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炎黄再现> 最好的启蒙读物,中国传统美德尽在其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最好的启蒙读物,中国传统美德尽在其中。(2 / 2)

奸巧语

(四百〇四)

秽污词

(四百〇五)

市井气

(四百〇六)

切戒之

(四百〇七)

【解释】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论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注:复者实践也,约定的事情要合乎义理才能实践。)

(四百〇八)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奸诈取巧的语言,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避免不去沾染。

(四百〇九)

(《论语》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四百一十)

jiànwèizhēn

(四百一十一)

wùqīngyán

(四百一十二)

zhīwèidì

(四百一十三)

wùqīngchuán

(四百一十四)

见未真

(四百一十五)

勿轻言

(四百一十六)

知未的

(四百一十七)

勿轻传

(四百一十八)

shìfēiyí

(四百一十九)

wùqīngnuò

(四百二十)

gǒuqīngnuò

(四百二十一)

jìntuìcuò

(四百二十二)

事非宜

(四百二十三)

勿轻诺

(四百二十四)

苟轻诺

(四百二十五)

进退错

(四百二十六)

fándàozì

(四百二十七)

zhòngqiěshū

(四百二十八)

wùjíjí

(四百二十九)

wùmóhū

(四百三十)

凡道字

(四百三十一)

重且舒

(四百三十二)

勿急疾

(四百三十三)

勿模糊

(四百三十四)

bǐshuōcháng

(四百三十五)

cǐshuōduǎn

(四百三十六)

bùguānjǐ

(四百三十七)

mòxiánguǎn

(四百三十八)

彼说长

(四百三十九)

此说短

(四百四十)

不关己

(四百四十一)

莫闲管

(四百四十二)

【解释】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用。)

(四百四十三)

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

(四百四十四)

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

(四百四十五)

jiànrénshàn

(四百四十六)

jísīqí

(四百四十七)

zòngqùyuǎn

(四百四十八)

yǐjiànjī

(四百四十九)

见人善

(四百五十)

即思齐

(四百五十一)

纵去远

(四百五十二)

以渐跻

(四百五十三)

jiànrénè

(四百五十四)

jínèixǐng

(四百五十五)

yǒuzégǎi

(四百五十六)

wújiājǐng

(四百五十七)

见人恶

(四百五十八)

即内省

(四百五十九)

有则改

(四百六十)

无加警

(四百六十一)

【解释】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

(四百六十二)

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四百六十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四百六十四)

wéidéxué

(四百六十五)

wéicáiyì

(四百六十六)

bùrúrén

(四百六十七)

dāngzìlì

(四百六十八)

唯德学

(四百六十九)

唯才艺

(四百七十)

不如人

(四百七十一)

当自砺

(四百七十二)

ruòyīfú

(四百七十三)

ruòyǐnshí

(四百七十四)

bùrúrén

(四百七十五)

wùshēngqī

(四百七十六)

若衣服

(四百七十七)

若饮食

(四百七十八)

不如人

(四百七十九)

勿生戚

(四百八十)

【解释】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警惕,勉励自己要奋发图强。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

(四百八十一)

(《论语》: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四百八十二)

(君子忧道不忧贫)

(四百八十三)

wénguònù

(四百八十四)

wényùlè

(四百八十五)

sǔnyǒulái

(四百八十六)

yìyǒuquè

(四百八十七)

闻过怒

(四百八十八)

闻誉乐

(四百八十九)

损友来

(四百九十)

益友却

(四百九十一)

wényùkǒng

(四百九十二)

wénguòxīn

(四百九十三)

zhíliàngshì

(四百九十四)

jiànxiāngqīn

(四百九十五)

闻誉恐

(四百九十六)

闻过欣

(四百九十七)

直谅士

(四百九十八)

渐相亲

(四百九十九)

【解释】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

(五百)

反之,如果听到他人的称赞,不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会自省,唯恐做得不够好,继续努力;当别人批评自己的缺失时,不但不生气,还能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信的人,就会渐渐喜欢和我们亲近了。

(五百〇一)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五百〇二)

wúxīnfēi

(五百〇三)

míngwéicuò

(五百〇四)

yǒuxīnfēi

(五百〇五)

míngwéiè

(五百〇六)

无心非

(五百〇七)

名为错

(五百〇八)

有心非

(五百〇九)

