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梦想王朝> 第十四回 宫城内务 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回 宫城内务 上(2 / 2)

“好了,第一次正式上朝,在奏本之前,朕先点名,认识认识你们。”张扬拿起了一个卷册,左边的名字大都很熟悉,右边的名字却很陌生,等点名的时候才看的清楚那些都是文官,其中有一半以上是战争期间从蒙元中投奔过来的汉臣,有许多人甚至还在宋朝任过职,算的上是“三朝元老”了,尽管张扬尽量的克制,但还是对这些朝秦暮楚的人并不瞧的起,还有少数一些人却很年轻,当然也是在三十岁之上,张扬清楚是怎么回事了,刚想说,又暂时将话压了下去。”

“好了,你们谁有本奏,奏完之后,朕在说自己的想法。”张扬又问:“你们谁有本先奏啊?”

按历朝崇文抑武的习惯,当是文臣先奏,但是这些人却多有顾虑,知道皇帝与先前的武将们更熟悉,亲近一些。

沉默片刻,新汉五虎将中年轻的骑兵元帅高颜走了出来,直截了当的说道:“如今蒙元残部势力虽已不在强大,但根据历史的教训,我们不应该因此放松,除恶勿尽,我觉得,我们应该趁势一举平定辽东,然后挥师西征,彻底扫清历史上以来的所有北方威胁!”可是,当高颜要承上那奏本的时候,却出现了问题,历来,奏章是由太监转承皇上的,皇帝没有亲自下来接的道理,臣下也不敢走到皇帝近前,可是这新汉的宫中,已经没有一个太监......

“哈哈!是朕下去,还是你上来?”

高颜愣了一下,便马上走上前台,将奏本放到了御案上。

关于高颜的这个出师奏本,有不少文臣都有不同意见,并非是缺乏信心,而是知道开国之初,民生穷困,财力并非充裕。但是并不知道皇帝是怎样的意见,对于这个新皇帝的秉性也不很清楚,又不愿得罪有着汗马功劳的将领们,所以,没有人将这种意见提出来。

张扬不似李顺那样善于察言观色,但也看的出来,却只是一笑,说道:“谁还有本上奏?”

徐海川走了出来:“我新汉创业多年,不乏能征善战的将才与武官,但是真正能给以重托的文官却极为缺乏,先宋之亡,重文抑武的风气有很大关系。武能促民风,保家国,但治理国家依然需要文人,文官......所以,臣以为应该尽快重开科举,选拔人才。”说罢,也走了上来将奏本放到了御案上。

张扬笑了笑:“这段时间以来,这方面的工作你却是做了不少啊,说着,看着右边那些人:“所以你的这个建议很及时,这是一个大事,一个大事的开头。”

徐海川起初没明白是什么意思,但仔细一想,不由的吃了一惊,陷入了忧虑,刚要走下去,张扬叫住了他:“朕料,你还有奏本,也放到这儿吧。”

张扬接过另两张奏章,是关于尽快完善六部行政机构及修新法的事情,而另一个,是关于处理旧朝那县宫女太监及旧臣俘虏的问题:“哈哈,这么长时间了,差点儿把他们忘了。”

“你们谁还有什么要奏的吗?”张扬又问了几遍,没有人回答。

“有没有水,旱,蝗,疫之类的灾情?”

“暂时还没得到这样的奏报。”有人回答

“是啊,现在时间还早,水旱两灾可能春末后才能出现,不过朕会查实的。”

“你们该奏的奏完了,奏章到是不多,但却都是大事,下面我来说一说:辽东的问题是一个大问题,也很复杂,出不出兵,我觉得这一类问题在这种朝堂上商议不太合适,而且,有很多的事情在这里商议不太合适,我觉得应该设立一个内阁,内阁文臣具体人选待一段时间的调访,考察之后,于殿试之后确定,另外,应该设立一个军机处,凡事关紧要,机密的军国大事,在军机处商议,军机处,内廷的宫城改建就由王晴将军负责吧,不必要宏大奢华,重要的是保密和安全性,第一批军机处内臣的人选,暂定徐海川,王晴,高颜,徐云飞几名‘老将’吧......”

“第二个关于首次科举的日期——嗯,徐云飞,你久在西南边地,常言说蜀道难,你说,一个人步行从云南边陲到京城要多长时间?”

