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史那隼想活,更想他的兄弟们都能活,哪怕有一丝希望,他也会试试。
苾真设的人还没进攻,他在消耗鹰师,他们损伤越惨重,以后收拾起来就更轻松。
军中传来急报,南边,西边东边都来了人马,苾真设以为是大可汗增援的人马,没想到竟是回纥与薛延陀提前准备好的埋伏。
颉利可汗正带人守在薛延陀过回纥的这条必经之路,只要守好这条路,此战便赢一半了。
鹰师与虎师偷袭回纥,若薛延陀不去救,回纥就完了。若薛延陀去救,那他们乘虚便直捣薛延陀大营。若是这样,那苾真设就要与阿史那隼一同沦为弃子了。
就在他们以为万无一失的时候,探子禀报来说,虎师全军覆没,大可汗心下一惊。这探子已经身中数箭,咽气了。
大可汗刚撤到大营,穆金浑身是血的回来了。
回纥与薛延陀联手设下埋伏,鹰师全军覆没,阿史那隼战死。他奉命回来通知大可汗,这是个圈套。
[第五十七章]
前线战报传来,昨夜回纥大捷。罗十八说长安有信送来,让长歌看过之后回信。
长歌打开一看,果然是阿史那隼送来的信,只是这个不懂汉字的家伙八成是被穆金戏弄了。除了报平安,信上还写了一句,小军师生的甚好,我喜欢。
字是穆金教他的,难道阿史那隼已经回突厥了。昨夜大捷,突厥派的是哪队人马前来偷袭,全军覆没的?
想到这里,长歌连鞋都顾不得穿,光着脚便跑了出去。
大可汗连夜拷问了伽塔设,果然是小可汗派他前来告密,阿史那隼曾去过契丹。
大可汗怕牙帐生变,连夜回拨,清理完内政再来对付回纥薛延陀。
穆金对大可汗的人说,这次回纥的陷阱明显是有人内外勾结,小可汗与此事脱不了干系。
大可汗念阿史那隼忠勇,愿意许穆金一个前程,穆金自请回到阿史那隼的分地。
长歌快马赶到前线,哨岗守兵说,昨夜来偷袭的是鹰师和虎师。她让人赶制的钩刃的确管用,一个不剩全歼,他们的首领阿史那隼和苾真设,尸体就挂在不远处的旗杆上。
回纥大获全胜,颉利发并不满意,大可汗连夜撤兵,他可不信这跟眼前被绑住的人一点关系也没有。
颉利发面前这个被绑起来的人,正是阿史那隼。
士兵慌忙来报,郡主不知怎的吐了一大口血,然后晕倒了。
阿史那隼没想到,他们口中的郡主居然是长歌,他挣开绳索跑上前去,探到长歌还有呼吸这才放心。
阿史那隼突然冲出来,颉利发想对他出手,被罗十八拦下。罗十八对颉利发说,阿史那隼救过长歌,是朋友。
[第五十八章]
长歌醒来时,阿史那隼正守在她身边,颉利发脸色不怎么好,罗十八说的他不懂,阿史那隼说的他不信。
长歌简单解释一番,之前她和秦老在朔州做生意,阿史那隼率军来袭,她助朔州太守守城,后来城破被俘。
听到被俘二字,颉利发手中的刀发出“锵”地一声,长歌又把刀按回去,解释道,她是作为男子被俘去当军师的。
阿史那隼不被大可汗信任,小可汗又把他视为眼中钉。长歌在一场内斗里救了他一命,阿史那隼认她做了兄弟,还放了她。
之后他想通过商道查自己的身世,遇上雁行门和赤鲵火拼,他又救了她一命。
阿史那隼不是突厥人,是契丹人。
颉利发没想到,东突厥战功赫赫的阿史那隼特勤,大可汗最利的一把刀,居然是契丹人。
昨晚,阿史那隼带着十来骑跑到营外说要见颉利发,颉利发下令乱箭射死,阿史那隼就直接冲进来了。
他们所布置的陷阱,坑进去几个就被阿史那隼看出了门道,他一路纵马直奔,冲到门口才被勾网截下。
阿史那隼说,他能送颉利发一场漠北大捷,条件是助他和鹰师假死。
阿史那隼要的条件,颉利发给了。突厥人,薛延陀,甚至连长歌都被瞒了。
可阿史那隼承诺的大捷却敷衍成这样,颉利发想要大可汗的人头,大可汗撤兵估计也是阿史那隼派人通知的。
要么阿史那隼留下,做回纥的刀,要么就给他带回契丹愿意结盟共抗突厥的承诺。
阿史那隼没有答应,契丹是个小部族,他叔婶一家根本不想参与这种争斗。
他带鹰师投靠回纥,颉利发也不可能许他们安居,给他们草场目地,不令他们与同族作战。
长歌让颉利发多给他一点时间。
看在阿史那隼救过长歌的份上,颉利发答应最多给他十天的时间考虑。
长歌让罗十八去赶上薛延陀追击残兵的队伍,把这里的事情告诉秦老。
大可汗几乎全身而退,薛延陀与回纥暂时打不起来,可以放心了。
回纥与薛延陀联军对抗突厥,大唐派了鸿胪寺少卿乔师期前往西域拜访,想要结盟对抗突厥。如果东突厥败了,那他便需要制衡回纥与薛延陀,不让他们一家独大。
[第五十九章]
阿史那隼的立场不会变,只要给他们牧场土地,不让他们打突厥,他就带鹰师转投回纥。
颉利发的条件也不会变,他打突厥打的越狠,能要的也就越多。若能攻入牙帐,砍下大可汗的头颅,就算他想要长歌也不是不可以。
阿史那隼瞬间红了脸,他没想过还可以娶长歌。他对颉利发说,等他挣出一片安身立命之地,会来上门求娶。到时候长歌只需要考虑他这个人合不合心意,跟那些乱七八糟的没关系。
