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网文创作技巧> 高手详解剧本与小说写作流程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高手详解剧本与小说写作流程3(2 / 2)

美国有<迷失>,中国就拍个<末路天堂>。美国有<六人行>,中国就拍个<都市六人行>,美国有<丑女贝蒂>,中国就要拍个<丑女无敌>。看着倒是挺热闹,学习热情也很高。但是每次抄人家都抄不好。画虎不成反类犬。

这些年能够看的上的编剧也就是个宁财神和兰晓龙了。每人也就那一部片子可看。其他的好剧本再没有见过。顶多也就是个及格的作品。当然绝大多数都是些连及格都谈不上的弱智东西。最弱智的还要数那些充满荧屏的弱智武侠剧。弱智情景喜剧。弱智偶像剧。

我在心里给中国的编剧打了个分。从整体来说,中国编剧群体的智商水平在十岁以下。离成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许我们这一代观众是等不到那天了。

有些东西中国不可以演,这一点我承认

但是武侠剧可不可以演?情景喜剧可不可以演??偶像剧可不可以演???

中国的文人们一边连个像样的武侠剧都写不出来,连一个像样的情景喜剧都写不出来,连一个像样的偶像剧都写不出来,一边还在抱怨“有些东西不能演”

我问你,就凭你只能写弱智武侠剧。只能写弱智情景喜剧。只能写弱智偶像剧的本事,我凭什么相信有些东西能演了,你就能写出好剧本来?????????

我还是那句话:中国的文人历来低能,惟一擅长的就是给自己的低能寻找借口

编剧能决定哪个剧本能拍,哪个剧本不能拍吗?

那些认为在限制范围内还能写出好东西来的人,纯粹是无知,你写个给大家看看。

这就像人家外国的编剧是在院子里,想跳多高全看自己的能力;而中国的编剧是关在地下室里,你能跳的高度就是房间的高度,在这个范围里你随便跳,不排除偶尔灵光一现能弄个小范围的“经典”来,但就这么大的空间,你能有多少潜能可挖?

你要是想跳的再高,那就只能一头撞天花板上,不死也得残废。

无论国内的编剧还是国外的编剧,都是职业

什么叫职业你们应该明白吧,就是打工的,

打工的什么样你们应该明白吧,就是老板让你干什么工作你就得干什么工作,不然谁发工资给你?

我们拍了很多的武侠剧。也有很多的武侠剧的资源。但是没有拍出一部能震撼人心的好片子。主要是没有抓住问题的核心。所有的武侠剧都只想着在故事上找出路,在武打设计和特技效果上下工夫。没有去关注什么东西才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什么东西才是能够真正让人记忆和思考的。是人性的东西。

我们的电视剧正是缺少能真正直击人心的东西。缺少对观众的挑战。把观众当成也和写剧本的人一样弱智的消费者,而不是把观众当成对手。那么永远也拍不出好东西。

低估观众智商的人只能比观众更弱智。

说实话我对中国的电视剧是实在看不下去了。我正在想着写个武侠剧。内容抄迷失,结构抄七武士。七个身份不同,经历不同的人偶然聚在一起来保护一个村庄免受土匪的攻击。在这个过程中解决自己的问题,成为真正的侠客。已写了两集。只是不知何时才能写完。

我觉的这与中国的发展程度有关,中国刚温饱不久,人们还处于追求物质为主要生活目标,中国的编剧只想着怎么赚钱,没有太多经历也没有花费太多精力去做编剧,看《奋斗》就知道编剧不知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的生存状态。还有就是中国从事编剧工作的人太少,没有韩国那样全民皆编剧。

中国编剧很多白痴那是一定的,不过楼主也没必要拿美国的来比,美国影视工业发展多年,现在有资金充足,人才济济,片子好看很正常,不过美剧也不是都好看,更多弱智的片子我们看不到罢了,毕竟国内翻译的片子基本上还是经典的,垃圾片子就没人翻了

美剧这几年看了些,总体来说编剧很强,不过看多了也会觉得情节有些机械,例如每每主角危难之时总是会有高人相助,高人更有可能是追杀主角的人

编剧弱智?弱智的人能干这活吗?

