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网文创作技巧> 正规武侠小说的写作方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正规武侠小说的写作方法(1 / 2)

 在回顾了大武侠时代众多成功作家的写作特点后,也许有的读者会萌发出一个念头,那就是总的来看,这些作家的水平究竟如何?究竟用什么标准,才能够最简单、最迅速、最方便、也最准确地评判一个作家的本身智力水平?

九头鸟在此提出一个“九头鸟作家水平定律”:作家本人的真实智力水平,与其作品中二流人物的智力水平最为接近。[燃^文^书库][www].[774][buy].[com]【更多精彩请访问】同时,九头鸟还要特地申明,此定理不但适用于正规武侠,而且适用于几乎所有类别的文学作品。

为什么采用这个标准?因为在中,第一级别的主角,无论是正面主角还是反面主角,都是被作者所极力美化过或丑化过的。经过如此刻意、强烈的夸张之后,其所表现出来的形象自然失真很大,不好被用作判断标准。至于三流或三流以下的人物,往往很多都是被作者随手拿来凑数的,也不太好用来作为参考标准。而唯独著作中的二流人物,乃是处于“过”和“不及”之间的一类人物,自然最有可能反映作者的真实水平。

二流人物的作用,说穿了其实就是衬托一流人物,并连带着撑起整个剧情。如果说一流人物是人的脊梁、船的龙骨的话,那么二流人物就是人的肋骨、船的辐条。一般来说,对于二流人物的写作,作者们既花费了一定的心力,但又无法花费太多。因此,这些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的二流人物,常常成了与作者心头最自然直通的宝贵桥梁,自然也就为读者们提供了识破作者本质的最佳手段。当以后读者们看到有的中主角简直就是天仙,可二流人物的水平却根本就是白痴时,那么就可以会心一笑,明确知道这位作者的真实斤两。

九头鸟虽然只能列出提出此定律的原因和动力,但却无比确信它不仅仅是一个猜想,而是一个真正正确、永远经得起考验的定律。从今之后,世界上每出现一本书,世界上每出现一位读者,这一定律就将得到一次印证;无论在作家们的著作中有多少迷雾,只要读者们牢牢把握这一定律,必将能轻而易举地刺破作者的用心。

四。九头鸟龙骨写作法

九头鸟曾经在自己已出版的第一本书《青蛙•恐龙留学记》的最后感叹,大武侠时代过去之后,当今武侠作家们大都要么文笔太差,要么情节太差,要么结构太差,其作品实在让人难以下咽。因此,九头鸟在求人不如求己的严酷形势下,终于只好赤膊上阵,亲自裸奔一次,自己来写上一部武侠。

但是说实在话,写长篇实在是太辛苦了,至少远远不如看快乐。想象一下,当别人累死累活、写得死去活来的时候,自己却爽爽地躺在床上眯着眼睛左看右看,这种感觉是多么的惬意?因此,相比之下,九头鸟毕竟还是更喜欢看的。只是在实在没可看的情况下,九头鸟才只好亲自出手,期能以其为示范,让更多的人来写。无论如何,九头鸟一个人的精力是很有限的。但如果能有一百个人写,即使每个人只写一部能够下咽的作品,那么我们不也就有一百部可看了么?

一思想定位

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回顾,完成了剖析,完成了评判,终于要论及正规武侠的具体写作方法了。如果说前面那所有的一切都是只需要看和想就可以完成的话,现在就再也无法回避最艰苦的一环,那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写。

首先,各位潜在作者们一定要明白,作家与读者有着根本的定位不同。如果说读者看书时,只是倾向于把自己想象成书中的主角的话,那么作为作者,就必须把自己想象成书中的所有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实乃是金庸**了小龙女,无数骂尹志平的人都指错了矛头。

作为作家,就必须有一种创世者的精神,因为著作中的一切都必须由你一个字一个字地搭起来,你无法去幻想你能只通过某种片面就可以搭起全体。因此,一个好的作家,无论他是多么喜欢其中的某一个人物或某一类人,在全书的写作上最好能做到一种“中立”。这种中立就是指,要象描写正面主角一样,去极力设想二流人物和反面人物的智力水平;主要只通过描写篇幅的长短、出现的次数,来区分一流人物和二流人物;主要只通过行事的立场、时间的性质,来区分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除非是为了个别搞笑,不要将二流人物或反面人物写得过于愚蠢和白痴,否则只能暴露作者本人是白痴。

