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网文创作技巧> 19:文章如何开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9:文章如何开头(1 / 2)

 91熊猫看书课堂十八:《文章如何开头》

主讲:肥羊(主编)

咱现在开始讲课

大家先别说话,等我讲完了再说,反正也不会很长时间的说。[燃^文^书库][www].[774][buy].[com](燃文书库(7764))我先说下

我说的不一定对,大家不要盲目模仿。

我的建议是,兼听则明。多听多分析~

自己能理解的就多尝试下。不能理解的,不要着急加到自己的里面。

反正日积月累,水平总会一点点提上去的。

现在开始说正事了

最重要的就是开头。我听很多作者说过,他的书怎么好怎么好。

只要挺过十几章或者几十章,后面就非常好看了。这是罪。这样的作者,扑街是非常正常的。火了才是天理难容。

让一个读者,看到三万字才能看到希望,还要让他有耐心去追,这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任务(个别文字华丽的作者除外)。

现在的书,需要的是一种快开局的模式。

让读者尽快融入你构建的世界。

接受这个世界,接受并带入主角。这样的书,才有可能大火

咱们先列几个大火书的开头。

然后分析下,这些开头具备哪些优点。

先说下最近的三江火书

《青城仙门》

青城天下幽!

青城山脉绵延百里,峰峦起伏,最高有三峰,俱是高耸入云,平日里只见白云环绕山间,不识山间真容。又因山林密布,四季常青,珍禽异兽,时有出没,景色幽险奇峻,故有“天下第一幽”的美誉。

在这幽险奇峻之下,更为有名的却是山上的修真门派青城仙宗。

青城一脉历史悠久,自早便有“十方洞天”之称,乃是仙道发源之地,历时已有两千余年,如今更是正道支柱,与昆仑、蜀山、崆峒、罗浮、华山同列六大仙门,门下弟子近千人,高手如云,声威显赫,备受天下景仰。

这一日,青城主峰,钟鸣阵阵,响彻山间,钟声歇处,便有一道道光华自山间而起,其间人影耸动,一个个大袖飘飘,器宇不凡,恍若神仙中人。

青城仙门十年一次的收徒盛典即将开始…

青城山下一小镇,名曰“青阳”,因处于青城山脉南端向阳处得名。小镇人口不多,不过百十来户,民风甚是淳朴,百姓多以打猎砍柴为生,偶尔有青城弟子下山,每每也能交换些银两,赚上一笔小钱,虽不是十分富足,倒也自在惬意。

青阳小镇虽非要冲,却是极近山门,平日常有青城弟子前来,或买些柴火,或寻些杂役。这些百姓平日见得青城弟子高来高去,带有诸多神奇,俱都艳羡不已,对于青城便有着诸多崇拜,以为得道仙家。

这是他的开头

文字十分的华丽,但是我说的不是文字,而是这些字数内,交代的事情。

地点,时间,三百字左右,交代清楚

由青城山脉转青城仙宗,再综述天下仙门六脉,最后落到一点,青城十年一次的收徒大典,由点到面

由实入虚,再转为实,最后落到一个点上

这个手法非常的洗练

各位写仙侠玄幻的可以参考下

(哪位把老黑的开头给我看下,看看丫的有这么牛叉的没有)

“这一日,艳阳当空,天空一丝云彩也无,蓝澄澄一片,好似被洗净的碧蓝宝石。

从青阳镇的方向看去,青城山如同一支利剑,直破云霄,巍峨的山体,在霞光映照之下,如同仙境一般。

“嘿,你们知不知道昨晚我在王寡妇家的草垛里看见了什么?”青阳镇本是不算大的广场上,聚集着一群孩童,年纪都不甚大,说话的这位不过十一二岁,长的眉清目秀,尤其一双轻灵的眼珠,滴溜溜的乱转。

“什么?”其余孩童被勾起了兴致,一个个都伸长了脖子。

“俺得个亲娘哎,王寡妇那好大的一张大白腚,上上下下晃悠,白花花一片,险些没晃瞎了三爷眼睛。”陈三一拍大腿,吐沫横飞,又神神秘秘的道:“你们可知她为什么晃荡?”

