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青石镇有才学的年轻后辈,他都熟知一二。
如今见洪学瑞看也没看答卷内容,他内心万分紧张,如果洪学瑞不再看那答卷,那么陈剑南将会名落孙山。
他心里也认定,仅仅靠一首七言绝句很难打动考官,但他仍抱有一丝希望,见洪学瑞没有再翻开那份被他仍开的答卷的意思,他当即壮胆说道:“洪大人,还有最后一份答卷,您是不是看完最做定夺?”
洪学瑞微微偏过头,眼睛却是看着地面,不屑地道“怎么?我洪某做事还要你提醒?”
“不敢,只是在下觉得还是都看完为好,以免有遗珠之憾。”董棋书中过秀才,也受过封职,但他脾气孤傲,加上年事已大,没去上任。
如今在同为秀才的洪学瑞面前,自是低人一等。
“一首破诗,有何遗憾!也罢,我看完便是,省得被无知之辈说了闲话。”
洪学瑞目露鄙夷,伸手要去拿那答卷,答卷被因他刚才用力过猛,仍得稍微远了些。
董棋书连忙走过去将答卷拿过来,恭敬地递给洪学瑞。
洪学瑞冷哼一声,随意打开了答卷。
“小楷?字写得还行,只是竟还有人写这种字体。”
洪学瑞再次不屑地嘲讽,大庆朝早已统一了文字,字体用的都是行书。在洪学瑞看来,考生写小楷无非是故弄玄虚,装佯作势华而不实,他对这份答卷的印象便更差了。
见董棋书很是期待的模样,他只好忍着耐心继续看下去。
“清明?我出的考题是春,考生竟用这种毫无新意的标题,也罢。”洪学瑞在心中已将这份答卷判了死刑,只想着快些看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毫无心意的诗句,这种诗句,连五岁小孩都能作出。”
洪学瑞内心发笑,继续忍着耐心看下去。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洪学瑞读完后两句,蓦然收回了嘲笑,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将整首诗又读了一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书房内,突然死一般的寂静。
洪学瑞有些坐立不安,整个人如同秋后被霜打蔫的茄子,已然没了刚才的气势。
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一旁的董棋书。
董棋书面露微笑,枯竭的右手抓着他发白的胡子摸了一下,又一下。
忍不住频频点头,暗道剑南这小子果然没让他失望。
《清明》这首小诗,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连声道谢;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
纵观整首诗,每一句单独拿出来都不出彩,但是组合到一起时,便激发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且这首诗符合春的主题,却不同于一般的赞春或伤春诗赋,可谓独具一格,惊奇万分!
洪学瑞自然能解读这首诗的深层含义,要不然也不会脸读数遍。
过了许久。
洪学瑞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当即将这首《清明》定为头名,他毕竟是主考官,虽对这首诗第一印象不佳,但也不能有失公允。
他将放在一边的两篇文章分别定为二三名,这两篇文章,与《清明》差得着实太多。
由此,青石镇镇试前三名正式产生。
另一名副考官将榜单递给洪学瑞,脸上浮现一抹不易察觉的、耐人寻味的笑容。
洪学瑞接过榜单,狼毫毛笔蘸了些墨汁,而后揭开《清明》答卷盖住考生名字的部分。
答卷上写着:“考生:林天福。”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