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实力,李自成完全可以一面守住襄阳,一面进攻湖广省。自从襄阳建制以来,李自成经营襄阳已有年余,为了阻挡左良玉明军北上,在襄阳地区有袁宗第、白旺统帅的7万精锐生力军,还有占据陕北的高一功、李过集团现正通过甘肃宁夏汉中向襄阳地区而来。
但无论如何李自成患了一个战略错误,他不顾白旺在襄阳留下一支精锐部队,以保卫根据地,阻止清军南下的建议,率领大军倾巢南下,进攻武昌。
占据武昌的大军阀左良玉依托湖广地区(即今日的湖南湖北),虎踞武昌,有大军数十万人,可以说兵强马壮,其实力在南明各大军阀之中首屈一指。
虽然左良玉在南明诸军阀之中实力首屈一指,但在与流寇作战中,则胜负参半,看见李自成大军沿着襄阳顺江而下,左部在荆河口大败后,左良玉自感独木难支。
而恰在这个时候,南京城内爆发假太子案,也就是有人冒充崇祯皇帝的太子来到南京,挑战弘光帝朱由菘的统治地位,而东林党人趁此机会制造舆论要求弘光帝出让皇帝宝座。
皇帝怎么说让就能让,弘光帝再傻也知道其中利害关系,派出有关人员彻查,并斩杀了来人(综合各方面资料来看,这个人还真的不是崇祯的太子,崇祯的太子先是被李自成掳掠,在山海关兵败后,走散,最后孤苦无依,与其兄弟先后投奔其在北京的外公,被其外公出卖,交给了蛮清,最后被凌迟处死)
在这种情况下,左良玉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打出清君侧的口号,准备打到南京,辅佐伪太子登基,但没有料到自己则在半路上病死了。
而对南明弘光帝来说,左良玉反叛可以说只是一个开端,与此同时,在将李自成驱逐道湖北后,多尔衮立马将攻击重心放在东面。
到此时,一直想联清灭闯的南明王朝已经大势已去,就像宋朝两次灭亡一样,在北宋末年,妄想联合金国灭掉辽国,在南宋末年,妄想联合后起之秀蒙古灭掉金国。
这次南明王朝一样,面对后起之秀的蛮清,竟然妄想与之联合,灭掉李自成的大顺。
这帮饱读史书之辈道理说得头头是道,但还是将历史悲剧一幕幕重新上演,后起之秀的蛮清在灭掉大顺军后,调转枪头立刻攻打南明。
蛮清兵分两路,一路由英亲王阿济格率领,以追击李自成为名,深入湖广地区,歼灭南明湖广羽翼。
而另一路则有豫亲王多铎率领,兵临淮扬。
在这个时候,大明前线将领一片混乱,接连爆发内讧。
先是兴平伯高杰被暗降清军的河南总兵许定国诱杀于河南睢州故兵部尚书袁可立府第,巡抚越其杰、参政袁枢和巡按陈潜夫只身逃回金陵。
在这种情况下,清军迅速南下,连续破徐州,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
寄予厚望的江淮防线根本没有任何人关心,南明就像一个回光返照的举人一样,被人轻轻一推,轰然倒塌。
被人吹嘘为一代忠良的史可法,在扬州也稍稍做了一点抵抗,但无奈其长期坚持联蛮灭顺的政策,再加上对清军进攻没有丝毫防备,整个扬州城不到数天就落入清军之手。
在扬州,由于扬州军民奋起反抗,多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扬州大屠杀,史称扬州十日。
《扬州十日记》记载:“诸妇女长索系颈,累累如贯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满地皆婴儿,或衬马蹄,或藉人足,肝脑涂地,泣声盈野。”
“……行过一沟一池,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至一宅,乃廷尉永言姚公居也,从其后门直入,屋宇深邃,处处皆有积尸……”
近十日时间,扬州80万百姓被满洲大军屠戮殆尽,这比前世南京大屠杀,可以说惨烈百倍千倍,自此以后,扬州这个江南最繁华的地方,到36年后,还没有恢复到昔日的繁华。
蛮清大屠杀吓坏了弘光帝君臣,在清军渡过长江,攻克镇江后,金陵城乱成一团。
看到局势颓废到如此地步,弘光帝希望像宋高宗那样无心抗敌,而是选择逃跑到杭州主持大局。
五月十五,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南明大臣,在钱谦益、臣赵之龙、王锋等人率领下,竟然献南京投降清兵;
五月廿二,弘光帝逃到黄得功军营,这个黄闯子本来准备继续抗敌,但其部下田雄、马得功则决意降清,在黄得功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痛下杀手,射杀黄得功之后,活捉弘光帝朱由菘。
如此清朝俘虏弘光帝,送往北京处死,弘光帝在位仅一年,南明政权暂时覆灭。
而在湖广地区,阿济格跟随在李自成后面一路追击,蛮清不但占据陕西商洛地区,河南邓州、唐州地区,湖广襄阳府,而且迅速攻占了大顺军刚刚占领的武昌府,将刘宗敏弓弦勒死。
而李自成则如丧家之犬,一路南逃,在湖通山县南九宫山被忠于明朝的程九伯打败,尸骨无存,如此在弘光帝2年(公元1645年)6月上旬,大顺政权与南明政权相继被消灭。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