名为恶

(五百一十)

guònénggǎi

(五百一十一)

guīyúwú

(五百一十二)

tǎngyǎnshì

(五百一十三)

zēngyìgū

(五百一十四)

过能改

(五百一十五)

归于无

(五百一十六)

倘掩饰

(五百一十七)

增一辜

(五百一十八)

【解释】无心之过称为错,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知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错误自然慢慢的减少消失。如果为了面子,死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子曰: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又曰:知耻近乎勇。)

(五百一十九)

fànàizhòng

(五百二十)

泛爱众

(五百二十一)

fánshìrén

(五百二十二)

jiēxū

ài

(五百二十三)

tiāntóngfù

(五百二十四)

dìtóngzài

(五百二十五)

凡是人

(五百二十六)

皆须爱

(五百二十七)

天同覆

(五百二十八)

地同载

(五百二十九)

【解释】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孙中山先生说:“物种以竞争为目的。人类以互助合作为目的。”)

(五百三十)

xìnggāozhě

(五百三十一)

míngzìgāo

(五百三十二)

rénsuǒzhòng

(五百三十三)

fēimàogāo

(五百三十四)

行高者

(五百三十五)

名自高

(五百三十六)

人所重

(五百三十七)

非貌高

(五百三十八)

cáidàzhě

(五百三十九)

wàngzìdà

(五百四十)

rénsuǒfú

(五百四十一)

fēiyándà

(五百四十二)

才大者

(五百四十三)

望自大

(五百四十四)

人所服

(五百四十五)

非言大

(五百四十六)

【解释】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

(五百四十七)

yǐyǒunéng

(五百四十八)

wùzìsī

(五百四十九)

rénsuǒnéng

(五百五十)

wùqīngzī

(五百五十一)

己有能

(五百五十二)

勿自私

(五百五十三)

人所能

(五百五十四)

勿轻訾

(五百五十五)

wùchǎnfù

(五百五十六)

wùjiāopín

(五百五十七)

wùyàngù

(五百五十八)

wùxǐxīn

(五百五十九)

勿谄富

(五百六十)

勿骄贫

(五百六十一)

勿厌故

(五百六十二)

勿喜新

(五百六十三)

rénbùxián

(五百六十四)

wùshìjiǎo

(五百六十五)

rénbù

ān

(五百六十六)

wùhuàrǎo

(五百六十七)

人不闲

(五百六十八)

勿事搅

(五百六十九)

人不安

(五百七十)

勿话扰

(五百七十一)

【解释】当你有能力可以为众人服务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五百七十二)

(礼运大同篇: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五百七十三)

rényǒuduǎn

(五百七十四)

qièmòjiē

(五百七十五)

rényǒusī

(五百七十六)

qièmòshuō

(五百七十七)

人有短

(五百七十八)

切莫揭

(五百七十九)

人有私

(五百八十)

切莫说

(五百八十一)

dàorénshàn

(五百八十二)

jíshìshàn

(五百八十三)

rénzhīzhī

(五百八十四)

yùsīmiǎn

(五百八十五)

道人善

(五百八十六)

即是善

(五百八十七)

人知之

(五百八十八)

愈思勉

(五百八十九)

yángrénè

(五百九十)

jìshì

è

(五百九十一)

jízhīshèn

(五百九十二)

huòqiězuò

(五百九十三)

扬人恶

(五百九十四)

即是恶

(五百九十五)

疾之甚

(五百九十六)

祸且作

(五百九十七)

shànxiāngquàn

(五百九十八)

déjiējiàn

(五百九十九)

guòbùguī

(六百)

dàoliǎngkuī

(六百〇一)

善相劝

(六百〇二)

德皆建

(六百〇三)

过不规

(六百〇四)

道两亏

(六百〇五)

【解释】别人的短处,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去宣扬。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宣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作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陷。

(六百〇六)

fánqǔyǔ

(六百〇七)

guìfēnxiǎo

(六百〇八)

yǔyíduō

(六百〇九)

qǔyíshǎo

(六百一十)

凡取与

(六百一十一)

贵分晓

(六百一十二)

与宜多

(六百一十三)

取宜少

(六百一十四)

jiāngjiārén

(六百一十五)

xiānwènjǐ

(六百一十六)

jǐbúyù

(六百一十七)

jísùyǐ

(六百一十八)

将加人

(六百一十九)

先问己

(六百二十)

己不欲

(六百二十一)

即速已

(六百二十二)

