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网文创作技巧> 网文行业回顾观察及分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网文行业回顾观察及分析!!!(1 / 2)

 本人从05年混迹网文圈一直至今,谈不上什么网文元老,但也自认半个圈内人士,借起点新合约政策即将正式实行之际,开始漫谈一下我个人的“网文行业观察及分析”。[燃^文^书库][www].[774][buy].[com]【更多精彩请访问】

首先声明,此乃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有差错,欢迎干货补充,谢谢!

谈及网文行业,作为龙头老大,那必然绕不过“起点”,或者说,必然只能以起点为核心进行分析。

经常看到论坛上有人对网络作家进行分级,大都各有依据,这里,我先明确两个“网络作家分级体系”,一为起点,一为我个人所总结。

起点之前的作家级别体系,是以起点的合约为等级。即,白金、大神、新秀、A签,共四级作者,当然,在一些模糊的非合约概念下,还有所谓的“业绩”作者,这个概念不需要过于纠缠,一言带过。

另外,就是我个人从各方面总结的作者“实力等级”体系,分为“至高神作者、品牌作者、大神作者、中层作者、签约作者以及非签约底层写手。”

其中,至高神作者,(3+0。8+0。5)位:

唐家三少:漫画出版类周边版权至高神,这个不用多说。

我吃西红柿:电子版订阅至高神,据多个渠道了解,番茄的订阅,一直领衔着起点电子订阅的记录,以均订论,最接近番茄记录的是土豆的《斗破苍穹》,但“均订”也相差一本精品,除了斗破,起点其他的任何一部网络,电子均订至少差距番茄两部精品。至于24订,第二名的电子订阅,差距番茄一倍左右。

天蚕土豆:无线至高神。

鱼人二代:无线至高神。

这两位无线至高神,每月的稿酬差距,大概五位数,基本上还在同一个层次。而他们两人和无线第三名的收入差距,则是六位数。

所以,这二位是当之无愧的无线至高神,但由于在电子这边,鱼人还是有些差距,所以,我把鱼人算0。8个至高神。

梦入神机:潜力及人气至高神,0。5个。

我知道在很多人的概念中,梦入神机也是至高神,他也的确拥有至高神的实力,但很遗憾,起点被称为证道之地不是没有原因的,离开了起点,神格立马降半格,而另外一方面,无论是简繁体、电子订阅、还是无线,还是其他什么周边版权,他都不是最强的,但考虑到其能力以及所谓的八连冠,算是半步至高神吧。

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这个概念提出来,肯定是有争议的,不过这个无所谓,毕竟个人观察角度不同。

除了上面的作者,我大东哥,可以说是坑神,玄幻挖坑至高神。月关,历史至高神。徐公子,网络与传统国学文化结合至高神。猫腻,网文文青至高神。蝴蝶兰,网游至高神。(蜗牛转型就不说了)烽火戏诸侯,太监至高神。

这类作者,是其相应领域的至高神,但那个领域,终究“相对来说”小众了一些。与最前面的几个至高神,存在明显的差距。

对于这类作者,我更愿意称之为“品牌作者”。

什么是品牌作者?就是指,一个作者的写作实力,经受住了“几本书”的考验,他们只要不是胡乱转型,写出来的,其成绩都不会有太大的波动,对于他们来说,写,除了经营以外,其实已经是相当于在经营“笔名”,也就是品牌了。这就是“品牌作者”

从起点合约的角度来说,至高神实力作者以及品牌型实力作者,大多都是白金作者。

大神作者:这里的大神作家,可能包含部分白金合约作者,部分大神合约作者,新秀约作者,以及一些业绩超高、甚至已经赶超了某些大神约作者的业绩作者。

这部分作者的显著特征是,成绩不稳定,成神之作,均订可能过万,但第二本却可能扑街到均订不过千,同样的,也有同一本书,高订过万,然后在没特殊断更的情况下,写崩到24订只有100的人。

不用怀疑,这部分作者很多。

这部分作者的成功,是真的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以及运气,无意间契合了成功之道,但作者本人却并不清楚他们成功的原因,所以无法维持。

而这些作者,也是在行业起波澜的时候,最活跃的一群人。

至于后面的中层作者、签约作者以及底层作者,我想就不用刻意解说了吧?大家都懂。

以上,算是立一个概念。

扯了半天废话,现在回归正题。网络的行业发展状态。

以前其他人写的网文黑铁时代、白银时代、黄金时代那个历史,这里就不说了,有兴趣的自己去百度或者在龙空搜,我就从我自己进入网文圈,05年时起点已经一家独大的时候说起。

有人可能会说了,起点一家独大,有什么好说的,那我必须得说,能说的多着呢。

网络,是一个一直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行业,可以说,对我们这批05年开始见证网文发展的人来说,恰好见证了一个行业如何从原点开始发展成为一条产业链。