颉利发只是随口一说,没打算真把自己外甥女给嫁了,他倒是敢想。
眼看两个人就要打起来,长歌说让她先跟阿史那隼谈一谈。
长歌不是来劝阿史那隼留下来的,他既然说不会打突厥,那便肯定不会。若强行留下他们起了冲突,还会落个两败俱伤。外要防着突厥卷土重来,内要和薛延陀斗智斗勇。
于公于私,她都不会劝阿史那隼留下。
大可汗退兵的确是阿史那隼派穆金报的信,阿史那隼让穆金回去保护分地的族人,顺便阴一把坑了他们的小可汗。
如果半年后,阿史那隼还没传来消息,穆金就会带着族人跟大可汗同归于尽。
幸好亚罗还在长安侯着,长歌让人把阿史那隼消息送回长安,再让亚罗给穆金传回去。
大可汗带着全部人马回了牙帐,小可汗的计划全被打乱。
诸位族长已经应了他的征召带兵前来,如今只能叫他们先退回去。牙帐外集兵,就说是为大可汗召集的援兵。大可汗若是不信,那就按原计划进行。
小可汗要谋反的迹象已经如此明显,他若是退回领地,义成公主与锦瑟夫人必然陷入危境。如果真有个万一,小可汗只要保护好大隋的宗室及朝臣,锦瑟夫人与义成公主会力求自保。
她们只盼阿史那社尔成为大可汗,助大隋复国,这是她们唯一的心愿。
[第六十章]
突厥退兵,夷男俟斤派人要把图伽接回去,长歌担心,薛延陀现在就想与回纥争起来。
颉利发派人传话,叫长歌现在就赶往他的大营,要赶紧过去。
秦老急匆匆赶来,婢女说长歌已经被颉利发叫走了。
大唐鸿胪寺少卿乔师期,正在颉利发的大营之中,他身后还跟着皓都。
长歌不认得皓都,皓都却认得长歌。长歌成为了回纥的小郡主,还叫颉利发舅舅。
大唐想跟他们联手打突厥,乔师期先去拜访了夷男俟斤,说想要寻个一呼百应的大族结盟。言下之意便是,回纥不如薛延陀。
乔师期这是在挑拨回纥与薛延陀的关系,看见他们大捷,就想要开始制衡了。
长歌直言,乔师期大概是没听说颉利可汗是中计被吓退的,几乎没损失什么人马,估计现在正后悔呢。
与其伤脑筋回纥与薛延陀谁的势力更大,不如先操心怎么对付随时会卷土重来的突厥。结盟是好事,还请以诚相待。
送走乔师期这尊大佛,帐外有人通报秦老要见长歌。
秦老对长歌说,大唐使臣身边那个黑衣小哥,是杜如晦身边的亲信,他认得长歌。
当初在朔州窗外,秦老警示长歌那次,被惊走之人就是他。
她的存在,已经被大唐发现了。
秦老想趁他们现在还来不及传消息回去,把人解决掉。
如果突厥没有败兵退出漠北,如果他们没有先去薛延陀,或可栽赃,或可以谎称他们从未来过回纥。只是现在,来不及了。
如果大唐使臣在回纥出事,日后大唐与回纥将永无相安之日。
但长歌如今的身份是回纥的郡主,这本就不可能了。回纥会被当做支持长歌的势力,得到信任都不可能。只怕大唐解决了突厥,下一个目标就是回纥。
皓都急着叫他离开,乔师期不肯走。没有拿到回纥颉利发的承诺,他只会跟漠北的使节和回礼车队一起会长安。
自从皓都见过那位回纥郡主,就心神不宁直到现在。
[第六十一章]
长歌主动来见乔师期,让罗十八守门。皓都以为她是来杀人灭口,对长歌持刀相向。
长歌让他们无需紧张,毕竟她生于汉地,父亲亦是汉人,算是同族,不会把他们怎么样。
但如果让颉利发知道她的母亲,自己的长姐是死在汉人手里,那就不能保证他们的安全了。为了他们的安危,也为了边境的宁定,这件事听了就忘了。
长歌同意与大唐结盟,为了表达诚意,她会作为使节一起入唐。
只是这一去,她当年那般费力逃出来就等于前功尽弃。
但总好过大唐与回纥开战,大不了就是被锦衣玉食的囚禁一辈子,至少不会死于时疫,坠马,或者什么别的意外。
长歌让秦老留在回纥,回纥越强大,她就越安全,以后或许能寻到转机。
在契丹大贺氏的北面边境,有一片森林和草地,阿史那隼打算带人去那里生活。突厥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便不会找他们的麻烦。
在那里,他还能帮咄罗首领抵御室韦人,想来应该不会被拒绝。
长歌答应阿史那隼会尽量说服颉利发,阿史那隼不愿让她为难,这事本就应该他自己解决。
他看得出颉利发是真心疼惜长歌,别因为这事坏了舅甥情分。
“阿史那隼”死了,他原本的名字摩会又被弟弟用着,以后就叫阿隼了。
阿隼曾说要帮雁行门做三件事,长歌没要求他做什么。只要他不许死,好好活着,活到满头华发,子孙满堂,心无牵挂为止。也不要总是将别人的事放在自己的性命之前。
长歌没有告诉阿隼,自己打算作为使节入唐。
阿隼让长歌好好活着,劳心伤神的事儿都别去想。
至于她说的,把别人的事放在放在自己性命之前。
对阿隼来说,她不算别人。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