ēnyùbào

(六百二十三)

yuànyùwàng

(六百二十四)

bàoyuànduǎn

(六百二十五)

bàoēncháng

(六百二十六)

恩欲报

(六百二十七)

怨欲忘

(六百二十八)

抱怨短

(六百二十九)

报恩长

(六百三十)

【解释】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与人和睦相处。

(六百三十一)

事情要加到别人身上之前(要托人做事),先要反省问问自己:“如果换作是我,我愿意吗?”,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

(六百三十二)

(《论语》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六百三十三)

受人恩惠要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处罚自己,苦恼自己!”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

(六百三十四)

dàibìpú

(六百三十五)

shēnguìduān

(六百三十六)

suīguìduān

(六百三十七)

cíérkuān

(六百三十八)

待婢仆

(六百三十九)

身贵端

(六百四十)

虽贵端

(六百四十一)

慈而宽

(六百四十二)

shìfúrén

(六百四十三)

xīnbùrán

(六百四十四)

lǐfúrén

(六百四十五)

fāngwúyán

(六百四十六)

势服人

(六百四十七)

心不然

(六百四十八)

理服人

(六百四十九)

方无言

(六百五十)

【解释】对待家中的婢女与仆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并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大更可贵,如果仗势强逼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没有怨言。

(六百五十一)

qīnrén

(六百五十二)

亲仁

(六百五十三)

tóngshìrén

(六百五十四)

lèibùqí

(六百五十五)

liúsúzhòng

(六百五十六)

rénzhěxī

(六百五十七)

同是人

(六百五十八)

类不齐

(六百五十九)

流俗众

(六百六十)

仁者希

(六百六十一)

guǒrénzhě

(六百六十二)

rénduōwèi

(六百六十三)

yánbúhuì

(六百六十四)

sèbúmèi

(六百六十五)

果仁者

(六百六十六)

人多畏

(六百六十七)

言不讳

(六百六十八)

色不媚

(六百六十九)

néngqīnrén

(六百七十)

wúxiànhǎo

(六百七十一)

dérìjìn

(六百七十二)

guòrìshǎo

(六百七十三)

能亲仁

(六百七十四)

无限好

(六百七十五)

德日进

(六百七十六)

过日少

(六百七十七)

bùqīnrén

(六百七十八)

wúxiànhài

(六百七十九)

xiǎorénjìn

(六百八十)

bǎishìhuài

(六百八十一)

不亲仁

(六百八十二)

无限害

(六百八十三)

小人进

(六百八十四)

百事坏

(六百八十五)

【解释】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受社会潮流风气影响的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

(六百八十六)

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真是再好不过了,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着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影响,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六百八十七)

yúlìxuéwén

(六百八十八)

余力学文

(六百八十九)

búlìxíng

(六百九十)

dànxuéwén

(六百九十一)

zhǎngfúhuá

(六百九十二)

chénghérén

(六百九十三)

不力行

(六百九十四)

但学文

(六百九十五)

长浮华

(六百九十六)

成何人

(六百九十七)

dànlìxíng

(六百九十八)

bùxuéwén

(六百九十九)

rènjǐjiàn

(七百)

mèilǐzhēn

(七百〇一)

但力行

(七百〇二)

不学文

(七百〇三)

任己见

(七百〇四)

昧理真

(七百〇五)

【解释】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着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

(七百〇六)

(《论语》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七百〇七)

dúshūfǎ

(七百〇八)

yǒusāndào

(七百〇九)

xīnyǎnkǒu

(七百一十)

xìnjiēyào

(七百一十一)

读书法

(七百一十二)

有三到

(七百一十三)

心眼口

(七百一十四)

信皆要

(七百一十五)

fāngdúcǐ

(七百一十六)

wùmùbǐ

(七百一十七)

cǐwèizhōng

(七百一十八)

bǐwùqǐ

(七百一十九)

方读此

(七百二十)

勿慕彼

(七百二十一)

此未终

(七百二十二)

彼勿起

(七百二十三)

kuānwéixiàn

(七百二十四)

jǐnyònggōng

(七百二十五)

gōngfūdào

(七百二十六)

zhìsètōng

(七百二十七)

宽为限

(七百二十八)

紧用功

(七百二十九)

工夫到

(七百三十)

滞塞通

(七百三十一)

xīnyǒuyí

(七百三十二)

suízhájì

(七百三十三)

jiùrénwèn

(七百三十四)

qiúquèyì

(七百三十五)