徐云飞一听便知道是何用意:“如果一个人能够不骑乘车马,除了必经的水路,能从云南步行到京城,他至少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兵了,我想这大概需要两个多月的时间,如果是精锐的骑兵或者边关加急的信使最快不出十天可以赶到,我想如果是一名秀才,乘着普通的马车,必经时走水路,最多应该五十天便能赶到。”

“好,那我们新汉第一次恩科的日期就定在三月二十五日吧,鉴于多的战乱许多年轻人没有好好读书的机会,所有的秀才举人不论是先宋的,蒙元时期的,都何以直接来参加京试,不过要清楚的告诉人们:出题的范围不会有诗词歌赋,也不会有孔孟儒家的著作,会以学以致用为原则,出题的范围《史记》《资治》等史籍会有;《刑案会览》《洗怨录》等刑案实用学术会有;当然更重要的,是关于自己对时局政治的见解......由徐海川负责向各州府发送消息......”张扬清楚想得到那种理想的人才可能是困难的,但这只是一个开头。

“关于行政机构的设置和立法的问题,还要有许多工作要做,在新法出台以前,暂先按以前六部的设置。”张扬说罢,感到了憷头。

“农事目前还是国家的根本,春耕的时候现在还没有到,你们也没有水旱灾害的报告,但我清楚,大灾十年五年就会有一次,小灾年年都可能有,目前民生贫困,对灾害的承受能力非常弱,必须做到及早准备及早预防,若真是出了大灾,数十万上百万的人要赈济,凭我们现在的财力,恐怕是吃不消的......通知江浙,安徽,湖北,河南等省尤其是江淮地区,黄泛区务必要在五月汛期以前做好防洪灾的准备,出了问题,可别怪老天爷要找他们的麻烦,取他们的顶戴;陕北,山西等地也要做好备粮备荒的准备。”张扬这时提醒道:“我希望有人能够及时提醒有关人员:不要打备灾的主意。”

“好了,这件事情由户部负责,会有人负责监督核实的。”

文武官员们唯唯诺诺的答应着,张扬讲了很久,感到嗓子眼儿有点冒烟儿,头脑也有点疲惫,笑道:“有一件事情,怎么没有人提醒朕啊?恐怕许多人都有意见,只是碍于一个人不好意思提出来是不是?”

众人摸不着头脑,不知皇上所指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这人指的是谁。徐海川也感到纳闷但仔细想了想,似乎明白了什么,开始也不愿提出来,但想了很久:皇上难怪说这话,这话确实皇上自己说出来不太合适,臣下们也不愿意做鼓励皇上近女色的不光彩角色,看来这事情只有自己来提一句了,于是他又一次站了出来,只说了一句:“起禀陛下,臣以为,自清宫之后,后宫过于空虚,这种情况恐怕不利于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和人心的稳定,陛下应该考虑一下......”

张扬沉没片刻,笑道:“是啊,现在宫内所有人员的名额不到四千,大多是侍卫亲兵,和过去正相反,阳气太盛,思来想去还是要选一批宫女进来调和一下,我知道,有人心里还在说什么,太监是不必了,损人阴器在律法上可是重伤致残的重罪,这件事——哈哈,就由——徐云飞来负责,如何?”

“啊!——这——噢,臣尊旨!”徐云飞暗自叫苦。

“好了,今天的事情就这样了,如果没有什么问题的话,那——有事情可以将奏本直承中宫御书房,急件可以直承后宫,退朝吧!”

张扬回到了御书房,没有先看奏章,拿来官员的名册,当然主要是文官的名册,因为职高的武*将都是老熟人了,将徐海川所选的二十几名京官资料看了数遍,河北,江浙,山东,山西等重点几省的一些地方官员的简历也大致看了看,不由一阵忧虑,看来许多事情不能操之过急,吏治的改革恐怕要等到新法出台和三月底首次殿试之后了。

他拿来笔墨纸砚,想着起草新法的事情,宪法是国家的组织结构之法,当然此时还没有这个提法,“国家的性质,宗法之类废话就不必了......”首先是机构的设置,自上而下的君主专制制度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恐怕是不能动摇的,然而,他明白这种体制的先天缺陷,在品级,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下,腐败的产生是必然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权力的分化,相互制约,近代西方司法的三权分立可能还早了些,但是还是觉得刑权与政权至少分开,应该有独立的司法体系......

思前想后,刑部,工部,兵部没有变,增加了一个宣传机构,户部分为民事,农事,行政三部,内阁是最高行政权利机关,军机处是最高军事机构,而兵部则负责军备造办,人武,训练等......于是,张扬便提笔写了起来,不由的一笑:哈哈,我一个人写法律,写什么是什么也太不民主了吧?幸亏在这儿美国人权机构也管不着,大不了就写个草案,叫几个大臣商议一下即可,组织个议会投票通过就不必了,哈哈......

;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