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第一句中没看到故事和人物,就只好品其语言了。对第一句或前三句的判断,标准就是我给自己总结的“对语言的要求”。如能达到高级要求,即使犯些语法修辞的小毛病,我也能接受。呵呵,天才可以犯错误。如果语言无甚特色,还有一些小毛病,那我就不看了。
既能进入故事又富有文采的开头,是令人惊喜的。比如阿燃的《寄生花》。如果上述两方面都不行,是否继续就看当时忙不忙,心情好不好了。当然,这些都是不靠谱的。
如果继续读下去,我就在找故事和人物,看是否达到“点穴、亮剑、挥棒”的效果。如果出现下列情况,那就不看了:
(1)情节有人写过,似曾相识;
(2)人物格调不高;
(3)情节和人物吸引力不够:为什么吸引力不够,容当细论。
其实,本文开头的前两句,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第一句的“人”指的是“某人的一生故事”;第二句中的“人”就变成了“站在你面前具体的这个人”。所以,第三句就显得类比不当了。
如果是别人写的文章,我就会想:这个作者头脑不清,下面可以不看了。之所以还把它放在开头,并不是敝帚自珍,而是想说明,这样的段落必须砍掉。如果哪位读者觉得本文还有些价值,打算看第二遍,我将怀着感谢的心情荣幸地建议:请从第三自然段开始。
固定链接评论(9)()圈子有奖举报
我对严肃的几点偏见
2007-12-0713:24:57
标签:文学\/原创
严肃,个人看法,这个概念还是可以用来讨论的。
相对于以讲故事为主要诉求的通俗,严肃,在结构、语言、主题方面的追求更突出一些。
评价一部严肃,个人感觉,有三个点比较重要:
(1)创造而不是模仿,
(2)由刺痛获得慰藉,
(3)请给我一点深度。
创造而不是模仿
语言或叙述技巧上的创造,是最容易被读者和批评家辨识到的创造。在语言方面,伟大的作家都有自己的独特面目。
有一些作者的语言很见功力,根据我有限的经验,那些能被称为“伟大“的作品,无不在情节编织、人物塑造、主题挖掘方面有突出表现,相比之下,语言上的创造和突破,次要而又次要。
最重要的,也许是人物的创造。即便是通俗,的时候,我们被情节牵着往前奔,体验着作者的深刻与激情。多年之后,这些我们都忘记了,记住的是鲜活的人物。
也可能是一种情感的体验。人物我也会忘记了,但当下的那种体验,多年之后仍然回忆得起。
这个道理,文学理论书上都有,我就不饶舌了。我要说的只有一点:赝品不是艺术。
如果是造武器,仿造出来的也好用。造艺术品,模仿之作就是习作,算是爱因斯坦的小板凳。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