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北宋仕途> 第二百四十三章 二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三章 二年(2 / 2)

苏轼微微一笑,又问:“最近生意还成吧?”

李三感激不已:“还可以,有这一辆车在,养家糊口不在话下!这两年来海州城的人越来越多,需要用到车的地方也更多了!说回来还得感谢沈大人呀,若不是他给我等这口饭吃,也许我等还只能拘囿在军籍里,一家都只能领点军饷过日子而已!”

苏轼也颇是感慨:海州城车行里赶车的车夫不是一般的百姓,而是由厢军转而为民的。

当年司马宰相着力削减厢军人数,沈欢在海州也大力附和。除了邮政驿站削减了一些,还有工程队几乎把海州扬州两地的厢军一网打尽了,不过他觉得还不够,又想出了这个运输的法子来。

在海州成立了几大车行,让更多的厢军转而为车夫,让他们脱离军籍,再借青苗钱的派放,作为贷钱借贷给这些车夫买牛买车。而这些车夫则挂名在车行之下,任意拉人做生意,所得之钱,除了上交一些给车行作为管理费用外,其他全是私人的!

这一举又削减了上千的厢军,而且车夫如果有钱,甚至能买到几匹马来做拉力。这样就可以走出海州,跟由也是由厢军转化的镖局一起走南闯北去了!

这一民生政策,经过两年的实行,着实为朝廷解决了厢军的一大难题。现今东海一带的与海州交易往来频繁的州县也跟着效仿,为朝廷节省了不少财政支出。

另外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交通更加方便,各种人与货的流通也跟着畅通起来。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聊了几句,苏轼感慨完毕,招呼李三把车赶过来,跨步上了这辆由两头牛作为拉力的牛车。

“苏大人,去哪?”李三回头又问了一句。

“海州大学!”

“好咧,目标海州大学!”李三长吁一声,扬起长鞭,驱牛而去。

海州大学就在海州城外西南几里处。

经过几年的发展,一出海州南城门,迎来的是一条宽有六七丈的灰黑的水泥大道,笔直像一条线,直通天外一般。

大道两旁栽满了杨柳,一步一株,像林立的侍卫。

正当春末夏初,清风吹拂,柳枝轻摇,像在欢呼,像在招摇,又像在对路中的人高声呼喊着欢迎。

杨柳之下,还栽了不少花草。万紫千红,散发着迷人的清香。柳树下也有三三两两的行人,有士子,有农民,还有商人,或急走,或慢游,或赞叹,或感慨。

娴静悠闲与勃勃生机统一在这个异于时代的规划上。

毫无疑问,现在的海州内外,单论建筑模样,已经越来越有现代的气息了。无庸质疑,这些规划大多出于沈欢之手。

他完全是按照后世现代城市的规划来设计,有现代的整齐干净,却没有那种喧嚣与污染,实在是桃花源一般的梦境!

********************************************************************

海州大学。

林木参天,绿意葱郁。

在山林之间,偶尔间杂着一两条小溪小河,淙淙水声,在宁静的群野里显得异常清幽。

遥遥一望,在参天树木之间却隐隐能见不少建筑群体,嫩白色的高墙,三三两两若隐若现;或而还能听到几句人语,也许是争论之声,也许是高声读书之音吧。

这里是海州的标志,海州人的骄傲:

海州大学!

海州大学的大门建得异常古朴,几大立柱突兀耸立,雕刻着不少纹理,还有图象,有孔子拜师图,老子出关图……显得文雅与悠久。

门的两旁是两座精雕细刻的大石狮子,半蹲着,像要腾势而扑,生气又形象。

这些建筑掩映在群山之中,密林绿意之间,经过刻意的设计,山林的自然与建筑的人为完美融合统一了。

身在其间,就令人舒适了不少。

大学里头有一个人工湖,三亩多见方,引来活水,正当清澈。春夏之交,湖上飘了不少绿意浓郁的荷叶,亭亭玉立,迎风招展,在和煦的清风之下,见之令人心旷神怡。

湖畔有个方亭,亭里有一张石桌,下面围着四张石凳,遮了阳光,实在是赏景的佳处。

亭子里已经有两个人了。

一大一小,大的端坐着,小的在一旁侍立,帮忙煮水烹茶。

“小华,你老师不是说今早要来这里与我商量些事么,怎么现在还不到?”大的人拿着一本书,看了几页,抬起头来,问了一句。

仔细一看,这个温文尔雅的男子不正是海州的风云人物欧阳发欧阳伯和么!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