而起点,从05年开始作为网文龙头老大,就一直在或主动或被动的引领着它的发展,走在最前沿。

网文产业的第一个节点,06年17K事件。

那一年之前,网文还只是网文。17K来势汹汹,第一个向龙头老大起点发起了挑战。非常有侵略性的挖走了起点绝大部分编辑和作者,那一年的17K行为,就是**裸的强盗行为,是“抢蛋糕,而不是做蛋糕”。(蛋糕等于读者市场。)

那一年,“品牌作者”的实力才刚刚体现,品牌作者的概念,甚至还没有成型。

《邪神传说》,《邪风曲》是品牌作者诞生的一个标志,番茄的《星辰变》,则是行业转向的标志。

为什么呢?

如果从同时期过来的人,一定知道,邪神传说当时最大的荣耀,就是连续几周所谓的周点周推双榜第一。

当时邪神传说为什么那么火?那是因为在当时的大背景下,周点周推榜单上面的,几乎绝大部分,都是起点强推位置上的,其他的已经上架的,能因为封推从而在周点周推榜上露一下面,就已经算牛逼了。

也就是说,在那个时期,人气就等于推荐,读者对作者个人作品的粘度所体现出来的人气,远远还比不上起点的推荐位流量。

而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邪神传说》长时间的占据了所谓的双榜第一,除此以外,就是血红,然后就是偶尔冒头的三少和番茄。

那时候公认的潜在规则逻辑,就是一本强推上架后,除了在上封推或小封推的时候有机会冲上周点周推榜,其他情况下是不可能上榜的,但是《邪神传说》居然就那么奇怪的凭读者人气冲上榜了,还是双榜第一,还TM周周如此。

“我靠,你这不正常啊……你个SB……你个刷子……刷子死全家……”

总之,NC粉和扑街的思维逻辑,这么多年来,从来就没变过。

《邪神》当时书评区的战斗火热程度可想而知……

就这么的,邪神一直火热到了结束,然后云天空来了个神转折,最后一章更完,说他跳槽到17K去了……

最开始云天空跳槽的理由只有一个,说自己被其他人污蔑,(被污蔑为刷子)起点没有帮他澄清。

然后当时的起点原团队一怒之下,解禁了全部VIP章节。

于是,他跳槽的第二个理由又出来了,邪神传说的买断价格过低。(好像说是五万。)

具后来的八卦说法,邪神传说签的是买断+分成。未完本前是五万买断,完本后,产生的后续订阅收入,则归云天空所有。结果因为云天空的跳槽行为,邪神传说被全部解禁,所谓的“后续订阅”也就无从谈起,然后就把起点告上了法庭,最后,当然是起点输了,毕竟从合约看,当时解禁《邪神传说》的行为的确算违约。

起点的这个行为,在当时被评价为“不合法,但合情!”

这次事件,导致了三个结果。

一,起点从此以后,除特殊情况外,不买断,只分成。

或许这两个事件并没有直接的逻辑联系,但是从道理上说,却是这么一个道理。

作品如果质量不够,网站不能回本,那么网站肯定亏。

而如果质量太好,最后对比得买断价格过低,那作者肯定又心里不舒服,影响作者创作心态。

另一方面,我前面说了,在当时的的背景下,是起点为作者积累人气,是典型的“强父幼子”,如果发生买断行为,无疑就是单纯的赚钱行为,而不可能出现像外站挖人那样的、为了“人气”而给作者“溢价”买断,还是给本站作者。

但是很明显的,网站由于有后台数据支持,以及对流行倾向的判断,所以,一旦网站对某个作者的书,做出买断的预判,那必然是觉得能够赚钱,赚大钱,但是这样一来,就会伤害到作者的创作积极性。

所以,从长远角度来说,分成,永远是最恰当的模式,当时的起点,也没有为了短期的利益,而进行大规模买断上的竭泽而渔。当然,估计这里,也有以前龙空买断转实体,然后导致网站没落的前车之鉴。

二,17K事件的第二个后果,品牌作者诞生周期的延长。

当时这类作者本来就少,结果一下全被17挖去了。(血红是千字650,云天空好像是千字450?反正对比之前邪神的买断价,不要说千字450,就算是千字100,都是高价了。)

这里有两点要说,1是血红当时的确是为了兄弟义气出走,传说起点千字八百都没挽留住,2是邪神5万买断,对比千字450固然低得令人发指,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网络地位背景下,5万也不算低了,以当时邪神的更新速度,就等于月收入五千的职业收入。而在06年月收入五千算什么水平?你只需要知道那时候农民工一天的工钱是30每天,现在同样工种的至少200。然后你就明白那时候的“职业化道路月收入五千”是什么水平了。更何况从当时的合约看,还有后续的订阅收入。

