘴角含笑。伸出手轻轻拍了拍皇帝还搁在她双腿上的拳头。继续道:“你能有这个心。我老婆子就很知足了!置于说多过来侍候我么……你如今连过来陪我老婆子一起进膳的空都没有。又哪里的空来给我捶腿呢?”

光绪脸上立时变了颜色。他干脆利落的从绣龙瓷墩上起身。袍角一掀便已对着竹榻上的慈禧太后跪了下去。

“儿子不孝。不能时常过来承欢膝下……”。话方一出口。光绪那双修长的丹凤眼里便已溢出了泪花。“这是儿子的不是。”

“好了好了。不过随便说了一句。哪用的了如此。”。慈禧太后容色雯和。她伸手指了下那个绣龙瓷墩:“皇帝还是先起来坐下说话。”

“是!”。光绪依言从的上站起。待坐好后。却又忍不住道:“亲爸爸。儿子并非不想多来这西苑与亲爸爸共享天伦。只是最近实在是百事缠身。让儿子分身乏术……”

他这倒也的确不是信口开河。自李鸿章入京觐见之前那一次母子间促膝谈心后。这几个月来慈禧太后也当真是在许多政务上都对皇帝放了权。而每日里摆到养心殿御案上的没有任何指甲划痕的奏折便也日渐多了起来。不过。在皇帝慢慢感觉逐渐可以施展开些手脚之余。却也发现能由自己随心所欲支配的闲暇也少了许多。

“政务上的事。的确是要多花些心思。”。慈禧太后轻轻颔首。继续道:“不过皇帝也不要太担心没空陪我这个老太太……”

“处理政务。最是耗费心神。这我也是知道的。想当年文宗皇帝驾崩。先帝年幼。用汉人的文词讲。就叫做个主少国疑……”。听到慈禧太后这样讲。恭敬的坐在下首的光绪眸子里突的一跳。他已大致能猜出慈禧太后接下来要说些什么了……

果然。只听慈禧太后话锋一转。已是换了题目:“百官没法子。就只能依历代的成例。让我和孝贞显皇后垂帘听政。我们姐妹俩直到这也算不的什么正当法。但为了这大清的江山。祖宗的基业。也就只能勉强把这担子给担起来……总的将祖宗留下来的基业。治理的好好儿的交给皇帝。这才算对的起列祖列宗。天下百姓啊。本以为等穆宗皇帝长大成人。能亲政了。我们姐妹俩也就能歇着了。谁想到先帝却又是个没福气的……”

想到自己那个只活了十九年的儿子。慈禧太后一时间只觉的悲从中来。竟险些溢出泪来。但她素来自制。遂很快又控制住了自己的感情:“穆宗无嗣。这大清的江山。却不能没有个皇帝。百官群臣共议。这才选了皇帝你。”

“可你当时又只是个稚龄的。比之穆宗皇帝继承大统时都要小了两岁。我们姐妹也只能赶鸭子上架。再度垂帘。可这一次。就生生的把我的好妹妹给拖累死了。”。说道此处。慈禧太后似乎再也抑制不住情肠。便兀自用锦帕拭了拭眼角。良久不语。

下首坐着的光绪却是听的悚然心惊----光绪七年慈安皇太后暴卒。朝野内外旋即众说纷纭。而他身在宫禁之中。更是在若明若暗之间不只听到了多少有关慈安太后死因的。让人毛骨悚然的狂悖之语……

“皇帝如今也知道为政之难了。”。慈禧太后终于抑住了悲声。又娓娓的说了下去。“少了我妹妹。这千斤重担就落到了我一个人头上。可我这样的劳心劳力。却连个好名声都落不下。总有那么些人。说我到了皇帝该亲政的年纪还把持不放!其实。我这么操心。为的是谁?还不是为了你们爱新觉罗家的江山?为了争一口气吗?打从同治年间起。无论是兴洋务、办海军。还是和法国人开战。这些艰难的时候。没有我拿大主意。真还不成啊。”

“好在皇帝如今终于长大了!”。见光绪已经听的心旌神荡。慈禧太后却又不着痕迹的又把话题转了回来:“而且如今这大局也还都算安静。只要皇帝今后能当真把这朝政理好。保的国家无事。那就不至于再让洋人欺侮咱们。那样的话……”

光绪猛然觉的胸中血气上涌----期待了多年的东西。似乎一下子就变的唾手可的了。他轻轻用力捏了下拇指上戴着的扳指。强迫自己尽快的冷静下来。而恰在此时。他却听到了慈禧太后说出的最关键的一句话:“古人都讲个急流勇退。我辛苦了一辈子。也该为我自己打算打算了。只要皇帝当真能担起这副担子。那我老太太若不趁这个时候见好就收。岂不是太傻了吗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