本人写过两个剧本,对此编剧的苦衷有些了解,简单说几点

1,剧本情节所受限制太多。

具体不说了,强调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和谐

2,导演和投资人

工钱是投资人出的,人家想怎么改就是改吧,电影是导演拍的,想怎么拍就怎么拍吧。编剧的天职是服从

3,如何生存

编剧有地位吗?有,有名的编剧有地位,人家随便坐坐都有3,5个导演上门求稿。随便接个活儿都得有5,6位数的收入,随便一个电话都能召来十多位枪手踊跃报名。

编剧有地位吗?没,没名的编剧没地位,剧本想被录用你得改个千百遍而且还得注意市场需求清宫戏流行时你千万别写岳飞传枪战风靡时你丫也少整古装吧最后制片人甩来几百块钱说辛苦了稿纸先放我那儿如果有导演看中你的本子我会通知你配合修改下剧情的如果日后电影大卖我一定给你分红

然后一等N年石沉大海或者偶尔能看到出自你笔下的剧情在电影中上演然后最后编剧一栏却是别人的名字与此同时一笔高达好几千的“巨款“会汇到你帐上要求只有两字:闭嘴

4,广电局

我们坚决围绕在广电局身边,为全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奋斗终身!

5,资金和技术

星球大战咱也编得出来,但你有那技术拍吗?淝水大战咱也能写,但你有钱拍吗?好容易写部枪战片通过了,结果拍出来一看,那场景假得让人吐,哥们,鸡血现在还能涮火锅呢,别浪费了

这哥们说的才是正路。

六人行?不过是美式无厘头而已,广电局能让我们肆无忌惮地调侃性吗?

迷失?神鬼传说而已,你能让投资方搬架飞机残骸摆在一个热带岛屿上给咱们耍耍吗?

武侠?你想让编剧编些什么样的武侠?告诉你吧LZ,什么样的武侠都能编出来,编好后你就摆在抽屉里发霉吧。

没有美国偶像的成功,谁敢投资超女快男?《亮剑》、《突击》为什么能成功?大量的有军队背景的企业投钱啊,国家几个一精神文明工程补贴啊,中央电视台免费宣传啊,国家十亿以上的人只能看那么几个台啊。

啥都别说了,LZ,单是分级制度出来,你就能看不少好片了,至于什么时候出来,再等等吧。

还有啊,你写那什么武侠剧,我劝你别那么快写那么多,再等等,或者先拿个梗概什么的找找投资商再说。

写主旋律也可以写出好故事的。也可以写出感动人心的东西来的。士兵突击是主旋律吧,不可否认它也是一个好故事,也很感动人心。只能写主旋律但没收视率的编剧不是好编剧,只能写有收视率但不主旋律的编剧也不是好编剧。在中国主旋律和收视率都好的编剧才是真正有本事的编剧。

为什么大家一想起科幻,就都冲着星球大战去呢?美剧4400还有英雄是不错的科幻剧吧。看看里面那些特异功能拍起来很费钱吗?飞人用威亚就可以了。说起来这个东西还是中国的武侠片先发明的。意念移物,只不过把威亚栓在了东西上而已。身体发电这个可以合成出来吧,而且也不会太难吧。连陕西周老虎都可以合成照片。影象合成能难到哪去?成本应该也不高吧。至于预测能力,读心术,空间旅行等等按常规拍就行了。根本不需要什么高科技的设备。在我看来可能难点的就是自我恢复能力。特别是一边受伤一边复原的那些镜头,还有什么烧伤复原的镜头。电视剧和电影是完全不同的。电影时长有限制,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堆积很多的特效,很华丽的场面才能吸引人。才能够赚钱。而电视剧时长可以拉的很长,可以分成很多集。它要以故事和人物塑造取胜,慢慢赢得人心。中国为什么一直没有科幻剧应该和大家这个误区有关。一听说是科幻就觉得会烧大把的钱。其实科幻不等于烧钱。也可以省着钱来拍的。最重要的还是有好的故事,好的人物。如果中国的编剧一写科幻就都搞星球大战,搞天外来客。还想找到投资,那简直就是妄想了。

还有中国拍了那么多的武侠剧。在我看来里面都只有武,没有侠。所有的武侠剧里的大侠都是些天生杀人狂。正面角色和反面角色一样都是长剑一挥,地下马上躺倒一片。而大侠们都是面无愧色,没有丝毫的内疚和怜悯之情。他杀的可都是活生生的人啊,不是老鼠,蟑螂。现在都21世纪了。我们的电视剧还在宣扬杀人狂。这是多么不和谐啊。但是这样的片子都播出来了。你能说我们的体制有问题吗。这种片子要是放到美国该早就禁播了吧。

