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现实也这样,能怪谁?
英雄和大侠都离不开自我牺牲,似乎遭受的损失越大才越英雄,结局越惨才越大侠。越不惨就越该被怀疑是争权夺利的伪君子,罪加十倍百倍千倍万倍都不足以谢罪!
乔峰越英雄便越该畏罪潜逃,畏罪自杀,或认罪自杀?
那些全不是秦朝喜欢的抉择,不知乔峰他喜不喜欢。
假设答案是喜欢,到底是他真欢,还是不得已而为之?
要改变乔峰的命运,说来容易,只用对着他说一遍《天龙八部》,其它都交给他自己,看他怎么办就怎么办。是英雄,是小人,全是他自己的选择。
真要那样做,秦朝很担心会引发蝴蝶效应,不知会有多少人从中受害。即便事实只有极少数人受害,都不想那么做。即便无人怪罪,仍不想欺骗自己的良心。
是不是游戏都不能还当这是在玩游戏,是在拍电影,好坏随心,死个几万几十万人都还嫌场面不够大,不够刺激,不够热血……
现在就算是在玩游戏,秦朝都不会那样做了。游戏玩得越久也越有感情,也会越感到空虚,于是更热衷于寻求游戏的内在。投入创作中,也是对游戏内在的追求。
即便都是由自己笔下虚构而成,也该拥有自己的灵魂。即便只有一丝一毫,也比空有漂亮的躯壳好。对别人负责,也是在对自己负责。改变乔峰,也是在改变自己。
灵魂是不能像肉体一样实在,但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不在肉体,而在灵魂。
秦朝觉得:‘北冥神功’的核心不在三十六路经脉穴道图上,而在心法上。
还没见过真正的‘北冥神功’,秦朝就已经很用心地研究过,在实验中假设过各种可能。虚构的武功是很可笑,失败了更可笑,但如果人类连创造武功的想法都不敢有,‘北冥神功’还如何正式诞生?
更别说三十六路。
最难的是第一路。有其一才有其二,有其二才有其三……
《天龙八部》的版本不少,秦朝基本上都读过,读了一遍又一遍,反复思考和摸索书中的武功体系,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想将之完善。
那样最假都并非是在做无用功,至少可以增添到‘天龙悟道’,改善游戏中的武学设计,增加可玩性,使玩家玩得更爽快。
金派武学中,最值得关注的无疑是内功。
内功中,最值得关注的无疑是‘北冥神功’。
‘小无相功’在招式上兼容百家。
‘北冥神功’在内力上融汇百家。
内力为本,招式为末。
‘北冥神功’为本,‘小无相功’为末。‘小无相功’最怎么厉害都脱离不了内功,鱼儿最厉害都离不开水。内功最厉害都脱离不了‘北冥神功’,江河最长都还是要流入到大海之中。
积小而成大,积少而成多。
最小、最少都得有个起点。
武学思想最如何成熟,离不开起点的天真幼稚。
‘北冥神功’的修炼,最厉害都避免不了死亡,秦朝不想学书中无涯子一样甘做别人的嫁衣裳,将一身内力与逍遥派掌门之位都传给了少林的普通弟子虚竹……
想象一下,无涯子的师父‘逍遥子’是否也一样不甘心,死了却只会更加地浪费。
死亡虽然可以说是在回归天地,回报天地,但人活着难道就不再是天地的一份子,不能再对天地有所回报了?
