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示意百官坐下,然后笑着拿出一本厚厚的书,约摸十六开大小,千余页,题为《梦想国法典》共分为宪律,刑律,政律,民律,税律,契约商律,军律七部两千一百多条五千余款;每一条都有相应的解释。这部书的前言是一篇两万多字的传奇,讲的是某人梦入太虚幻境,来到了一个理想的世界,当上了一个县令,首先便温习这里的法律,结尾之处还写了梦醒十分的感悟。一个多月以来,不单是京城,长安,洛阳,汴京,乃至苏杭等地的街头书社也纷纷出现了这部奇书,不算私自翻刻的,仅正规书社,书店就售出了万余册,一时之间满城风雨,沸沸扬扬,议论什么的都有。在场的文武官员,多非等闲之辈,当然清楚这本书来自何处,许多人觉的半年多来的忧虑攒到今天也不得不不说了。
“我估摸着,这本书,大家都仔细的看过了吧?大家觉得这部律法如果用于现实如何?有什么意见,大家畅所欲言!”
其实关于这件事,早就有人与徐云飞联系过,并希望他代表人们站出来说话,可能更有份量些,也免的自己担风险。徐云飞也早已与张扬商量好了,因此有备无患,站出来说道:“此乃之言而已,书中离经叛道,荒谬之处甚多,不能一一列举,我就随意指出几个明显的吧:其一: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可是此书之中竟然提出了女子可以为官的说法,只怕实际用起来,使得日月不明,自古以来反女子当权者,必然使天下祸乱,武则天,吕雉,都是如此,女子干政,乃是历史上的大忌;其二长幼尊卑不分,奴仆受到寻常的责打即可到衙门起诉,百姓可以随意起诉官员,如此一来,尊卑不明,岂不会使天下失其秩序?其三:舍本逐末,其第六部契约商律,会使商贾之风泛滥,在世间形成惟利是图的不良风气,也会影响到农产......
张扬并没有就此说什么,这种问题的争论早就已经交给别人去做,而自己所要做的是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态度:“哈哈,徐爱卿所说也许是许多人所想说的吧?在某些方面有何的确是言之有理,不过,这本书却也的确值得思考,今天,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下面我宣布几项关于人事任免和机构设置的旨意:”
张扬有意的停顿了一下,空气顿时便的紧张而凝固:“第二零八号旨意:该礼部为外务部,专事对外政治,情报,商贸,方面的事物,楚杰为外交大臣。”
“第二零九号旨意:将户部分立为财政部和民政部,财政部掌管中央国库和各地税收,以及支出预算。民政部负责户籍管理以及田粮人畜的普查。王洛南任财政部大臣,高完林为民政部大臣。”
“第二一零号旨意:改工部为工商部,负责全国的商业管理以及国务工程造办,江云任工商大臣”
“第二一一号旨意:增设中央宣传部。下属中央报社:负责《国家公报》和《国家晚报》的出版发行;新汉书社:负责教科书,以外所有书籍的管理;文化属:组则戏,乐,,杂志的艺人培养与管理。姚志远为中宣大臣......”
对于这道旨意,许多人感到莫名其妙,半蒙半懂;也有些人猜出了皇帝的用意,不由的暗自哀叹。
“第二一二号旨意:设立农业部,高林为农业大臣,负责全国水利建设,农种采集,推广。以及农改,开荒等项事物,另外设立应急动员指挥部,直接设在东宫,由徐云飞任应急大臣,负责对重大敌情,灾害的应急对策,动员。
“第二一三号旨意:——”这时,张扬忽然稍有歉意的笑了笑:“该兵部为统帅部,负责全国武装力量的建设与指挥。以及战争决策——张扬任全军最高统帅,王晴将军任副统帅,说到这里,张扬语重心长的说道:“许多重大的国务都不是一个部门就可以单独负责和完成的,通常是由一个主导,各负其责,所有臣工之间要团结,积极的协作,不要互相推委责任,也不要你争我斗;如果有人敢于这样做,我也是不怕的,附本中已经将权力与责任的划分列举的很详细了,相关的人也会知道其后果......”
这时,张扬忽然想起些什么,笑道:“噢,对了,还有一项决定没有宣布”于是,又拿起了一份黄色的文榜:“第二一五号旨意:刑部改为最高司刑衙门,并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掌管全国刑案的审理,各州县的刑狱案件的审理也必须报请司刑衙门......”
历来,地方上的捕盗抓贼,立案侦察,一直到审判入狱都是地方上全权负责,只有影响特别重大或者惊动皇宫及京城的大案,经审批才交刑部处理。而这一下,刑部的权力范围更大了,几乎成了州县地方只管捕盗抓贼,审判和关押却都成了司刑衙门的事。百官中许多人都在心中犯嘀咕不知道这个手握大权的人会是谁
“董海霞任最高司刑衙门总督......”张扬有些郑重的宣布
许多人都感到诧异:“怎么这听起来像女子的名字?”这时,一名身着官服的女子走了上来,二十七八岁的年纪,像是女扮男装,却非刻意;更显其端庄,潇洒,干练的气质。
“谢陛下!我一定不会辜负国家赋予我的责任!”这虽然是一句套话,却没有可以的装模做样,所有人都听出这是一个女子的声音。
张扬心道:“也许世上还能找出在这方面比她更有能力的人选,但是要撼动传统势力这颗大树,还就得以这男女的问题做引子不可......”他这样想着,可是心中有种莫名奇妙的冲动,使他警觉起来,不由的责备自己:自己不会真的是移情别恋了吧?——不,也许,我正要表现出一丝暖昧,可能有助于化解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阻力......