编剧的地位和待遇问题。在中国做编剧是难。但是如果老拿烂剧本来应付,那么编剧的地位和待遇凭什么提高?地位不是别人赏赐的,那是要靠自己争取的。

最后中国整个电视剧的制作和市场是有问题的。外国都是电视台在拍电视剧,电视台是供方。观众是需方。中国是影视公司在拍电视剧。影视公司是供方,电视台是需方。根本没有观众什么事。观众只能被动接受。整个市场主体完全乱掉了。怎么能有好的电视剧出来。

导致这种现状有一大原因三小原因。

这一大就是体制问题。

体制导致原因一,广电

广电不可能允许没有歌颂我党的影视作品问世;广电不可能允许任何没有关系网的(非圈内)人员的作品走红;广电不可能允许没有参与潜规则的人士作品流传;广电不可能不对你的作品进行和谐处理!等等广电在这里面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应该说最大功劳要记在广电身上。

体制导致原因二,盗版和被轻视

由于体制导致盗版到处泛滥,所以当代中国人根本没几个人支持原创!所有人都想尽办法抄袭他人的精华。就连帖子都是转载多过自己写!!!原创得不到保护,谁还去浪费时间创作?!!再加上体制规定导致了编剧的报酬相对国外严重偏低!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

影视圈里的人们现在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炒作”上!所以剧情可以非常白痴,但仍然会有个好卖点,因为打上XXX主演,就胜过一切好剧本!!!!!

体制导致原因三,教育问题

这绝对是体制的过错。毫无疑问!体制让当代中国人的教育都是填鸭式的,年轻人也不可能有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知道我所有的天马行空的想法都在学校被磨平了。老师告诉我,你要想继续混下去,就乖乖老实的跟着我做,不要搞特殊,不要胡思乱想,不要做个“坏学生”!!

记得看过一部美国电影。是<x档案>那个男主角大卫。布楚尼演的。虽然是讽刺美国电视剧的制作流程的。但是里面介绍了许多美国电视剧的幕后制作过程。我们知道做观众调查在美剧中是个重要的环节。从选角开始,到电视剧的名字,到拍一集来看观众反映。整个过程真正体现了观众的参与和对观众的尊重。

一个剧本会受到很多限制。资金上的。题材上的。政治上的。宗教上的。美国的编剧就容易吗?美国能让你写个美化杀人狂的电视剧而且能让你放到相当于ccty这样的大众媒体上播放吗?这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中国就可以。这么说来中国的编剧该是全世界最幸福的。

还有人觉得一搞分级就可以把中国编剧的弱智治好似的。我看未必。美国的编剧也是想着让自己写的故事能够让大多数人看到的。那他要是写个限制级的剧本就意味着他写的故事的播出时间,播出范围,受众面将会变的很小。那他的待遇也就意味着会降低很多。有谁会那么傻专写限制级的东西,有钱都不去挣?

如果我们仔细来分析美国的电影分级细则,其实美国编剧的限制并不比中国少,有些方面甚至比中国还要严格,严厉。

前两天看了<集结号>,戳戳受那么多人追捧的冯大导演和该片编剧的痛处。讨论仅限导演与编剧,不涉及政治,请阅者不要搅和进与***相关评论。

整个电影故事情节上有头重脚轻的感觉,剧情很不连贯。大篇幅内战,突然就跳跃到朝鲜战争,再跳跃到战后复员,前后跨越近十年时间。电影改编自<官司>,编剧似乎想把整本书都排出来,可惜力不从心,想什么都交代清楚,结果拍出来的片子就很唐突。想拍的东西太多,但编剧和导演取舍不当,所以影片拍的有点乱。

影片刚开始部分的攻城戏,完全是吊观众的胃口,想让大家立马被影片吸引,但有点过于泼墨,导致大家产生一个错觉:<集结号>是一部战争诗史片,而且会认为这种惨烈场面会贯穿整部电影,让大家接受战争洗礼,知道烈士的伟大。谁也没想到影片后半部被拍成刻画男人情感的文戏。个人觉得这个引子虽然不能说是失败,但是已经无意中把整个片子的基调定了,再拍后半部的文戏就显得不合适。顺便说一句,战士标准的持枪动作感觉很做作。