九头鸟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大规模控制博弈论。如果借用一些控制论、博弈论的术语,那么一个好的写作态度,就是尽量运用多步博弈论的精神,多多设想合作双方或对立双方的利害关系,为他们各自选取最佳策略,并尽量只通过这些最佳策略,来构成此所要达成的故事主线。这样的话,整个将会给人一种所有人都是强者、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所有人都在理性追求最大化自己利益的表象,因而必将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当然,这只是最理想的情况,实际中很难、或者说根本不可能绝对如此。但无论如何,越能靠近这种指导思想和写作态度,那么所能写出的作品,也就越容易赢得读者的敬佩、认同乃至沉迷。

二九头鸟龙骨写作法

在端正了这一基本态度之后,就可以用九头鸟在《万王之王》中所示范的“九头鸟龙骨写作法”了。这一方法的基本过程,其实就是八个字:“先写龙骨,再写肋骨”。具体来说,则是:先写一个基本的提纲,列出所有主要的事件,其文字长度最好能达到或超过你企图写的作品篇幅的百分之一。然后只闷头写第一主角的所有主要事件,所有与之不直接相关的人或事物都根本不理,而且中间坚决不修改。在第一主角的所有主要事件齐备后,再从头开始横向扩充和丰富,让每一个二流人物成为一根肋骨。在肋骨都搭好后,让每一根肋骨都成为其邻域的新龙骨,接着编排更小的骨殖结构。接下来,再一层层运用此法,一直细化到血肉细节。

到了最后,再把所有的人物的名字都画在一张纸上,任意在二者之间连线。然后,就应当努力为这些线赋予不与已定下的关系相矛盾的关系,备选关系可以是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夫妻、情人、师徒、拜把兄弟、闺中姐妹、仇人、暗恋者变态、同性恋……等等等等。同时,努力为同一根线赋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关系,最好还是对立的关系,比如既是情人,又是师徒,最后还发现是亲兄妹,终于双双沦为变态(哈哈)。

龙骨写作法的根本精神,是模仿建造轮船的基本步骤。要造轮船,不能一截截从前朝后造、然后焊好,而是要先铺设龙骨,再铺设两边的“肋条”,然后再焊接船板、精化整体。

要写大篇幅的,其势便如造**一样,最好也要努力先写主干,再一点点细化。由于第一主角的事迹一般贯穿全书,如同造船时先铺的龙骨一般,此写作法才被如此命名。

熟悉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读者可以会觉得,九头鸟龙骨写作法,其实不也就是一种编程思想么?没错,写书其实就是一种文学编程,其唯一的重大不同,只是此程序的编辑器、编译器和执行环境是人而不是电脑。如果我们仔细看一看大武侠时代的作家们写书的风格,就可以发现,梁羽生、金庸和古龙,根本就是三个文学程序员。

梁羽生是一位精通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的文学程序员。他的书从高到低层次分明,处处都是上一层次的大函数调用小函数,结构丝毫不乱。但各部分由于主要都只是服从于直上直下的关系,导致各程序块间横向、斜向的自主性联系比较少。反映在其作品中,就是书中人物井井有条,结构也很分明,但整体似乎略缺某种“灵性”。

金庸则是一位精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的文学程序员。在他的书中,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一个对象,无数的对象既有内在的层次,又在彼此间有众多的有机联系。表现在其作品中,就是其书中的人物和事件都象是活的一样,似乎有自己的生命,能够自主地去与别的部分联系。

至于大侠古龙,遵循其一向剑走偏锋的风格,所精通的不二绝学乃是编程中最被人所戒惧的“goto”语句。其能够大量运用这种无条件跳转语句而不糊涂的本事,正是其作品永远奇峰迭起、转折突兀、而且让别人极难模仿的原因所在。

其他的作家,大都也可以被归于这三大类编程。但是,他们在写作功力、对编程思想理解是否深入上面,有很大的差别,有的甚至根本就是完全跟着感觉走,以作坊式的风格乱写一气,完全不懂也不顾“结构”在长篇文学中的重要性。

九头鸟龙骨写作法的基本路数,乃是最接近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但只要能够细化得好,那么其所得到的最终结果,却是面向对象的作品。这也是对应于编程中的思想:结构化其实是所有大型程序设计思想的根本基础,只不过基于一些内外联系方式的二级差别,也才产成了别的不同名字。无论我们最后想要把书写成什么样,如果不从这一基础入手,那么一旦篇幅加长、规模过大,整部书的结构就会一团糟,观之直欲作呕。

