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北宋仕途> 第二百五十四章 送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五十四章 送信(1 / 2)



三城里头确实为了皇帝泰山封禅事闹得其是激烈,议六

当赵顾把这事拿到朝堂上讨论的时候,宰相参政等人保持沉默,不发表意见;御史中承也深自缄默。准备观望。可是底下那些御史坐不住了。再一次像脱缰的野马,未经过范纯仁这个上司同意,纷纷上章言论。大多反对封禅,还抬出各种祖宗禁忌来作理由,总之一句话,皇帝不去封禅,还是明君;一旦成行,则非明君。

范纯仁这次倒没有以往那般生气。反而像看戏一般,饶有兴致地看着手下人表演,心里还暗暗解气,君不见看了奏章的皇帝一连几天上朝都黑着脸么!看御史的眼色也复杂了许多。不过迎上范纯仁那无辜兼抱歉的神色,明知怎么一回事的他也不好意思发脾气。

吵吵闹闹好几天,围绕封禅与不的主题,没个结果,赵顾闷闷不乐。倒是把朝政之事给荒废了几天。致使中外颇多怨言,连带着司马毙,等人也发了几句牢骚。

这种情况惊动了宫中静养不大露面的太皇太后曹氏,曹太后从大局出发,把赵顾召过去,也不明言什么。拉三扯四,最后才说祖宗建业艰难。传国百余年,方有太平盛世,官家你才登基不足十年,还当兢兢业业,以恒心毅力再做几年,待得他年成绩出来,才好作其他想。

赵颍是聪明人,一听就明白曹太后是让他暂且不要做封禅之事,虽然不高兴,可一向对曹太后很尊敬,倒也不敢反驳,只能唯唯诺诺,退了下来。

对老太后不敢怎么样,到了自己的地盘,赵顾彻底发作出来,狠狠砸了几个价值不匪的上好瓷器,怒气未歇的他连吃饭都没心思了。到了大臣晋见的时候,更是黑着脸。落棠寡欢的样子。

如此又纷纷扰扰几天,拖拉了十天左右还是未能形成定论。

这就是范一农口中“京城传来的消息”具体详情,作为始作俑者又极其关注的沈欢,当然更是了解。

至于范一农问他是否已有定计,他沉稳的脸也显出一丝无奈,叹气说道:“定计说不上,只不过不大想走这一步罢了。唉,人算不如天算。有些事还是不得不做。”

范一农讶道:“子贤还真有应对之策?范某还以为这一次要落空了呢。”

他也只是随口问问而已,并不打算要沈欢的确切答案,这几年相处,他已经算是比较了解这个同年进士的搭档。对方的想法,有时候天马行空难以捉摸,还真不是自己这个榆木脑袋可以揣测。

沈欢不答反问,一指面前的湖水。道:“介古兄,此湖如何?”

湖水很清,在轻风吹拂之下荡起轻轻的水波,在阳光的映射下泛起丝丝白光,放眼放去,耀眼眩目。

湖很大,足有七八亩之多,周边种了无数柳树,垂柳扬岸;西北角还有一个小岛,岛上植满了桃花,花正开时,一片欢欣的红色;湖中还有无数荷花,盖如圆亭,玉、立挺拔,随风摇曳。飘飘若舞。

生机盎然,实在不愧海州大学闻名的一景!

醉翁湖,以欧阳修之号为记。是对这位为海州大学付出颇多的老人的崇高敬意!

湖边树阴遮天,亭阁不少,是海州文人最爱流连之地,就算沈欢这些高官,无事亦会在此聚上一聚,谈天说地,好不快哉!

“湖是好湖,地也是好地!”范一农由衷赞道,“官亦是好官,若没有子贤这个知州,焉有这个海州大学。又哪里会有此处的清幽?”

沈欢感慨不毛:“确实是好地方呀!东海之坝,海滨盐场,海州大地。不知这一去经年,还有回首一看的机会不?”

范一农吃了一惊:“子贤真要走了么?”

沈欢说道:“不瞒介古兄,这次海州报纸搞出这般大的阵仗,全是小弟授意,无非就是为了彰显功绩。以此作为晋身之阶罢了。水低人高,莫能之外小弟也不能免俗!”

范一农不以为然:“子贤这话到让我等惭愧,海州建设,实实在在。又不是弄虚作假,以此功绩还不能晋身,我等还有何面目奢谈进步?”

沈欢苦笑说道:“现在功绩是彰显出去了,一旦不能获得认同,也许就是外调其他州了。毕竟小弟在海州也快四年,按例不会滞留太久。”

范一农惊道:“子贤这是一着险棋呀,不成功便成仁,何其险恶。”

“唉,无奈之举罢了。”

范一农不忍心说道:“若是有什么范某能帮得上的,子贤但说无妨。定当鼎力相助!”

“当真?”

“当然!”范一农甚是不悦。“子贤,你莫真以为范某是怕事之人?”

沈欢犹豫半晌才道:“说起来还真有一事要请介古兄援手。”

“请说。”

沈欢从怀里掏出两封信,摆在桌面。道:“介古兄作为通判,上达天听之道想必另有外人不知之法。如暴可以,劳烦把这两封信送到京城司马相公之处。”

范一农闻言大是为难,通判作为监视州县的官职,时不时送密报到京城,毒用的当然是相当隐秘的途径。大多直达宫廷之内。沈欢这次信件,应当是私人之物,用通判之道去送达,令范一农这个比较传统之人大是思量。“私人信件?”范一农问了一句。

“正是。”沈欢解释,“因为所行之事比较特殊,而今京城对弟这边的东西比较敏感,如果由小弟派人送去司马相公处,太过引人注目。一旦传扬出去,太过棘手。因此想请介古兄援手一二,如果介古兄有难处,那,”

“范某接了。”范一农摆手阻止他继续说下去,“范某相信子贤为人。就狗私一次吧!”

“多谢!”沈欢大是感微

“两封信都是给司马相公么?”

“一封是给他老人家的,另一封”呵呵,由他老人家送给一个人。官家能不能到海州,还得仰仗这个人

范一农不再多问,把信收入怀内,淡然一笑。

沈欢又道:“介古兄小弟走后,海州就交给你了!”

范一农大惊失色:“子贤何出此言?”

沈欢笑道:小弟一旦离任,当然需要有人接手这个知州之位。海州如今走在一条高速发展的道路之上,需要一个熟悉相关事物的人来掌控,交给其他人,小弟实在不放心。生怕他把大好的海州给毁了。有能力继续带领海州前进之人。小弟认识的,也就介古兄与子瞻兄而已。

至于子瞻兄,他海关之处还有大作为,也脱手不得。因此小弟会向司马相公与官家力荐介古兄出任海州知州,还望介古兄能大发图为,再接再厉,把海州建设得更上一层楼!”

“这个”范一农又激动又惶恐,“只怕范某资

通判与知州的官职相差一个品阶,算上“从”品,足足有三个级别要跨越,难怪范一农要担忧。

沈欢笑着劝慰:“介古兄何必妄自菲薄,若论资历,你是治平二年的状元,还在小弟之上。你在海州做了几年,若论能力,谁出其右?放心,一切就交给小弟去操作吧。只希望你能继续在海州做出一翻成绩来!”

范一农深吸一口气,道:“子贤放心。若真有机会,绝不会令海州这个天下第一州的名头在范某手上丢了!”

沈欢站起来,拍拍他的肩膀。笑道:“那我等就静候佳音吧。”

,”

海州,知州府邸。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