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今之计就是一面要与杨昭争夺江南之地,一面进行布防,再不济也可以实现南北朝分治啊。”
多尔衮叹息道:“如此看来忠勇军势头正健,要想轻易剿灭难上加难,大家说说怎么办啊?”
伪秘书院大学士陈名夏劝诫道:“皇父摄政王,南方汉人反对我大清主要是剃发令啊,只要“留发复衣冠,天下即太平”啊。”
宁完我一听,骂道:“这不是向南方汉人示弱吗?若是那样的话群起效仿,我大清怎么能够统御万民?
皇父摄政王,陈名夏乃十足小人,现在国家艰难如此,他借机攻击国政,他哪里是为我大清着想,他明明是为自己沽名钓誉啊。”
陈名夏乃崇祯十六年探花,才学当然远远超过贡生出生的宁完我,现在听到宁完我如此说自己,连连反驳。
多尔衮一听大怒,骂道:“即使要辩解,为何不等完我说完呢?如此争辩成何体统?”
当即命陈名夏跪着与宁完我辩论,你想想跪着的人与站着的人辩论,跪着的人怎么能够辩论得赢,如此废除剃发令之议就这样无疾而终(历史上宁完我弹劾陈名夏,顺治令陈名夏跪着对质,最后陈名夏被绞死)。
看到大家争论着剃发令,同样名列汉奸前列的范文程早已经坐立不安,指着地图道:“皇父摄政王,南方民众已经剃发数年,若是强行废止的话反而不好,要平定南方还是要打败忠勇军啊。
各位,我八旗驻军除了京畿,关外兵马外,关内主要是沿河布防,如此形成了这几条防线。
运河驻防线(京师、德州、京口、杭州),黄河驻防线(德州、开封、西安)、长江驻防线(江宁、京口)、东南沿海驻防线(杭州、福州、广州)。
如今杨昭率领主力沿江而下直下金陵,董克治李定国率部逼近广州,其声势之大,大有席卷江南,与我大清分庭抗礼之势啊。”
多尔衮点了点头,放下烟杆道:“忠勇军声势大,问题是如何应对忠勇军啊。”
范文程小心翼翼的说道:“皇父摄政王,杨昭虽然能征善战,但毕竟年轻气盛,做事非常冲动。
别的不说,就拿称帝来说,若是等到平定江南大权在握的时候才称帝,如此于我大清更为不利。
杨昭可不是这样,在解救永历帝之后立刻称帝,如此必然引起南方的伪鲁王朱以海,伪漳国公郑成功的不满啊,我们可以利用这点让他们三人之间互相争斗啊。
若是这样我们定然可以挫败杨昭保全江南之地,然后依靠北方的兵马,江南的赋税再对其各个击破,达到重新统一中国的目的。
即使再不济,我们也可以让他们自相残杀,到时候我们也可以与对方南北划江而治啊。
皇父摄政王,要知道那个郑成功现在已经成为我们的棋子,必要时候让他与杨昭拼一个你死我活。”
多尔衮一听,来了兴趣道:“你们汉人就喜欢窝里斗,哪像我们满人这样同心协力(当然同心协力,主要领兵大将都是**哈赤一家的)。
郑芝龙实在太贪得无厌,竟然想成为闽粤总督,竟然想在我大清治下称王称霸,我主要看到郑家水军强大才没有杀他,看来这确实是一步好棋。
现在就需利用郑芝龙,利用郑成功与杨昭相争,这样也许不能让杨昭最终屈服,但至少给他带来太多麻烦。
除了郑成功之外,还有那个伪鲁王朱以海被赶在几个小岛上,听说其曾经投奔郑成功,若让这两个人与杨昭抗衡,难上加难啊。”
范文程笑道:“王爷,这就看我们怎么扶持朱以海、郑成功这两个人物了。
还有,杨昭称帝必然引起一些汉人不满,而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都是汉人,在汉人中还是有一点号召力。”
多尔衮陷入一片沉思之中,良久决定对清军进行重新布防。
令原来驻防关中、河南的英亲王阿济格、亲王岳乐、正黄旗固山额真谭泰、尚书明安达礼、河南巡抚吴景道率领6千正黄旗、6千两白旗残部,5千蒙古骑兵与5万绿营兵马驻防江淮地区,以便在杨昭东进的时候包抄忠勇军后路,或者接应江南兵马过江。
令平西王吴三桂、亲王满达海、汉军镶红旗固山额真李国瀚、贝勒索托、陕甘总督孟乔芳率领3万关宁兵马,2千蒙古骑兵,6千汉军镶红旗与5万绿营兵马驻防关中、南阳,以防备忠勇军。
重新组建江南集团,令摄政王济尔哈朗、王爷瓦克达、六省总督洪承畴、汉军正白旗固山额真佟图赖、汉军镶白旗固山额真石廷柱、3千镶蓝旗、2千镶红旗、2千蒙古骑兵、1万汉军旗与六万绿营兵马驻防江南行省。
令端亲王博洛出镇闽浙,以便宜行事,必要时退回江苏。
令平南王、靖南王率领三王兵马通过福建、浙江回撤江苏,以加强蛮清在江苏实力。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