很明显,龙骨写作法不太适合那些喜欢即兴连载的作者。九头鸟很不愿意去以即兴连载的方式写书,即使以后看起来象是这样,其实九头鸟也肯定是已经彻底完成了主体部分(至少是全部构思已经非常明确),只差点睛之笔、重要细节、前后伏笔和暗示、文笔、语气、不同主角间感情轻重等等修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即兴连载的写作方式,往往会导致作者同时受制于自己、读者、出版社、经济状况和思维状况,非常容易导致作品的后面部分成为专凑字数,最终前后脱节,难以成为一个整体。如果真出了那样的东西的话,九头鸟会比读者更觉得恶心。既然九头鸟指点作家,激扬文字,那么自然也不想自己的作品在被别人激扬之时,显得太过难堪。

三四大规范

指导思想常常过于苍白,要真正执行好,往往还需要一些具体的行为规范。下面九头鸟将以一些具体的建议,来作为龙骨写作法的注解、延伸或补充。

首先,什么是龙骨写作法的终结标准?也就是说,要细化、精化到怎样的程度,才能说龙骨写作法可以圆满结束,作品可以拿出去见人?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首先明确该怎样评价一部的水平。我们已经知道,可以用书中的二流人物去评判作家的智力水平,但究竟该如何评判这部武侠本身的水平?作家的水平与该部作品的水平,这两个主题虽然有很大的联系,但又并不完全相同。

九头鸟自认想做个实在人,不愿象很多那样老说虚伪话,因此在这里就直说了:九头鸟认为,要评论正规武侠本身的水平,主要就是评论该作品在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中,男主角武功是否足够高,女主角是否足够美,以及故事情节能否让人在觉得博大的同时,还感觉到新奇、生动、严谨和令人难忘。

因此,一部作品要能被拿出去见人,首先要能够被拿出来面对作者自己。为了避免“老婆总是人家的好,孩子总是自己的好”这一弊端,作者应该尽量以一种“中立”的心态,想象此作品如果是别人、甚至是一个自己看不起的作家写出来的话,自己将会怎么样评价?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你都不得不承认它可以坦然面对你,那么它也就可以面世了。

九头鸟无法为大家制定觉得“坦然”的标准,因为每一个人的学识、眼光、水平、脸皮都有太大的不同。但是,九头鸟可以说,现在世面上有很多的武侠,其作者本人是在明知其无法坦然面对自己的情况下,依然拿出来出版的。也就是说,如果这些作家有基本的脸皮的话,世面上的垃圾能减少百分之九十还不止。因此,如果你在写书时能够认真遵守这一终结标准,你就已经为世上减少垃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此,九头鸟代表读者们感谢你。

第二,武侠虽然主要是长篇著作,但其实质依然是和普通的记叙文一样,其构造不出四大主要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关于如何选取这些,九头鸟有一些建议,希望各位作者在对写书还不太熟悉时参考一下。如果你已经成了老手,自然不必拘泥。

1时间选取

有一句废话就是,通常来说,武侠的时间最好应被选取在“比较明确的古代”,特别是“成熟的冷兵器时代”。不要太小看这一句话,因为大侠梁羽生可能就没能完全做到。

一般来说,武侠环境应该是没有枪的环境,因为在有枪的背景里,那些打来打去的人物容易显得非常“蠢”,连带着作者也会显得极为弱智。

从世界范围来看,一般认为十六七世纪枪械类物品开始成熟,从这时起,写武侠就容易让人觉得底气不足。十八世纪以后的年代,更是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碰。但是,武侠的年代如果太靠前,也同样不太好控制。这是因为,那个时候历史上的许多兵器还没出现,许多成语、典故、传说人物等等也还没出来,引用的时候往往需要小心一些。因此,对这一规范,九头鸟选用的描述词汇是“成熟的冷兵器时代”。通常来说,主要就是指自秦汉以后,到宋明以前,特别是唐和宋。