不过总的来说,正如上面对买断的分析,这种“用买断方式固定作者收入的职业化道路方向”是不对的,有伤作者积极性。

三,行业的拐点,《诛仙》、《星辰变》

正如之前所说,06年之前的网文,还是非常单纯的、限于文字上的行业:电子版,繁体版,简体版(几乎等于无),除了这三种,其他的大都没什么概念。

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时07年,不算网文的网文《诛仙》被完美时空宣布以100万RMB收购了游戏改编权,(其实就是“完美世界”换个皮而已)。

然后09年左右,《星辰变》也以100万价格改编网游,然后又传出,《盘龙》以300万价格卖出网游改编权。

毫无疑问,当“游戏改编”这个延伸版权,由起点主导的时候,这就是一个行业的拐点。

在这里,可以回过头去看一下被黑出翔的起点合约。

起点合约的本质,是一种代理合约,而不是霸占合约。

在当时的版权只有“电子和简繁体出版”的时候,如果要开发其他的延伸版权,要么主动出击,要么被动等待。

被动等待就不要提了,一,鬼知道要多少年才能等鱼自愿上钩,二,自愿上钩的鱼不一定是待宰的鱼,可能是条鲨鱼。

说白了,如果只是从作者角度出发,在当时的周边延伸版权问题上,无论是所谓的“主动出击”还是“被动等待”,作者都是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

就好比云天空的《邪神传说》一样,没有17的高价买断,没有跳槽的行为,就对比不出,他的十万买断价究竟是高还是低。不要说06年,就算是现在,一个作者一年能有五万收入,在龙空也可以被捧成大神了,顺便一提,跳槽到创世的,90%还没这水平呢。

而且说句不客气的,在06年那时候,大多数作者,也都是肤浅的不成熟的,我为什么比喻成“强父幼子”?就是因为从当时的行业背景来说,作为被各种贬低看不起的网络文学,整个行业的前景根本不明,那时候的绝大多数作者,根本就没想那么多,对这个行业本身,也没有什么信心,说白了,就是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总之,就是在这种“行业需要规范、否则就会混乱”的背景下,盛大一方面是早就有前瞻性的在一开始就掌握了除“简繁体外”的周边版权代理权,另外一方面则是,作为“渠道开拓者”,作为龙头老大,作为行业规则制定者,也天然的,他必须有资格有利益才能去代理、去开拓。

一个非常简单的设问句,如果的周边版权从一开始就不在起点手上,那盛大又有什么资格,又为了什么,要去开拓周边版权?他脑子秀逗啦?

外面有很多人说起点合约黑,其中有一个“误导点”和一个“自私点”。

首先,无论是那时候的合约,还是现在的所谓全版权合约,只要不是买断,简繁体的出版权,都是在作者手上的,无论是起点向作者买版权,还是其他出版社直接向作者联系,作者都有自主决定权。

但是,在某些人的刻意黑化之下,起点的合约,就变成了签约了就等于一分钱没有,但所有版权就全属于起点了。这是最2的理解。

其次,严格的说,无论起点的合约,是针对什么版权,其本质都只是分成代理权,一旦在某一个渠道版权上,产生了收益,起点就会分至少一半给作者。

但是,论坛上对于这一点的理解却是,无论某版权有没有卖出去,起点在签约后,就应该支付作者相关版权的代理费,否则就是起点黑。

从某个角度看,这个逻辑有一定道理,但从真实情况看,实际情况是很明显的,到现在为止,签约中,有多少售出了除“电子”以外的版权?又有多少售出了除“电子、简繁体”以外的版权?答案显而易见。

这种无视行业规则以及商业规则的观点,只能斥之为自私,想当然,白日梦。

于是,当实际情况成为客观事实,某些人不能辩驳后,开始上升到思想道德地步,“我XXX版权就算不能卖出去,就算一文不值,也不给你起点,也应该在我手上,甭管他有没有什么意义。”

客观的说,这种逻辑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过,同样客观的说,这种话的思维逻辑,本身就是建立在故意与起点对抗的角度上,而这一点,如果是起点的网站竞争对手也就罢了,从作者的角度去说,没到某个层次,这种思维是绝对有害无益的。

就我个人的观点,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看,我个人认为,当时的起点最应该被批判的,应该是“除简繁体出版外,大多版权五五分成”这一点,而不是“起点不应该在合约中直接代理了周边版权”这一点。不过即便如此,这个也与一般的作者无关。

总之,就是以《星辰变》为拐点,网文,正式从一个单一的行业,向产业链转变。

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就是06年到09年,起点不仅没有因为17K的侵略行为受创,反而因此找到了正确的“作者职业化道路”。行业更见繁荣,作者等级体系开始完善。

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在起点的“白金作者”合约引导下,“品牌作者”的客观现实,才越来越明确。