引子结束,开始接受狙击任务,做了简单的交代后,镜头又迅速切换到战场。这部分持续了约30分钟,场面明显感觉到导演无法把握,拍摄的角度和手法显得凌乱,让观众没有一个很好的方向感,拍到爆坦克的时候情况更明显。如果场面再延续10-20分钟,基本上会拍砸掉。没拍出男人面对死亡时的凛然义气,那种为了战友慷慨引颈的豪情,没拍出坚守阵地的诚信。缺少特写镜头,只能用残酷血腥画面渲染战斗惨烈,只能机械的报死亡人数,只能无病呻吟的讨论撤退还是坚守。最后用整个整地的灿烂爆破结束。爆破效果是好,但没挖出内涵来。而且个人认为拍出敌人进攻的场面是失败中的失败,完全可以从第二视角去拍摄谷子地的部队是如何战斗的,****的前进显得很滑稽。

然后再转到朝鲜。这一段只想引出谷子地和小团长的交情,完全没有必要拍。即使不交代,我也不觉得会影响后面故事的叙述。战友老婆的出现也无足轻重。至此54分钟的武戏全部结束,后面带来冗长的感情戏。

首先我会删去朝鲜战争那场戏,这一场脱离了影片主题,

其次,我会删掉邓超演的团长的角色,这个角色的出现使后面的“伸冤”的戏阻力大大减小,矛盾不太突出,悲剧意义也大大弱化。

最后,我会放把影片前后两半部分的戏穿插进行。影片实际上有两条线索,一个是“集结号”,另一个是“伸冤”,一武一文,从谷子地挖煤作为戏的引子,从分粮一场开始,把战争场景分成数段,在伸冤的中途,通过回忆的方式不断****战争场面,使整部戏平衡进行。影片**是找到战友遗骸,而不是平反昭雪。

一部立意好,导演也不错,演员质朴,特效还能看的过眼,摄影有些抖的片子完全是毁在编剧手上,导演也不是个东西,你tm忙成那样啊,开拍前咋就不能仔细仔细看看剧本啊?人家黑衣人2的剧本改了10几遍才敢拍,那拍出来才叫个东西啊,就知道傻往里扔钱!你以为你扔了钱拍了大场面,就能叫震撼了啊?少把中国观众都当蠢货。不好好想想一部影片的立意根本,就想着把炸弹怎么炸出花来赚人眼球,真是脑袋被门夹了!

全tm一帮驴,一部多少带点战争题材的片子竟然就叫一个人当编剧,能顾及那么全吗?怎么也得成立个小组之类的啊,多问问专家的意见,虚心请教,翻翻史料,搜集资料,就知道钱钱钱,一部电影才拍了三个多月,那破宣传愣是耗了两个月,你丫要是能把搞那个什么万人集结百位明星助阵的破首映礼的劲使到电影上,也不至于拍到现在这种程度啊!我看现在的中国导演啥都不缺,不缺钱,不缺人,不缺好的剧本,不缺市场,就tm缺没成名前那股不带浮躁的血性!不拜名利的沉稳!只为艺术的浪漫情怀!

亏得俺看片花和主题曲mv的时候哭的稀里哗啦,愣是看电影的时候tm一滴眼泪都没落。

《功夫之王》:九大不足印证好莱坞失手

胡不鬼\/文

“《功夫之王》是拍给美国人看的,大家不要抱太大希望”,直到看完全片,我才确信成龙说这句话果然不是因为谦虚。一部连孙悟空的出身、性格、爱好、兵器都要详细交代一遍的电影,可能是拍给中国人看的吗?但拍给美国人看并不是罪,照搬来给中国人看也不算错,问题是两国人民看到之后如果都要比赛谁先睡着,这就不是“国别论”所能解释的了。

凭良心说,影片的前十分钟还是紧张而精彩的,特别是片头,充满了出人意表的想象力,连杰森跟老霍的中文对话都充满了趣味性和喜剧张力(关于邵氏和正版的那段对话,更是充满底层的喜感,让人有同气相求的感觉)。但当两位大哥一一现身的时候,影片便迅速地朝一部毫无新奇之处的“行货”滑去,究其原因是很多地方处理不当所致:

一、为了让成龙、李连杰开打,本来一句话就可以消弭的误会愣是不说,而且两人刚打完就开口澄清握手言欢,更让人觉得刚才超过5分钟的打斗简直是有钱没处花,肉多自己找练,摆明了为打而打(何况也说不上打得有多精彩);

二、编导为了平衡两人在打戏中的分量,安排两人得手和中招的数量基本持平(难为八爷做算术了),成龙挨一脚后,肯定是李连杰要吃拳头,反之亦然,比武成了毫无悬念的游戏。而且后面两人之间的性格冲突喜剧没有延续下去,很快便面目雷同了。