但是,又一个重大的问题是,中国的民族精神从宋以后就呈现衰退的趋势,太靠后的年代容易让人觉得气闷。就九头鸟个人来讲,不喜欢在大萎靡的环境中去寻找小**,更不愿去把蛮族君主都吹捧为圣人,让人觉得我们自己的民族就理所当然地应该高高兴兴去被其统治。九头鸟个人认为,一个人应该去面对失败、弱小的历史,但是不应该去以这种年代为主要的娱乐。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既有过强大,也有过弱小;一个正常并且不自虐的人,应该更喜欢通过怀念和描写自己强大、光荣的时代来获得娱乐,而不是喜欢去通过描写自己的衰颓和异族的兴盛来获取快感。无论是写还是看武侠,既然主要是为了娱乐,那么也就应该遵循这一原则。

就九头鸟个人来说,更加喜欢唐以前的环境,特别是汉代以前,乃至春秋战国时代。如《万王之王》这部示范,就是以春秋时期“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为历史原型的。

由于春秋时代还不属于“成熟的冷兵器时代”,比如铁器在中国还未广泛应用,比如还没有纸,比如几乎还没有几个常用的典故……等等等等,许多都需要小心一些。但无论如何,只要你知道这些,那么无论是通过在文中小心,还是通过在前言或后记中申明,这些都是可以被克服的。九头鸟所真正担心的最大问题,其实是作者本人的知识范围达不到这里,对这些禁忌是在连知都不知道的情形下就触犯了。九头鸟之所以向普通作者推荐唐朝及宋朝,也是因为有许多作家已经写了许多这些年代的作品,为大家奠定了一种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感性认识。因此,大家在背景知识上可以依葫芦画瓢,怎么也错不到哪里去,即使错了也有前人垫背。

另外,描写唐宋时代的事件,由于前人的作品,许多人名、武功、门派事件都可以直接引用,能够大大减轻负担,并容易为灵感找到最初的凝聚元。但是,对于稍微知道一些更古历史的作者,即使你实在不愿意白手起家,九头鸟通过《万王之王》所建立起来的武功、门派、人物、世系,也已经足以为你提供凝聚起点。因此,你完全不必拘泥于唐和宋。

以上都是指当你想要结合一下历史的情形。对于九头鸟来说,比较喜欢将武侠结合于具体的历史年代,并将该历史年代的那些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尽量以一种平滑的方式,安插于主人公身上或者主人公周围。

但是要做到这种结合,作者本身需要有起码的文史修养,很多时候这不是短期内能突击提上去的。如果你发觉你要做到这一点实在太过困难,那么建议你干脆放弃过紧结合历史的企图,完全依照你自己的所思所想来驰骋。这是因为武侠本来就完全可以游离于具体的历史,因为多少年来,人们脑海中早已有了“缺省”的大致历史年代。回避历史的具体操作规范是,完全不提或基本不提作品年代或朝代,也避免把读者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直接安插到其中。这样的话,你的作品就比较“安全”了。

2地点选取

通常来说,武侠中的地点主要为中国内地,最多附加一些边缘地带。有的时候,还可以包括天竺一带。这是因为,更西方的人常常本能地将中国武功理解为某种“魔法”,导致双方有时都哭笑不得;而天竺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似乎也懂“武功”的意义。九十年代以来,世上有很多涉及到不同大陆、甚至不同星球上的“武侠故事”,但这些都是玄幻类,不是我们所说的正规武侠。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只要你能控制得够严谨,避免太过恶心,一切规范其实都不能限制什么。比如说,九头鸟这部书里主人公们的主体活动环境虽然是中土和天竺,但也曾堂而皇之地远涉爱琴海;其甚至还以数十万字的篇幅参与了特洛伊战争(当然,特洛伊之战的真实历史年代,其实跟书中的年代要差很远),并对后世的几大强权有重大影响。

3人物

通常来说,中的人物选取,要注意选一个自己容易任意捏的角色,最好是一个与自己性情(至少是某一方面上)有相通之处的角色。这也就是说,选人物时就要注意,不要有一天发现自己已处于不得不跟大众常识作对的境地。那样的话,很多时候事倍功半,完全是自寻烦恼,既自虐又虐人。

在选容易捏塑的角色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尽量选与自己性情的某方面相通的人物呢?这是因为任何一个正常的人,其美化自己本人的激情和能力,要远甚于他她去美化别人的激情和能力。很多时候,本能的幻想比任何硬凑出来的所谓“灵感”,都要更自然、更贴切、更美好。不要顾忌读者们过多地得知你的内心世界,因为在九头鸟的这篇剖析文章之后,你在读者面前其实早已完全透明。不论一个好作家的各部书里的主人公有多大的性格不同,其实他们都是其人性中固有的某一方面,也根本就不矛盾。既然各位作者们的皇帝外衣已经被九头鸟强行脱去了,那么何不干脆放开手脚,来一场真正的天体艺术?