答案很显然易见。
别的武功不是不可以继承和发扬,‘北冥神功’明显更厉害——下一代掌门得了上一代掌门的功力,更容易造就更厉害的下一代,一代比一代更逍遥自在。
甚至连天赋和资质的高低都无法阻止,可以用大量的内力来强行逆转。
‘北冥神功’从吸人内力开始,最终却要牺牲自己去成全他人;传说中魔门最顶尖的魔功‘道心种魔大法’,却是从助人一臂之力开始,最终要牺牲他人来成全自己。
道与魔,一体两面。
不管是道家的利人,还是魔门的利已,都属于利益循环中的一部分,缺一不可。简单说这与男女循环、阴阳循环、生死循环是一个道理,缺了谁都循环不了。
要做一个很不一般地人,当然得有自己的原则,但秦朝仍觉得:习武之人不必执着于这种表面的道与魔、善与恶。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全是循环中的一部分,缺一不可。执着于任何一方都将走入恶性循环。成功与失败、理想与现实也是如此,不但缺一不可,而且还偏一不可。
至人的完美无缺,与真人有血有肉,明显存在有冲突,但不是非美即丑、非善即恶,非对即错,左脚不是不可以可以配合右脚行走。大道至简。
、游戏中的假人假事,突然都成为了现实,原来的真人真事不知成了什么?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父母不在,网友不在,红颜不在,一个人独在异乡为异客。
分不分真人假人,仍是一个鼻子两只眼,一个脑袋两只脚……
表面看人与人都没什么变化,还不如武学上变化大。
秦朝更习惯用研究科学的思维和态度来研究武学,很快便发现,‘北冥神功’存在有一个极大隐患:吸入功力越深厚,各门各派各种内力越杂乱,相互之间的冲突越巨大。
小的都不能解决,大了解决起来更艰难。一旦与敌人交战,越用功越危险。那时候一个芝麻大小的小害都能像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随时都有可能要人命。
而且还不断随功力而提升。除非不提升功力,大害自然是小了,但修炼也没了。有‘北冥神功’不修炼不如没有,看着都很难受。没有内功那时候,不是做梦都想修炼吗!
逍遥派另一神功‘小无相功’,可能是对症下药的一味主药,而且修炼越早越好。但这‘小无相功’的能力最如何强大都并非无限,看书中鸠摩智的下场就知道。
‘少林七十二绝技’修炼最多也只是一家一派的绝学,鸠摩智却难免吃多了撑不住,一身功力最终都便宜了段誉。看容量,‘小无相功’差了‘北冥神功’太多太多!
段誉虽然没修炼‘小无相功’,却远比鸠摩智能吃,‘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功力,多了它不多,少了它不少。
可是,‘小无相功’都化解不了的时候,‘北冥神功’不是更无力化解吗?
不修炼‘小无相功’,‘北冥神功’就不可以包容各门各派的内力吗?
难道说,只少林一派的绝学,‘北冥神功’都吃不下!
包容本身便是一种化解,却又不等于化解;
化解本身也是一种包容,却又不等于包容。
祸福相依的道理,最不够聪明都不会一点不懂。秦朝明知其中潜在有大害,却还是怎么都拒绝不了,想修炼‘北冥神功’。
正如书中鸠摩智最如何聪明都还是拒绝不了‘小无相功’,也拒绝不了‘少林七十二绝技’,终究还是忍不住都修炼了。或者说拒绝得了都不忍拒绝,不到黄河心不死。
因此别再笑话鸠摩智武痴,笑话无涯子玉痴!
学武的理由太多太多,一辈子都说不完。想一想读书读多了的近视,便知道习武的理由是多么容易找,一找一大堆。至少能增强一些眼力,多少能解决一些近视。
至少走在路上欣赏漂亮MM的时候,不用凑近了老是被人喊非礼,摸了也白摸。想想木婉清、钟灵,想想王语嫣、阿朱、阿碧,想想李沧海……是男人谁不……
习武的好处数之不尽,相应的坏处也数之不尽,但总不能因噎废食。修炼时免不了要担心这,担心那,但最担心都还是要修炼。不修炼就不担心了吗?
武功越厉害,害人也能越厉害。不是对敌人,就是对自己。这倒也合理!只求别像传说中的《葵花宝典》,第一步必须自宫。就那《葵花宝典》,相信也多得是人抢着修炼。
没《葵花宝典》,就没太监了?;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