一众孩童瞪大了眼珠,齐齐摇头。”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主角出场。

《武灵大陆》

每个人在出生时,体内丹田处便隐藏着一个元力种子,或者可以称为隐藏着本源之力的种子。而在成长到十岁后,他们便可以参加元力种子觉醒仪式,以觉醒体内的本源之力。只要本源之力觉醒,那么,他便有机会成为一名灵师。

罗山城位于武灵大陆南部,人口大约一百万左右,这在广袤无比的武灵大陆中,只能算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城。

罗山城最出名的地方便是罗山。城因山而得名,而山之所以闻名,却是因为,这里有着罗山城中唯一的门派罗山门。

朝阳初升,破晓的晨光缓缓的将黑夜隐去。此时,罗山上,一座高达数千米的巨大山峰之巅却已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只是过,人虽然多,但却都只是一些年纪在十五岁以下的小孩。数量大约百人左右,此刻的他们,却是望着正中间的一个奇异的建筑,露出了种种表情,有惊奇,有期待,有兴奋……

这个奇异的建筑其实也不能够完全称之为建筑了,它只不过是由金、红、黄、蓝、青、白、黑、紫、绿九根巨大的柱子组成,这些柱子不知道是什么材料制成,每一根都粗达一米,高达十米。九根巨柱围成了一个面积大约一百平米左右的圆形。

这便是灵师觉醒仪式最重要的一个媒介启源祭坛!

大家看到没有,老黑的这个开头,有多机械。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人家是由小见大。老黑是他妈的一群人组队

人家三百字交代的清清楚楚,老黑连主角蛋蛋长啥样子都没写出来

就是说,青城仙门三百字把时间地点交代之后。紧接出场的主角很接地气

就是很容易让我们接受

一个有点调皮捣蛋的坏小子

嗯,写的人物要接地气,尤其是主角

读者能接受你的主角,你的书就成功了一半,开头也就成功了八成

接着看下另外一个开头

大宋西陲益州路,即是人们熟知的四川盆地。

玉带般宽而长的岷江,纵贯川西平原南北。《山海经》上说:‘岷三江,首大江,出汶山。’从先秦直到本朝,人们都将它视作长江正源。因此岷江虽向南流,但仍被许多文人称为大江东去。

