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游戏竞技>天龙天外天> 第一百七十六章 人脑进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七十六章 人脑进化(1 / 1)

诸保昆的第一针只是忍不住出手试探,并没有用全力,可进可退,可解释成切磋武功。接下来一招比一招狠,不料还没用出全力,司马林已经抵挡不住,一命呜呼。

李茵兰开始以为司马林在假装,像以前那样大玩骗人的把戏,直至司马林死,才想出手相救,却已经太迟。

两人在这里等的并不是司马林,不料阴错阳差,遇上武功大减的司马林。如此偶然,司马林事先又如何能料到!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说来,司马林之死也是由李茵兰吃醋而起。她借口做事得有头有尾,说知县夫人是世家大族出生,党羽众多,得暗中在李家客栈坐镇一段时间,看能否再抓些幕后的大鱼,多消除些隐患。

李茵兰吃什么醋,连诸保昆都不是很明白。其中的原因,李茵兰不好意思说出来——她见李玉儿等女的床上功夫都远胜自己,每次都能迷得诸保昆神魂颠倒,她心里虽然能理解娼妓在那方面胜过良家女子才正常,但就是气不过。

不管李茵兰吃多大的醋,如果司马林自己没那么好色,这次也许能逃过一劫。

追根求源,则是在于秦朝吸走了司马林的内力。

俗话说得好:“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秦朝对司马林这样的死敌都手下留情,别说外人很难以理解,就连龚婉、小柳和阿朱这些人都觉得不妥。

觉得不为自己也该多为后代子孙着想。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别说司马林这种敌人还拥有很强的实力,就算只是个普通的小孩,留他在外面乱说话也十分地不妥。而且小孩总有长大的一天,自己总有变老的一天,有生病的时候,有三灾九难……

虽然几女都认为十分地不妥,却都没有说出口,因为在她们看来,秦朝绝不是那么傻的人,只是自己现在还不能理解。秦朝曾经跟她们解说过:“给别人留下一线生机,也是在为自己留下一线生机。虽说还得担心别人报仇,但利弊各半,说不上谁好谁坏。既然如此,又何必同类相残!”可她们想来想去,认为这理由未必说得通,或者说事情远不止这么简单。

你没得罪人,别人都想杀你。

你给别人留一线生机,百分百是在给机会别人杀你,是否在给自己留生机却是未知数。

可秦朝手下留情的那些人,不是像司马林那样很快遇难身亡,就是因各种原因而自杀。

二分之一,活不过两天。

十分之九,活不过十天。

百分之九十九,活不过一百天。

根本用不着秦朝破杀戒。就算忍不住破杀戒,也顶多剩下百分之一。就算杀人真的有恶果报应,也只剩下顶多百分之一。与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相比,根本算不得什么。

众女仍不能理解,却不得不佩服。

每次吸完内力,秦朝好像真的没半点兴趣再管,情愿在家里睡大觉,那些敌人却纷纷自动灭亡。

这次,秦朝又抓住一个黑衣人,龚婉、小柳和阿朱门下的弟子们又喜又忧,心情十分地复杂——如果等下是自己好运被秦朝看中,自然希望那黑衣人的内功修为越深厚越好。反之,若是别人好运,则希望那黑衣人的内功修为越浅薄越好。谁都不喜被同伴超越,但这种心思不但不能说,连想都不方便想,担心被秦朝的读心术识破。

暗底下,有的弟子长时间自我催眠,不停地想象秦朝的好,在心里大拍马屁。俗话说:“谎话说一千遍,假的也成了真的。”不知不觉中,也成了秦朝的信徒,增强了‘信仰之力’。这些‘信仰之力’并不是只有秦朝拥有,而是所有人都有。区别主要在于多少,其次在于是否懂得利用。在精神力大增之前,秦朝和大部分人一样,对‘信仰之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半信半疑。

什么是‘信仰之力’?

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理解。

就算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此也会有不同的理解。

就像同一棵树上的同一片树叶,第二天和第一天看着变化不大,但毕竟已经有所不同。一天变化不大,难以区分,一月、一年、十年、百年呢?

那样的变化相对而言是很大,但从整棵树来看,成千上万的叶子似乎样子都差不多。

若说差不多,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没有两个相同的人,连双胞胎也只是长得很像,而不是相同。

再相似的叶子也只是相似,不是相同。

对于比较马虎的人而言,‘信仰之力’就是精神力。

对于特别马虎的人来说,精神力就是神力,没必要苦苦深究下去。

对于秦朝这种喜欢追根问底的人,‘信仰之力’是‘信仰之力’,精神力是精神力,神力是神力。

各人的性格不同,各自的喜好不同。

但这不代表秦朝喜欢把简单的问题变复杂。他也想化繁为简,他的‘三元论’便是为此而作。这是一种继《易经》之后的新型分析方法。

‘三元论’的基础是‘因果论’。

不管一件事情有多么地复杂,我只求因,只问果。

比如说:那些官员,一声令下,啥都不管,只问结果,只看好坏。

又比如说:那些贪官,一件工作,不管是道德还是礼仪全抛之脑后,只问钱。

为什么有那么多脑袋一根筋的人反而比聪明人在官场上如鱼得水?正因为他们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顾,一切围着钱转,往下收礼贪污,往上送礼贿赂,思维模式极为简单有效,根本用不着多么聪明的脑袋,只要比猪脑袋聪明些就足够了。反之,聪明人经常反被聪明误。

懂得越多,不懂越多。

想得越多,烦恼越多。

麻烦越多,痛苦越多。

失败越多。

可秦朝还是认为越聪明越好,心想:整个人类的进步关键终究还是落在牛顿、爱因斯坦、沈括、苏颂、苏轼那些聪明人头上。

天妒英才,世界上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都自然是越笨越多,越聪明越少,虽然谁都不甘心自己生得比别人蠢,不愿承认自己比别人蠢。但却不想一想,别人之所以天生更加地聪明,那是因为他们的祖宗比自己祖宗爱动脑筋,因此脑袋才能进化得更快。

可是不管知不知道,大都喜欢以简单的生活模式解决一切问题。一切向前(钱)看,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功了便是大智若愚。失败了关我屁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还在行万里路之前。

人最重要的还是脑袋,而读书是加速人脑进化的首选,从古至今皆是。

读书需要付出的代价绝对不小——读书越是刻苦,思考越是用心,对精神的消耗越大,越易导致精虚神弱,接受力下降,百病丛生,英年早逝。;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