一般来说,为了避免写书走神的现象,对于中男主角的数目最好只选一,否则的话不太好控制读者的感情转移。能否只用此一个主角就把大量的情节不烦不腻地串起来,可以从一个侧面反应了一位作者的真实水平。大家仔细想一想,即使牛如金庸,他那么多部中,也只有一部《天龙八部》是多主角的。因此,当你有了多主角的冲动时,请先冷静一下,细想一下你本人控制能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利弊得失。

另外,女主角的数目最好选在二个和四个之间。这是因为爱看武侠的读者,现实生活中往往不太会去追求女生,导致他们的爱情幻想无法象情圣们那样去通过现实来满足。因此,他们舒缓心理幻想的方式之一,就是去把自己想象成为书中的男主角,从而如红楼梦第一回中被警幻仙子所点明的那样,“意淫”一番。

这个理由只是说,女主角数目不能太少。那么其数目是不是越多越好呢?这也不是。这是因为作家们的写作能力是有限的,读者们的感情容量也是有限的。如果试图写的女主角过多,那么很多女主角其实会自动变成不是女主角,甚至所有的女主角全部不配被称为女主角,如《鹿鼎记》。所以一般来说,四个就已经是极限了,无论是对作者还是读者都是如此。如果数量太多,将会不可避免地带来质量下降。

要让四个姑娘都成为主角,其实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如果一位作者笔下的所谓女主角惊人的多,那么其实这个作家的水平往往惊人的烂。爱情本身是有着天生的排它性的,不论是对被爱者和施爱者都是如此,只不过其中的程度可能有些差别。如果一个人同时爱上了几十个人,那么这种感情配被称为爱情吗?对于被爱者来说,就更要求施爱者专一了。因此,如果要成功地写下多个女主角,其实根本就是在寻找被爱者眼中和施爱者眼中,对“专一“一词在的理解程度上的精细差别,同时还要能够努力保证让读者觉得,男主角对每个女主角都无敷衍的意思。这种走钢丝般的平衡过程,是很容易能被新写手掌握的么?

但是,写武侠的人往往也是爱读武侠的人,他们往往很少有这样的爱情体验。不是有名言说过,灵感来自于生活么?来自于现实么?当他们一个爱人都还没有的时候,要求他们去写这些多个爱人互相吃醋的情形,这现实么?

九头鸟以自己在《万王之王》中的亲身实践来告诉你,这绝对现实。没吃过猪肉,难道你没见过猪跑么?现在已经有了那么多充斥着感情戏的武侠了,只要你仔细去看,去想,去领会,去发扬,是一定能够只在想象中就全部完成对男主人公的美好爱情的,而且能够和前面几乎所有作家的写法都不同。因此,大家不要怕,要大胆地往前走,莫回呀头。

4事件

事件是武侠、乃至任何的灵魂所在。无论作者追求的是什么,真正最有力表现这些目的的手段,都永远是一些优秀事件的集合。例如,直接的容貌描写虽然是事半功倍的增效器,但要真正在读者心头烙入美的印记,最主要的却还是要靠事件本身的浸润。

写武侠事件前,大家一定要端正思想态度,千万不要还没开始就来个什么“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或是“这是来自于一个真实的故事”。真正有底气的人,应该开篇就写“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如果你把其中故事当真,请反思你的智力水准“。前者非常明显的是因为作者水平不够,或是底气不足,担心读者不相信书中的故事;而在后面的这种情况里,作者在有足够信心的前提下,所担心的其实是读者把书中的故事太过当真。

武侠中的事件,很多往往表现在争夺武林秘笈、揭穿武林阴谋等等上面,这也是最容易、效果最显著的写法。如果你有足够的能力,可以尝试一下别的因素,但最好也融入到这些简单因素中,以便令其更象一本正规武侠。

武侠事件的类别不多,有人甚至总结了武侠书中的十大典型情节。但问题是,其他爱情、历史中的情节,其实也可以被类似地总结,而且总结出来的条目也同样能不多。

然而自古以来,只描写一个“爱”字的,该是有多少?因此,不要被其表面上的范围所局限,只要你好好放开想象力,具体的表现可以千变万化,无可尽数。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