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淞作》清苦:形容冬天山峰的冷落。商略:商议、计略。作者以感时伤事之情,写寒山寥落之境,“清”、“苦”二字用拟人手法,气氛苍凉。以“商略”一词写出雨意浓酣,垂垂欲下,形象生动。
●白晓惨成夜,瓦口生飞涛。
宋?李觏《雨中作》白晓:白天。惨:通“黪”,形容阴暗。瓦口:指屋顶的瓦边。从侧面写暴雨,从远景写到近景,形象生动。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宋?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廿五日夜大雨之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写大雨后庄稼复苏的生机,突出了“喜”字,体现了诗人的劳动人民感情。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宋?翁卷《乡村四月》山原:山丘、平原。川:河。子规:杜鹃鸟。写江南乡村的山原新绿,白水茫茫,梅雨烟笼,子规声彻的初夏景象,语言明丽,风格轻快。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
宋?史达祖《绮罗香?春雨》一场春雨制造了寒冷,侵袭着花儿;烟雨蒙蒙,笼罩柳树;无边无际,偷偷地把春天打发走了。整首词咏春雨,这是开篇的几句,先摄住了春雨之魂。
●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
宋?史达祖《绮罗香?春雨》粉重蝶:微细的春雨使粉蝶觉得双翅沉重。泥润燕:燕子趁泥土润湿,衔泥营巢。从侧面烘托春雨,蝶“惊”而“宿”,燕“喜”而“归”,用字准确、细腻,紧扣春雨特点。
●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宋?陆游《南定楼遇急雨》境界开阔雄浑,较“山雨欲来风满楼”更胜一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江南地区农历五月黄梅成熟的季节,雨下不停,俗称黄梅雨。“家家雨”未必好,“处处蛙”却很可爱。两句通常被形容夏初景色。
●溟蒙小雨来无际,云与青山淡不分。
金?周昂《西城道中》蒙蒙细雨无边无际飘来,淡淡云彩几乎和青山分不开。
●清风破暑连三日,好雨依时抵万金。
元?王恽《过沙沟店》难得依时好雨,破暑清风。
●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元?冯子振《鹦鹉曲?农夫渴雨》玉虹:彩虹。甘霖:久旱后下的雨。闲云:不成雨的云。前两句写残霞截断彩虹而下不成雨,后两句写盼望下雨的急切心情,连闲云也死死盯住,可见盼雨心切。
●拂虹霓,模糊老眼,还当作上天梯。
明?金銮《黄莺儿?新霁》江南水乡雨后初晴,作者因老眼昏花,用手拂拭彩虹。语意相关,用虹霓比作虚幻的仕途,熨贴生动。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明?李攀龙《广阴山道中》雷声如千座高山崩落,暴雨象万个高峰移来。写山中雷暴,蔚为壮观。
●燕子巢边泥带水,鹁鸠声里雨如烟。
明?沈明臣《萧皋别业竹枝词》鹁鸠:鹁鸪。描绘江南梅雨季节的潮湿景致,写得有声有态。这也是一种物候记录,具有农业气象价值。
●斑竹一枝千点泪,湘江烟雨不知春。
清?洪升《黄式序出其祖母顾太君诗集见示》斑竹:有斑纹的竹,又称湘妃竹。传说舜崩,湘夫人啼泪挥竹,泪痕如斑,故说千点泪。千点泪又状烟雨连绵,使湘江不见春天。
●连夜深山雨,春光应未多。晓看洲上草,绿到洞庭波。
清?恽格《晓起》未多:不会增多。洲:水中的陆地。前两句,写夜雨时诗人的心理揣测;后两句,写拂晓时见到的出乎意料的草绿连波春意盎然的景象。虚实结合,跌宕生姿。
●独坐西窗下,萧萧雨不成。芭蕉三两叶,多半作秋声。
清?钱林《偶成》这是作者十五岁时之作。写风动芭蕉,以表秋怨,颇有意境。
●一雁投下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
清?查慎行《登宝婺楼》上句写大雁向天边疾飞避雨,下句写暴雨骤来万山如在雨中浮动。
●飞来山雨,满船凉翠吹入。
清?陈澧《百字令》写夏日风雨,把山峦葱翠清爽之气,写得极为生动。
●晚来新霁,一星云外犹湿。
清?陈澧《百字令》新霁:刚好雨止。雨后云水之气弥漫,天星似仍为雨沾湿,想象奇特。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
清?梁启超《太平洋遇雨》亘:连绵不断。二洲:亚洲、美洲。太平洋东接美洲,西接亚洲。浪淘天地:形容雨和浪将天地淘洗干净。作者在变法失败后流亡美洲,诗句依然表现其继续奋斗的精神。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