张扬仔细的打量着她,原本,群臣百官早已不忌讳与皇帝目光的接触。可董海霞还是低下了头,感觉到不自在,但更多的是担心:“皇上真的不是因为私心邪念才使我进甲升官的吧?若是那样我却又何以服众?说不定引起后宫的误会恐怕还会带来其他的麻烦......”
张扬笑了,来到了她的身边,将那份任命的榜文放到了她的手中,不意间竟握住了她的右手,这下董海霞可吃惊不小,紧张的心提了起来,本来想说:“请自重”可大殿之上,众目睽睽之下,那样拨皇上的脸面不是自找倒霉?
“海霞!你可知这副担子,足有万斤之重!可千万不要辜负我对你的期望和你肩上的责任啊!身居险位,一失足便成千古恨啊!”张扬又一次语重心长的嘱咐道,董海霞的心这才放了下来,反而对刚才的误会有些歉疚:“皇上,您放心吧......”
“陛下,臣有本上奏!”一名敢于丈义直言的官员站了出来。
“可是急奏?”张扬问
“并非急奏,不过......”没等他说完,张扬便笑道:“那这样吧,按规矩,你直接转承中宫御书房吧。”
群臣没有人再说什么,许多人的心中都暗暗担心,这不会又是一个妲己,庞赛花吧?唉!但愿圣上可千万别......也有人心中暗笑:早该如此了,其实。后宫一直安静的不像个皇宫,这下可有好戏看了!别看你一时得宠,要想找杨皇后的麻烦,道行还浅了点!也有人心道:看来这个女人权势可不浅,若能讨好于她,可算傍着个大树,可也不能全陷进去,中庸厚黑之道要领就在于善于观察形势,合理的把握机会......
董海霞换了一身便装,并没有伴做男装,绢帕罩头,白色短衣襟,红稠细腰带,身背行囊,犹如行走江湖的武林女侠,或者退伍反乡的原杨莲手下的女兵,只不过手中腰间并没有显眼的兵刃,走在街上,时不时也会引来少许闲人的目光,董海霞却并没有在意,一直在想着上任以后的事情,不由的感到一阵压力。短短五里的路程竟走了半个时辰。
离正南门不远处,便有一座府地,占地数十亩,红色的围墙便有一丈五尺多高,显得庄严肃穆,宛如一个小小的皇宫一般。来到正门口,牌匾上赫然六个大字:京畿司刑衙门
很快,她便熟悉了这里的一切。虽然权力是不分性别的,没有人敢对这个钦差不恭敬从命,衙门里的不少人还是怀疑这个美人高官,心中有少许的不以为然。
衙门里共有三百六十多名精干的差役,百余名杂役,四十多名助理的官员。两名副主管,一个叫严展,仵作出身,负责日常京城大小案件的审理,算是衙门里最忙的人了,一天六七个时辰,几乎都在干县令一般的差事,还有一名年过半百的师爷,名叫吴宝山,也是仵作出身,先父据说还是当年宋慈宋提刑晚年的门生。后来得前丞相徐海川的提拔进了刑部。平时也负责重要的案件以及一些上京的御状......
董海霞来到书案前,翻了翻呈上来的一些未决的大案。
第一个便是有关江湖道的,前不久那朝新客栈绑架一案。下五门众人,有九十余人被捕,其中还有不少武林中响当当的人物。按律来讲,即使不祸及满门,也要全部立斩。而此案是个御批之案。仅改为二十二人秋斩或终监;其余流放,没有什么可说的。
第二个大案,便是大同府及山西煤矿主之血案,包括知府在内的上百名官员,仆役被杀,案犯依然在逃。御批却只有四个字:密议,特赦;不过对于其中的原因,董海霞也是有一些耳闻的,自也不必插手了。
第三是关于十余年前大汉奸梁天问的,有人举报他还活着,两年前汴京大审判时竟然将这个促使李潮投降,王想中国因此走向瓦解和衰败的汉奸给露掉了,还有制造当年泸州血案的宋策......
又看了一些,也都是陈年往事的案卷,一想也是;寻常杀人劫财的案子年前是有很多,现在好多了,即便是有,也是地方上的事,惊动不了这里。便起身随便的赶往前庭去看看......
此时的严展,刚刚接见了这个新上任的美女上司之后没有心思和闲人们议论,便来到了前堂。
前来击鼓的,是一对衣衫褴褛的少年男女,但是看的出,仅仅是刚过行冠,豆蔻之年,目光中却有长户成人般无比的坚定和执着。
“你们是哪里人氏?姓字命谁?”
“我叫梁山伯,年十八,河南新乡人氏”那少年说道:“这是我未婚的妻子,年十六,名叫祝英台,也是新乡人氏。”
严展看着他们那他们那疲惫不堪的身体,和坚定的目光,也不由的为之感动。凭经验,他估计,这又是一个官绅恶霸,地方势力欺压百姓的案子,不然,这两个年少的人怎么会千里迢迢的从河南新乡来到京城?可是仔细的回忆了一下,河南新乡的马知县是个不错的官员啊,河南久经战乱,一直很贫瘠,而新乡却似乎是个世外桃源,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税收也不错,这件事还是小有名气的,——哼,那些真正深藏不露的大赃官,往往都会来这一套,看来这可不是条小鱼啊......”严展暗自寻思,然后以鼓励的目光郑重的说:“你们不必担心!说吧,只要你们告的不是皇上本人,多大的高官,什么样的势力,关系网,再这儿也难逃法律与正义的天网!告诉我,你们所要告的人是谁?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