此时正值桃花汛期,江水从川甘交界的崇山峻岭中狂奔而下,似乎随时有一泻千里、奔涌八方的危险。然而有了都江堰,凶暴狂野的江水,神奇的化为汩汩清流,濡养着川中大地。从那时起,旱涝无常的巴蜀之地,变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因此有人说,中国最可靠的工程,不是万里长城,而是都江堰。在诞生一千年后,汉人已经失去了长城的保护,川中百姓却依然安享着都江堰的庇佑,有肥美沃野千里、有山林竹木万顷、有蔬食瓜果之饶,有稻米鱼虾之美,处处皆有生民之乐,而无凶年之忧,皆出自它的福泽。

~~~~~~~~~~~~~~~~~~~~~~

时维三月,南去成都百八十里的青神县城外层峦叠嶂。一山山、一岭岭,沟壑幽深,烟云霏绕,尽是青竹遍布,铺碧叠翠。春风拂过,绿浪起伏,万竹成涛,罗烟变幻,气象万千,令观者宠辱皆忘、飘然欲仙。

远近闻名的石湾村,便坐落在这漫山遍野的竹林之间,四周青山环抱,村东有一大湖,湖水常年清澈如镜。

充足的竹木和水源,使石湾村具备了烧制竹炭的条件。大宋朝北方用石炭,也就是煤,南方多木炭,而蜀地则多用竹炭,用当地巨竹烧出来的炭,易燃无烟耐久,深受城中居民的喜爱。

湖边散落着一个个丈许高的炭窑,说明这里的人们,没有辜负自然的厚赐。事实上,这个村子烧制的竹炭,在整个竹海都是顶级,不仅在县城、在眉州城有销路,甚至还有成都的商人来采购,自然富足。

在这样一个似乎与愁苦无缘的乐土中,却隐隐有低低的哭啼声传来……

仔细寻觅,这声音乃是从湖东边最大窑场中发出。正值午休时间,窑场中静悄悄的,方能听到,声音出自西北角落的一间窝棚里。

这间拱形的小小窝棚,以竹排围墙,草席为顶,且破败失修,仅能容身,不遮风雨,与村里粉墙黛瓦的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

透过虚掩的房门,可以看到里面除了一张充作卧床的竹板,没有其它任何摆设,当然也摆不开什么家什。一个瘦小的男孩躺在竹板上,身上盖着薄薄的被单,双眼紧闭,面色惨白。另有一大一小两个男孩,趴跪在榻边。大的看起来与躺着的差不多,紧紧抓着他的手。小的只有三四岁的样子,只知道趴在那里哭,一边啼哭还一边用带着蜀音的官话反复道:“三哥哥醒醒,小六不吃炊饼了……”

他啼哭不住,听得另一个男孩心如刀割,泪珠子在眼眶眶里打转,使出吃奶的力气攥住那只手,生怕躺着的人消失一般。

这一攥不要紧,便听到微弱的一声呼痛,两个孩子一下瞪大了眼睛。

候了顷刻,床上的那位终于缓缓睁开眼,瞳仁慢慢聚焦之后,看了看两个孩子,竟忍不住笑了。虽然虚弱无力,他还是乐不可支道:“谁家大人这么不着调,以为自己是牛魔王,把孩子整成,咳咳,红孩儿?”

他的口音怪怪的,说得又含糊,两个孩子没听懂,却浑不在意,小的那个一下就扑上去,抱着他的脖子蹭啊蹭道:“三哥哥,你醒了……”大的那个也不再一脸苦大仇深,一边抹泪一边笑,瓮声瓮气道:“三哥,你可吓死我们了

这是三戒的《一品江山》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跟惊破大明的开头比较下

惊破大明的开头:

妈的,怎么这么吵,让不让老子睡觉了!唐卡模模糊糊地睁开了眼睛。

作为南京军事学院指挥系二年级的高材生,一向心高气傲、霸气十足的他今天居然在众人关注的全景模拟对抗中输给了大一美女新生江一琪。

想想自己一进学校就是万女偶像的酷霸,一贯说一不二,从来没象今天丢人,气得他一回宿舍就用枕头蒙住头,谁想刚眯着就被吵醒了。

怎么突然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到处是钟鼓齐鸣的声音,满眼是黄色和白色的饰物,幔帐连天的。

这奏乐声怎么听上去这么悲伤?跟有人要死了一样!

好象真的在出殡,前面一堆男男女女对着一个黄箱子三跪九叩、嚎嚎大哭。

居然还有黄色的棺材?死的难不成是皇帝?

人群中忽然站起来一个人,用一种唱美声的咏叹调:“吾皇啊,九天紫微星下凡之隆庆陛下,为何弃吾等而去啊!悲哉吾皇,戚哉吾皇!”

正在细想古文的意思,这个人突然带着大家朝自己这个方向来了!

来得真是太快了!

这人个子很高大,一把就把唐卡抱了起来,把他头上戴着的白色孝带扔到了地上,然后把他架到了一张大椅子上。

这个人向后退了一步,从旁边一个太监手里接过一道黄布,大声念了起来:“奉天承运,皇帝遗诏。今将大统之位传于太子,三皇儿朱翊钧。望卿等重臣以国家社稷为本,奉吾儿翊钧如奉朕。吾儿翊钧,依三辅臣高拱、张居正、高仪并司礼监冯保辅导,进学修德,用贤使能,无事荒怠,保守帝业。钦此。”

念诵刚完,“呼拉拉”,在场的所有人全跪倒了,山呼万岁。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