三、多场打斗面目雷同,层次不清,颇为混乱,跟80年代内地武打片的群殴场面有得一拼,比起八爷的旧作《黑侠》、《精武英雄》、《铁猴子》等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唯一的亮点是李冰冰的鞭子招数和搭弓射箭的动作,她的造型和表演也到位,是全片不多的亮点之一,只是她跌下悬崖的那声哀嚎顿时让人兴味索然。

四、编导为了集中展示东方式景片,生硬拼凑各种典型景观,特别是竹林,都让人腻味了,更狠的是鲁彦等人从小酒馆一冲出去就是大片郁郁葱葱的竹林,虽然地理上可以说得通,但给人的感觉是外国的编导太急功近利,像在舞台上拉升降景片般偷懒。而且景和故事、人物没有结合好(除了杰森水下练肌肉那段尚可),一样的打斗换个景一样成立。

五、最致命的是,影片的故事里缺少中间地带的灰色人物,黑白分明缺少悬念,让人感觉有些乏味,为了冲淡这一点,编导也知道让李连杰和美国小孩在出发时间上争执一下,但还是无法挽救大局。同是商业大片的《指环王》这一点就做得很好。试想,如果让白发魔女幡然悔悟,与鲁彦(听说按照原来的剧本设置,伤害她的人正是鲁彦)做成一对,那多有意思,其实把一个受到伤害而去害人的女人打下悬崖,还不如让她“改过自新”更能打动观众。

六、影片喜剧桥段颇为突兀,比如让和尚李连杰当众(而且是当着后辈的女孩)撒尿浇成龙,恶俗得让人大跌眼镜,而且于人物性格过于跳脱。另外喜剧桥段是时有时无气韵不畅,类似美元付小费的细节还不错,可惜仅此一处,难撑局面……

七、关底boss,也就是反面人物过于苍白和无能,大家明知道玉疆武士是打不过孙悟空的,心知肚明的结局显然就没有意思了,而过程又缺乏让人激赏的创意,因此影片后半部分基本上在数时间,该结束了吧。

八、主要人物是谁?鲁彦、默僧、杰森还是孙悟空?似乎谁都是又谁都不是。这样“虚焦”的人物设置是商业电影的大忌,我宁愿相信美国版的《功夫之王》里杰森有更多的戏份(比如北美预告片里就有中国版未出现的镜头),他其实应该是古老预言的实现者,是叙事的中心人物,但中国版显然是为了照顾(或者说自以为在照顾)中国观众对两位大哥的感情,将他俩的戏份和重量进行了提升,但结果却破坏了故事的整体性。

九、爱情元素没有尽情发挥,有些浪费,传说中的刘亦菲银幕初吻,似乎没有现身。

十、更多的毛病,大家自己找吧……

以上列举的这么多不足其实都是表象,骨子里是中美两种文化、制片方式、电影观念对接上的一次失败所致。比如要平衡两位大哥的戏份,无法将两人设置成一正一邪,这是最大的遗憾;又比如没有处理好魔幻元素和质感江湖的平衡,显得不伦不类;又比如编导急于想将中国的功夫资源和美国的拯救世界模式进行融合,结果却差强人意(不过对一些老功夫电影的引用还是有的,比如成龙和杰森共用一根棍子作战,就让人想到《蛇形刁手》里的类似桥段);再如将一些玄虚的东方智慧用来推进叙事,让杰森领悟功夫的奥秘,迅速成长成功夫高手等,但都是浅尝辄止,缺乏动人的描写。

虽然这样,《功夫之王》的票房在中国肯定还是不会差,因为目前国内观众对大片的兴趣还是停留在看热闹(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挑选合适自己的类型和故事)的层面上,越骂越要看的局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再说,花一样的钱去电影院,我也肯定会选《功夫之王》,毕竟人家花得钱多嘛,又砸东西又杀人的,要看其他的“室内剧”艺术片,回家看碟就好了嘛。因此这种中外合作的精神还是值得提倡的,但水平不应停留在此,更不应该有了干货就不好好弄软件了,试想如果让“鞋拔子”昆汀来导,那多爽!话说回来,这么多中外精英合作搞出来的东西如果还比不上港片黄金时期的作品和好莱坞自己的作品,那还合作什么。

...</集结号></官司></集结号></x档案></丑女无敌></丑女贝蒂></都市六人行></六人行></末路天堂></迷失>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