“品牌作者“的成熟发展,引起的最大的一个行业变化,就是改变了“强父幼子”的现状。

再说直白一些,从07年开始,越来越多的真正大神级别的作者诞生,他们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在强推上架后,在没有大封推和小封推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凭借读者对其的粘性而冲上周点榜和周推榜。

在这个过程中,起点开始进入“严父逆子”阶段。

幼子长大了,就开始青少年叛逆了。

一些成名的“品牌作者”,已经能够在没有起点推荐的情况下,而聚集起非常强的人气。起点的推荐,虽然还不至于说无用到只是给作者锦上添花的程度,但也不算雪中送炭了,起点与“品牌作者”的关系,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等”的“合作关系”。

但是,很明显的是,这个过程是有摩擦的,所谓磨合期大多如此,这是一个需要双方都适应的过程。

总的来说,大多具有“品牌作者实力”的作者,其心态都是相对成熟的,甚少发生和起点闹翻的情况,比如辰东。论坛上一直谣传,我大东哥因为私自卖出了《神墓》的游戏改编等版权,所以被起点打压。

说实话,这种言论,在当时非常有市场,即便是现在,也时有人提及,但从客观角度说,这只是一个正常行业变迁的磨合进程而已。

不同的行为、不同的合约,对应不同的宣传资源,打压之说纯属黑话。

总之,就是在这种风平浪静的滚滚大势之下,随着智能手机概念的普及,移动互联时代的崛起和到来,中移动联合盛大开辟出了无线这个渠道。

然后,从这开始,传统的电子订阅行业,受到了巨大震荡。

而由这个震荡,完美时空插了进来,完美时空,可能一方面是从游戏《诛仙》的运营中,尝到了甜头,另外一方面,作为盛大的竞争对手,他也不愿意,这么一个文化源头产业,被盛大所垄断。

然后注资纵横后,就引发了第二个节点,纵横事件。

三年可以发生很多事,当第二个节点的事情发生的时候,第一个节点的几个大佬作者,都已经相继重回起点了,可见世事变迁之无常。

第二个节点的纵横事件,本来只是小打小闹,最后因为梦入神机的激烈反应,而爆发了最璀璨的八卦。

如果说,在第一个节点云天空事件时,行事激烈的是起点一方,那么第二个节点,行事激烈的就是梦入神机。

对于梦入神机的行为,这里不作过多评价。

一言概之,“严父逆子”的“离家出走”行为而已,非常符合梦神机的性格。

这一个节点,八卦最热闹,但事实上对起点影响最小,因为移动无线的渠道发力了。

从做蛋糕的角度说,因为移动无线,一下就把小蛋糕做成了大蛋糕,大家开始分蛋糕吧,分蛋糕都来不及,哪还有闲心从别人那抢蛋糕呀。(当然,在以分蛋糕为主行为的基础上,偶尔伸手抢蛋糕的行为也有,只不过大家都有一个默契而已。)

但是,移动蛋糕一下做大的行为,固然淡化了纵横事件的影响,也对盛大和起点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却也因为蛋糕太大,而埋下了祸根。

原因不言而喻,移动无线发力之前,就算是龙头老大的起点,也是亏损状态的,而移动无线发力之后,一下就扭亏为盈,并且增长势头吓人。

“产值为0,收入100万”是不如“产值1亿,亏损100万”的,两者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而当现实变成“产值100亿,盈利100万”后,那就更不是一个概念了,而移动无线,就让网文这个产业,变成了“产值100亿,盈利100万”的状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因果循环,“买断作者的心态”,开始出现在了起点原团队的身上。

“09年之前起点亏损,09年之后开始盈利。”盛大文学与起点原团队的矛盾,就是这么产生的。

从09年无线诞生,10年5月移动基地正式商用,到13年3月起点原团队的出走,恰好又是一个三年。

堡垒从来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起点没有被攻破,但是,因为盛大文学与起点原团队的矛盾,被拉后腿是必然的。

大家都知道起点是移动基地的最大内容提供商,也是最先行的合作者,同样的,也可以说是最先认识到手机客服端的巨大潜力的,可是,为什么起点的手机客服端,却还不如塔读熊猫呢?(据说现在赶上熊猫了,从3月份后,起点客服端飞速发展,呈倍数增长,等融合了云中书城后,估计会更快。)

据相关内幕人士透露,这是因为有人拖后腿,至于是谁,就不用说了,天桥哥肯定了小强哥的能把10变成100的能力,那就自然不会是大师兄。

总之,在这一个三年中,起点虽然凭借着深厚的根基,仍然是移动基地最大的内容提供商,但是,在有先见之明的情况下,自身手机客服端却一直没发展起来,这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整个网文行业的第三个节点到来了,起点原团队出走,开创创世,投入了小马哥旗下。

网络文学产业,开启了新的篇章……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