心有疑

(七百三十六)

随札记

(七百三十七)

就人问

(七百三十八)

求确义

(七百三十九)

【解释】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学问,要专一,要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欣羡其他的书,想看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读另外一本。

(七百四十)

在制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大学章句》: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七百四十一)

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

(七百四十二)

fángshìqīng

(七百四十三)

qiángbìjìng

(七百四十四)

jīànjié

(七百四十五)

bǐyànzhèng

(七百四十六)

房室清

(七百四十七)

墙壁净

(七百四十八)

几案洁

(七百四十九)

笔砚正

(七百五十)

mòmópiān

(七百五十一)

xīnbùduān

(七百五十二)

zìbújìng

(七百五十三)

xīnxiānbìng

(七百五十四)

墨磨偏

(七百五十五)

心不端

(七百五十六)

字不敬

(七百五十七)

心先病

(七百五十八)

lièdiǎnjí

(七百五十九)

yǒudìngchù

(七百六十)

dúkànbì

(七百六十一)

huányuánchù

(七百六十二)

列典籍

(七百六十三)

有定处

(七百六十四)

读看毕

(七百六十五)

还原处

(七百六十六)

suīyǒují

(七百六十七)

juànshùqí

(七百六十八)

yǒuquēhuài

(七百六十九)

jiùbǔzhī

(七百七十)

虽有急

(七百七十一)

卷束齐

(七百七十二)

有缺坏

(七百七十三)

就补之

(七百七十四)

fēishèngshū

(七百七十五)

bǐngwùshì

(七百七十六)

bìcōngmíng

(七百七十七)

huàixīnzhì

(七百七十八)

非圣书

(七百七十九)

屏勿视

(七百八十)

敝聪明

(七百八十一)

坏心志

(七百八十二)

wùzìbào

(七百八十三)

wùzìqì

(七百八十四)

shèngyǔxián

(七百八十五)

kěxúnzhì

(七百八十六)

勿自暴

(七百八十七)

勿自弃

(七百八十八)

圣与贤

(七百八十九)

可驯致

(七百九十)

【解释】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

(七百九十一)

书籍课本应分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读诵完毕须归还原处。

(七百九十二)

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书本是智慧的结晶,有缺损就要修补,保持完整。(古人一书难求,故有修补之举。)

(七百九十三)

不是传述圣贤言行的著作,以及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书刊,都应该摒弃不要看,以免身心受到污染,智慧遭受蒙蔽,心志变得不健康。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也是可以达到的。

(七百九十四)

(孟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七百九十五)

(唐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七百九十六)

部分读音注释:

(七百九十七)

◇「首孝弟次谨信」:「弟」读音tì,通「悌」;

◇「出必告反必面」:「告」读音ɡù为古音,今音ɡào;

◇「对尊长勿见能」:「见」读音xiàn,通「现」;

◇「骑下马乘下车」:「车」读音jū为古音,今音chē;

◇「老易至惜此时」:「惜」读音xī,另有读音xí;

◇「便溺回辄净手」:「溺」读音niào,通「尿」,指小便;

◇「上循分下称家」:「分」读音fèn,指身份;「称」读音chèn,意为相称;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阈」读音yù第四声,意为门槛;「跛倚」读音bǒyǐ,「跛」是指一只脚斜站着;「跛倚」是指身子歪曲斜倚;「箕踞」读音jījù,是指坐着时双脚展开像簸箕或是虎踞的样子;「摇髀」,是指抖腿或摇臀,「髀」读音bì,指大腿;

◇「人问谁对以名」:「谁」读音shuí,另有读音shéi;

◇「知未的勿轻传」:「的」读音dì第四声,意为真实、确实;

◇「勿急疾勿模糊」:「糊」hū

,另有读音hú、hu;

◇「纵去远以渐跻」:「跻」读音jī,意为上升;

◇「行高者名自高」:「行」读音为xìnɡ第四声,意为德行;

◇「人所能勿轻訾」:「訾」读音为zī第一声,意为口毁;

◇「非圣书屏勿视」:「屏」读音bǐnɡ,通「摒」,意为放弃,除去;

◇「圣与贤可驯致」:「驯」读音xún第二声,意为逐渐。

(七百九十八)

弟子规小知识:

(七百九十九)

(八百)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而成为弟子规。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八百〇一)

《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和仄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八百〇二)

《弟子规》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